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阳光的孩子——《村居》

春季的早晨,从窗外一抹温柔的阳光透过桂花树,照射到房间地板开始。今天初春的早晨也是如此。

一位还穿着小黄袄的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在人流交织的马路上,小心翼翼的探出身子,战战兢兢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想去握住那透过路边桂花树撒下来的春日的阳光。眼中的认真和聚焦,小手的稚嫩,爸爸侧头瞥见放慢速度的场景,在这初春早晨的温柔阳光下,他们便是这春天最美丽的景色。我也临时起意,想写写儿童对春天的眷恋,以及我们每个人最深处的童年回忆。

于是,高鼎的《村居》便映入脑海。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握住阳光的孩子——《村居》

对于这首儿童诗,也许有很多人无从知晓,或者说知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正如作者本人一样,不是名人也没有很多名篇佳话流传,比不得李白、苏轼。但这并不妨碍《村居》中的那一个普通的春日,那一个欢声笑语的春日,那一个小河边的春日。

说《村居》这首诗前,想把诗人放在最前面说说。

高鼎啊,应该说他本人几乎没有名气,但他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诗却大有名气,而《村居》则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翻翻历史书,会发现高鼎几乎毫无踪影,只有零星的几点在湖面上泛起微微的涟漪后,而消归于平静。

但高鼎是不幸的。

高鼎生活的那个时代,是鸦片战争之后的时代,是咸丰帝统治的时代。国家动荡,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内有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外有西方的侵略战争,危害国家利益。

高鼎生活的那个时代,是近代历史或者说是中国封建历史最黑暗的时代。华夏从没有哪个时代,受到如此的侵略、侵犯。从赔款割地到开放通商口岸,最后到出租领土到直接割让地界。

高鼎生活的那个时代,外强的欺辱,当政的不作为,慢慢压弯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稍有志青年或文人,让整个文学界,充斥着热血的氛围。诗词歌赋,多数表现的都是对祖国河山的忧虑,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或是对残破祖国和苦痛人民的心疼。

然而高鼎身处在那个时代,却显得格格不入。高鼎擅长写自然风光,他的诗自然就是一股小清新,一派田园、恬淡的风光,自然不符合当时主流文化。

再加上晚年,在国家政治上遭受清政府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一腔报国心,却志不得伸,便归隐到农村。心中万马奔腾,却现实不得志,高鼎忧心忡忡,并不是像他诗中所写的那样超然物外。

他在《秋宵怀湖上》说“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他委婉的表达了自己那种内心雄心壮志,急切的想安国安民的韬略却不得实施,也表达了身处奸人当道、皇帝的昏庸无能,自己没法改变这个大千世界的无奈。

在《虚堂》更是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认命接受现实的现状,而内心还残存的那丝不安分的跳动。

虚堂

虚堂独自掩疏棂,久客天涯醉亦醒。

廾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镫青。

艰危已觉尘心淡,魂梦犹惊战血腥。

祇为深恩酬未得,琴书何暇叹飘零。

这首诗,高鼎很明了的抒发了自己不得志、不甘心、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悲哀。自己把自己置于江湖浪荡二十载,麻痹自己,但我没有一时一刻都不是清醒着,没有一时一刻不想着国家。随着自己衰老,那份要命的壮志却不得抒发,苍天啊,我改怎么办呢?唯有一声哀叹。

说实话,个人很喜欢高鼎的写诗风格。率真,朴实。该恬淡惬意的时候,就是农村普通的日子,便是归隐的生活;情到深处,无限悲伤的时候,就是这么直接的表达出自己最内心的无奈、最深处的哀叹、触及到灵魂的伤悲。

在说《村居》之前,我想给这首诗冠以很多名号、冠以很多的修饰、冠以很多的爱美之词,因为这首诗让我们爱不释手,这首诗触及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读《村居》会让我们顿生柔情,如同读过金庸的小说顿武侠情缘;读《村居》让我们觉得是那样的温馨;读《村居》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份安静;读《村居》儿童如同开出花朵;年龄稍长,读《村居》会读出眼中的慈祥,读出人间烟火……

历来诗词古文里,写莺的很多,如杜牧写过《齐安郡后池绝句》。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再如温庭钧《汉皇迎春词》,部分如下:

碧草含情杏花喜,上林莺啭游丝起。

宝马摇环万骑归,恩光暗入帘栊里。

写都挺好的,就如上次写到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为什么后两位身负盛名,家喻户晓的诗人写出来的却是没有籍籍无名的高鼎的诗句,脍炙人口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春季的二月天地上嫩草悄悄的冒出头来,空中飞着莺。当然这个二月自然农历二月,放到现在大概就是阳历三四月了,自然天地一片生机,生机勃勃了。

那么作者却倒过来写,为什么呢?当然是突出重点了。假如这样写“二月天草长莺飞”,那么我想谁都能写出这么平白直铺的句子,这不叫诗,这只能叫句子。二月天放后面,就是,我们从冬季走过,突然有一天发现地上长出了嫩草,空中飞舞着莺,心里会泛起疑问,然后下一秒明白“哦,春天来了,已经二月天了呢”。这种感情的抑扬顿挫,可不是他人写出来的。

"拂堤杨柳醉春烟"。

同时,明白了二月天来了,春天既然来了,绝不可能只有草,只有莺啊,我们就会殷切的期盼还有春天的其它元素。你看,果不其然,在远处还有杨柳了。从不经意的触碰到春天的脚步,到突然的恍然大悟,再到殷切的期望之情,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情感在瞬间的变化,可不是春天所特有的吗?可不是春天带给我们的干净和惊奇呢?

另外,“长”“飞”“醉”三个动词真是用的极致好。嫩嫩的草芽“长”突出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来很慢的情景动起来,而莺“飞”更是让着农村的田野春光浪漫起来。更绝的啊,那堤岸边的柳条垂在水面,一阵风拂过,杨柳扭动着腰肢,远远的望去,浓密的杨柳“醉成”了一道烟。那柳条是多么的柔软,多么的柔嫩啊,是多么的轻柔凄迷啊,是多么的婀娜多次啊。除此之外,这个“醉”字,即写了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是诗人给我们展现的对着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

好一副美丽的春天的浪漫、活泼的景色。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无论用语序还是练字,实际上却是下足了功夫,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甚至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夏莺千啭弄蔷薇","上林莺啭游丝起",写了黄莺的鸣叫,黄莺鸣叫着的声音如悠悠丝乐,但只注重了黄莺的声音,却忽略了黄莺本身。写出了动、写出了响,却让一派楚楚动人的气息显得杂乱纷乱,让人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着没好的春天,便去关注了声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的,这么美好的春景,人又能差到哪里去了?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也是融入了这春日,组成了美好的大好风景。这美好的春日,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小学生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的拿出风筝。你看,那河畔的草地上正有一群孩童在放风筝呢。

握住阳光的孩子——《村居》

那么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孩童,而不写其他了?很简单,孩童的天真烂漫,更是将这怡人的春日发展到极致,让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彻底释放,肆意的充斥着美好的春天。恰如其分的爆发,用着稚嫩的声音烘托着这幅春日图,是再好不过的了。

握住阳光的孩子——《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