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工資促消費,權力切莫太任性

4月8日,一張“懷化市要求從教師工資中扣取促進消費款”的微信截圖在網上流傳,迅速引發網民熱議。截圖內容顯示,湖南懷化要求從公職人員工資中扣除一部分錢作為消費券額,並規定消費券需要在5月5日前消費完畢。

扣工資促消費,權力切莫太任性

▲網傳“懷化市下發通知要求從工資中扣取消費款”截圖。圖據網絡

該消息引起了廣泛爭議,不知是否受到輿論壓力,官方隨後將文件內容改為“廳級幹部直接扣,處級和科級幹部自願扣,不做強制要求”。雖然 “強制”變成了“自願”,表面上看好像是當地政府及時聽取了網民心聲,實則卻是“換湯不換藥”。網民紛紛表示,基於我國複雜的人際關係考量,到頭來,普通公職人員往往還是會“被自願”。退一步講,即便真的做到了相關領導強制扣款,其他人員自願,這波操作就真的沒有問題了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都面臨困局,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等方式來促進消費,我國許多地方也不例外。據媒體報道,截至4月6日,全國至少有40多個地區推出了數百萬到上億元不等的消費券政策,以激發居民消費熱情,從而一定程度上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這些城市中發放的消費券不需要居民自掏腰包,是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對百姓的原有收入來說,是增量,因此深受百姓稱讚。

可到了湖南懷化卻演變成了“東施效顰”,以扣工資促消費,還以限期的方式,逼著教師消費。當地的公權力太過任性。

在城市經濟被迫按下“暫停鍵”時,當地政府鼓勵、倡導民眾促經濟適當多消費,無可厚非,但動用行政手段,下發紅頭文件,強制要求教師等公職人員把部分工資變成消費款卻是赤裸裸的強盜行為,是對法治的踐踏。公職人員也有家庭,一人收入的變動對整個家庭造成的影響並不小。再者,因我國各地經濟條件不同,所以國家從未一刀切地要求全國各地必須給民眾發放消費券。

如何加快城市復甦,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模板,各地政府應根據自身財政情況做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跟風或攀比。也許當地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發揮公職人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為疫後經濟復甦做貢獻,但做法上也的確欠考慮。

恢復經濟,不能病急亂投醫。無論如何,強制扣除公職人員工資來促消費,絕非恢復經濟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