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筆墨神秀,美得令人神往!

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與王維並稱“王孟”,同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孟浩然的詩歌作品,主要以描寫山水田園、隱居逸興以及羈旅之情為主。語言幽秀,多呈現出一種清明曠遠的意境美。其詩現存約300餘首,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筆墨神秀,美得令人神往!


《夜歸鹿門歌》是孟浩然隱居鹿門時創作的一首寫景抒懷詩。這首詩主要以幽秀的筆墨,描寫了鹿門山靜謐而幽美的自然環境,抒發了孟浩然與世無爭的隱逸情趣。全詩自然渾成,似脫盡塵世煙火,美得令人心馳神往。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孟浩然的這首《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筆墨神秀,美得令人神往!


起始兩句“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是對孟浩然傍晚時分江行的所見所聞。即黃昏時山寺的鐘聲迴盪山谷,漁梁渡口處傳來人搶渡的喧鬧聲。孟浩然以山寺鐘聲點出鹿門環境的靜謐,與渡口的搶渡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清幽的隱居之地與喧鬧塵世的對比。

緊接著兩句“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則承起始兩句詩意,描寫了渡口處村民各自回家的情形,以及點出詩題夜歸鹿門。只見渡口處的村民沿著沙岸向江邊的村子走過去,孟浩然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隱居處。這裡同樣也是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出孟浩然與世無爭的隱逸情趣。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筆墨神秀,美得令人神往!


接下來的兩句“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便是對孟浩然隱逸之地環境的描寫。鹿門山月一出,原本被暮靄籠罩著的林木便清晰可見,這令孟浩然陶醉其中,以至於不知不覺便來到了當年龐德公隱居之地。“龐公”,即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當年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曾在自己的詩歌作品《登鹿門山懷古》中說:“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由此可見,他這裡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於忘乎所以,主要便是源於對龐德公志節的仰慕。同時也表現出了一位隱逸者的情趣,營造出獨屬於隱逸者的,脫盡塵世煙火的奇妙意境。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筆墨神秀,美得令人神往!


最後兩句“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既是對鹿門清幽的環境描寫,也是孟浩然以幽人自況,抒寫出恬淡而寂寥的隱居生活。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這鹿門山中清冷的山岩路和寂靜的林間道,也只有我這種隱居的人會走動。可見這裡實際上是孟浩然對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的一種表達。

綜觀孟浩然的這首詩,筆墨幽秀,寫出了鹿門山動人的景色,也寫出了動人的鹿門隱士形象。孟浩然的隱逸情趣,所構成的一種獨到的意境,從某些程度上,是令人心馳神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