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走进海拔4200米的治多县妇幼保健院,一面黑底白字的“铭恩碑”格外吸人眼球。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这面碑被刻在医院最显眼、最中央的位置。碑文上书:为铭记捐助者的人道义举,特立此碑,以昭后人。碑文后是一长串捐助过治多县妇幼保健院的企业名单,这在其它地方并不多见。

院长贾瑛在介绍这面碑的时候双眼晶莹,在反复咀嚼“特立此碑,以昭后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也于不觉间湿了眼眶。

院长在耳边细细碎碎地说着: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新玉树的重生。没有这36家企业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治多县妇幼保健院。

我的心思还停留在面前情真意切的碑文上,却也清晰地听懂了贾瑛院长最内心的声音。

院长说:正因此,我们医院综合门诊从不收取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员的任何诊疗费用,十年来一直坚持这样的初衷。每年为前来治多当兵的武警战士提供体检和义诊,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今年发生疫情后,贾瑛院长第一时间递上请战术强烈请求支援武汉。无奈因故未能成行。在那段遥相守望的日子里,她的心没有一刻是不为武汉加油、不为武汉跳动的。

我被眼前这位质朴、真诚、无畏的院长深深感染。我已被这颗“见缝插针图报恩”的大爱之心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震后十年来,玉树养成了更富鲜明情感色彩的感恩文化,人人懂感恩、人人图报恩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十年前,全国人民在玉树种下的这颗“感恩”的种子,如今已经枝繁叶茂泽被后人。但是像贾瑛院长这样浓烈的、迫切的、真挚的心意还是十分地具有鉴别力和震撼力。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感恩情怀!这是一份什么样的铭恩精神!这又是一颗什么样的图报之心!

后来通过他人的讲述,我坚信,她是这样的人。

4.14地震发生后,她失魂落魄地一路踉跄着从治多赶到结古。救援力量尚未到来的时刻,作为一名医者,在没有任何充足医疗器械和物资的情况下,她奔跑在漫天灰尘里,长跪在碎石废墟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能救一个是一个,再救一个,再救一个。泪水和汗水交织成的泥水在她的脸上横七竖八地流散开来,她也顾不得擦一擦。有位小女孩的喉咙被血痰卡住,没有吸痰器,她就俯下身子用嘴吸出。抢救伤员争分夺秒,48小时后她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两天没吃一口食物,“差点饿死”的记忆倒是留了一点。

在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再一次无语凝噎。我在想,地震中许多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被媒体发现、挖掘、曝光、为众人所知。可像贾瑛院长这样悄悄地来、疯狂地干、又默默地离开的人还有多少?曾有多少人为玉树流过眼泪又拼过命?又有多少人在灾难来临时不离不弃选择了一起面对。

我不得而知。可我知道的是,地震中一定有千千万万个“贾瑛”,在他们的托举之下,玉树才有了恢复元气重新站立的勇气和底气。

贾瑛这样做,与他父亲长期以来的教导分不开。她说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十时代的人,父亲的身上深深烙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自然而然地,作为女儿的她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份精神遗产。这位80后女青年的脑子里,住着一个50后的智慧老人。

贾瑛的感恩情怀之所以这样浓烈,也与她走过的路和经历过的经历有关—

2011年,组织研究安排她担任治多县妇幼保健站站长。接手的时候,除了4名工作人员、一台B超机、一台显微镜、几张旧桌椅和借用的几间平房外,就剩下满目的荒芜和茫然的未来。

“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条件!”父亲的这句话在耳畔响起。她下定决心:干就完了!

