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成笑傲凌滄州:屈原與宋玉,何其騷氣

江上吟(節選)

李白

屈平詞賦懸日月,

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

詩成笑傲凌滄州。

編者案:李白在這首《江上吟》中對屈原的文學成就作了高度評價,認為詞賦作品將永傳後世,同時也表現出自己放蕩不羈的心態。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青史留名的第一位大詩人。人們也把他和宋玉看作楚辭體的代表人物。

以身殉志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年),名平,字原。在《離騷》裡有說自己名正則,字靈均。屈原出身楚國貴族,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屈原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與楚國舊貴族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三十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傳這天正是五月初五。傳說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等風俗,就是為把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而來的。

創制楚辭

屈原中國早期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最大貢獻就在於開創了新詩體——楚辭,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詩成笑傲凌滄州:屈原與宋玉,何其騷氣


屈原的作品中體現著他的組織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堅持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

詩成笑傲凌滄州:屈原與宋玉,何其騷氣


宋玉

在屈原之後最著名的楚辭作家是宋玉。他既繼承屈原,又獨樹一幟,在文學史上有“屈宋”之稱。宋玉大約生於屈原沉江前後,死於楚亡之際。他是一位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為了謀求出路和報效君國,曾經離鄉背井遠適京都等地。他憂國憂民,憤世嫉俗,卻不能像屈原那樣冒死諫諍;他修身自好,寧肯窮處守高,也不同流合汙以求顯榮。長篇抒情詩《九辯》是他的代表作,共二百五十五句,其中雖頗多襲用屈原作品中的詞句,但在藝術上仍有它的獨創性。作為抒情詩,它不是以直接傾瀉詩人內心的激情來感染讀者,而是善於通過自然景物抒發自己濃厚的感情,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詩中悲秋感懷的主題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對後代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種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宋玉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詩成笑傲凌滄州:屈原與宋玉,何其騷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