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百村行|廣州企業來了,清遠這些貧困村走上“進階路”

佔地上百畝的綠色蔬菜基地佇立著自動噴灌水管、裝上360°監控攝像頭,坐在辦公室“雲監控”即可知蔬菜長勢;村裡建起“扶貧車間”,田間地頭建起種植基地,家門口就能賺錢脫貧;古村新生,建了公園、開了農家樂、鄉道乾淨平整,千年銀杏花開遊客來……

近日,清遠市“決戰決勝·小康百村行”專題調研活動走進連州市、陽山縣。為期2天的行程中,調研組赴連州市九陂鎮四聯村、陽山縣小江鎮小江村、連州市發展西江農業產業園、廣東揚山聯合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個村(企)開展脫貧攻堅、鄉鎮機構改革及鄉村新聞官隊伍建設等專題調研。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產業扶貧是扶貧的核心舉措。在連州市和陽山縣多個村,來自廣州市委組織部、廣州市人民檢察院、廣汽集團、廣州發展電力集團等對口幫扶單位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下沉鄉村一線,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美化活化鄉村。工業反哺農村,昔日貧窮的清遠山村新業態方興未艾,村民“口袋”鼓了,“腦袋”也富了,各方面開始“進階”。

農業“進階”

田壟上,智慧農業露出“尖尖角”

連州市九陂鎮聯一村,朝陽綠色蔬菜基地西蘭花一片綠油油。春耕時節,百畝綠色蔬菜基地卻難覓人影。這是廣汽集團推動建設的智慧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第二期工程,田間安裝了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360°監控攝像頭,一改以往人工看菜護苗的狀況,實現智慧監控。

“基地引進了廣汽集團的精細化管理經驗,如提前開水渠加強了雨水的風險管控,分片區種植不同農產品錯開上市高峰。”廣汽本田駐聯一村扶貧第一書記劉龍騰介紹,在種植過程中,將製造汽車的追蹤管理思路運用到農業上來,種子播下去到施肥噴藥,都實現可監控可追蹤,實現質量與價值的雙提高。

自2019年9月中旬開始種植以來,基地100畝種植面積劃分為10個種植區域進行連片、集約化種植,全年產出連州菜心、上海青、西蘭花、玉米等各類蔬菜350噸,銷售額103萬元。其中在基地工作的4戶貧困戶,每個月工資達到2000元,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元。

貧困地區群眾要脫貧致富,關鍵靠產業支撐。藉助對口幫扶單位這一“外力”,以往清遠貧困村自然發展進程還未形成的現代農業形態正方興未艾。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連州市龍坪鎮青石村黑皮雞樅菌種植示範基地,一框框雞樅菌堆放到簡易的辦公室內,2位村民手持小刀快速削去雞樅菌的根鬚,按大小品質分類放置;新建大棚內鐵架堆放著,多位村民正操作水平儀“畫格子”平整土地,為菌棒培育架“打地基”。

依靠這個溫度溼度可以控制的大棚,種植不再“看天吃飯”,小小雞樅菌成了增收“金鑰匙”。這是廣州市人民檢察院駐村工作隊遠赴河南、江蘇等地考察後發現的“金疙瘩”。“適合青石村本地開發,而且沒有汙染、附加值高,能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青石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萬國付說,雞樅菌2019年產出2.5萬斤,營收超70萬元,解決12戶貧困戶就業並帶來務工總收入超20萬元,年底給入股的貧困戶分紅8.75萬元。

村民“摘帽”

授以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連州市九陂鎮,在廣汽集團“扶貧車間”連州市祺連農產品有限公司的帶動下,聯一村、白石村、四聯村的9名貧困戶通過就業脫貧,人均年收入達1.7萬元;陽山縣杜步鎮大路村建成500畝大路卉海園藝產業園,2019年產值達1300萬元,長期僱傭貧困戶16人,到農場務工每年每人增收逾2萬元。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各個單位的努力幫扶,連州和陽山多個貧困村已建立起產業支撐,貧困戶增收致富,紛紛摘掉“貧困帽”。然而,幫扶單位的“外力”可以將扶貧產業“扶上馬、送一程”,但脫貧摘帽之後,駐村幹部也將陸續撤離,貧困村如何練好“內功”接上“發展棒”?