她先从亲友处借来一万元现金,简单购置了办公桌椅,定做了药架子。然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来了几名“临时工”,再从青海省富康医药赊欠了20万元的临床用药,七拼八揍地就开展起了妇幼保健业务。

经过三年的摸索,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同甘共苦,还完所有欠款,还略有结余。贾瑛认为,治多妇保站已经从最困难的时候走过来了!更令她欣喜的是,曾陪她一起“打江山”的10名“临时工”当中,有8名顺利通过考试,成为跟她一样拥有编制的正式职工,这就意味着,保健站的医护更加稳定了,保健站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2014年,列入灾后重建项目的妇幼保健站综合楼建成。

站在占地250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前,贾瑛的内心浪潮翻涌,她清楚这栋楼是由全国人民的心血凝结而成,眼前拥有的一切都同和她一起打拼的团队有关,使她更加有力量的是给予她坚强支持的县党委政府。感恩的心再次濡湿,感恩的情更加浓烈。

同年,县上发文决定,将县妇幼保健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合并为“治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这是一次机遇亦是一次挑战,意味着全县妇幼工作从体制机制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她似乎看到中心的未来在脚底下徐徐展开。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为了扩大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带着职工深入全县五乡一镇开展巡回医疗,通常一圈儿下来就是好几个月。但也就是这样“老黄牛”式的工作方法,让大家初步认识和了解了这个新机构,“治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这个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前来诊治妇科疾病的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随着计划生育服务、妇幼保健服务、更年期保健服务、产后营养指导、产褥期心理辅导等业务的陆续开展,院职工也从起初的10人增加到了后来的34人。

此时,贾瑛意识到若想把医院做大做强,“等级评审”工作已势在必行。

2017年7月20日,治多县妇保院召开“创建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动员大会”。从那天起,每一个人咬定这个目标铆足了劲儿暗自发力。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从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到发挥医疗保健的整体功能,从分科诊疗到提高在医疗行业的竞争能力,从健全相关科室到建立配套制度,他们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等专家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与此同时,针对全院人才缺乏、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等实际,制定“请进来”、“送出去”、“本院骨干挑担子”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选派人员前往河南省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跟班学习21次。国药中原医药管理公司先后几次派驻医疗帮扶专家组,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软实力。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硬件上,全新组建了儿科重症监护室、层流手术室、产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孕妇学校、沙盘游戏室等特色科室,颇受欢迎。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贾瑛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31日,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专家的指导下,治多县妇保院开展第一例无痛分娩手术,效果极佳。她说,那一天对于治多妇保院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铭记。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8年10月19日,经青海省卫生计生委等等级评审专家组评审,治多县妇幼保健院成为青南藏区首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通过评审的那一刻,全院职工激动万分击掌欢呼。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2019年,国药集团出资200万元,帮助建立了“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云诊断中心”,可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筛查宫颈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同时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思维彩超仪和价值40万元的微生态监测仪,对妇科疾病的检测和筛查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今的治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十年前的保健站相比,已是云泥之别,已跻身“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行列。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采访当天,该中心床位爆满,楼道里挤满了患者和家属。据贾瑛介绍,目前日门诊量平均每天保持在200人左右,住院病人平均保持在40人左右,这对于一家高海拔地区的县级妇幼保健院来讲,已经是一份不俗的答卷。

贾瑛也算是实践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感恩之心回报人民”的愿望和初心。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201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现场,贾瑛作为玉树州三名代表中的一员,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仪式,还获得了一枚值得她珍藏一生的“国家勋章”。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她说,在那样光荣又伟大的时刻,她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那一刻,她想到祖国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有了今日的繁花似锦,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她说,在以后的人生生涯中,她会本着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守在一线,继续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全程,她不下三次地说过感谢帮助过他们的所有人,再三恳请通过我们的报纸表达她的这份心意。那么就让我们满足她的这份心愿:感谢全国人民,感谢曾经帮助过玉树、帮助过治多的所有人,也感谢和她一起艰苦创业的妇幼工作团队。

医疗卫生篇之治多县妇保院:一面铭恩碑与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我还想说的是,也感谢贾瑛院长的这份赤胆忠心,感谢您十年来的辛苦付出、积极探索和努力争取。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像她一样任劳任怨不讲条件,那么新玉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感恩,这十年!

(记者 陈瑞 三江源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