“脫貧後的長效發展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建立,目前廣發集團主要是從培養幫扶村人才方面入手。”連州市祺連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盤文弋介紹,祺連公司加強當地貧困戶的培養培訓,如送到廣汽集團進行參觀培訓,針對祺連公司生產管理各個環節提升員工技能,增強其信心,幫助員工早日“上手”公司的管理。

廣州發展集團幫扶連州市西江鎮斜磅村以來,採取“合作社+扶貧產業+貧困戶”的幫扶模式,成立了由廣州發展集團出資和貧困戶入股的“連州市西江鎮斜磅村紅雪生態蔬果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發展主要載體,該合作社吸納全村貧困戶38人,承接清潔衛生和綠化種植維護等勞務服務工作,形成了百畝高價值紅雪桃種植基地,拓展短期農作物互補種植項目,增加扶貧光伏項目投入。

廣州發展集團每年安排專項農技培訓幫扶資金,由駐村工作隊邀請連州市農業專家進村培訓、指導貧困戶學習農業種養知識。駐斜磅村第一書記侯紅偉說,廣州發展集團還從幫扶一開始就注重培養有能力的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加強對合作社的管理和發展村集體經濟,努力為斜磅村打造一個永不撤離的“扶貧工作隊”。

古村“新顏”

“土味遊”,“鄉愁”裡有“致富經”

沿G358線杜步高速出口駛出,視線豁然開朗,一個寫有“古秀村居,康美田園”的黑瓦頂、白牆面慢行驛站映入眼簾,一條全長2公里的淺藍色綠道伴著七拱河向遠處蜿蜒,沿途串起深坑、巖前、金雞、香廠、竹圍等8個村莊。

這是陽山縣在杜步鎮打造的精品旅遊線路之一——杜步七拱線路。依託山、河、田、村等自然環境,豐富多樣的農業資源、歷史悠久的鄉賢文化和嶺南文化,這條精品旅遊線路融入“七彩陽山”logo,綴以“歡樂黃”主題色植物、觀賞性經濟作物、田園主題景觀與互動個性休閒設施,打造一條可經濟、可觀賞、可進入的“原真風 鄉野味”田園綠道。

“杜步七拱線路和陽城青蓮線路的建設已初步完成,下一步還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沿線村民旅遊增收。”杜步鎮黨委書記陳志朋介紹,線路的鄉村旅遊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沿線精品旅遊線路綠道建設項目、沿線精品旅遊線路村莊建設項目基本完成總工程量的95%。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經過建設,精品旅遊線路沿線的村莊居住環境大大改善。以竹圍村為例,村道鄉道硬底化、汙水暗渠化、建有小公園體育健身娛樂設施和停車場、全村建築外立面進行立體改造、小青瓦鋪設,漫步其中宛若進入一個鄉村景區。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並不鮮見。如陽山縣小江鎮沙寮村,村中統一清運垃圾,建有小公園供村民休閒娛樂,還建設了人畜分離點引導村民衛生科學養殖,村中的菜地也都統一修築牆面整潔整齊。陽山縣江英鎮墩二村,修建了健身廣場、民宿,村後原本雜亂的老竹林進行林相改造、砌上穿林小徑,供村民林中漫步。

小康百村行|广州企业来了,清远这些贫困村走上“进阶路”

走進連州市西江鎮看坪村,村口矗立“千年銀杏古村”石碑、建築外牆懸掛解放戰爭遊擊根據地牌匾,千年銀杏樹滿樹金黃之際都會引來大批拍照打卡的遊客。

但是,除了“高顏值”的村容村貌,有關古村古樹的千年典故、那段烽火歲月的記憶等內容並無相關介紹和展示。在美化居住環境、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如何避免鄉村之美“千村一面”,如何講好千年古村不為人知的故事,如何開拓深度遊、吸引“回頭客”等方面,目前還需進一步探索。

【記者】陳國飛

【作者】 陳國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