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当人们都在说国产游戏是个笑话时,《山海经》站了出来,成为了真正的笑话。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从“开局一条鲲,进化全靠吞”到“开局一颗无线血蛋,孵出什么全靠运气”,每次刷到《山海经》的广告时,我都会心中默念“这么多年了,究竟是啥样的憨憨给了他们这么多广告费!”甚至一不小心点到下载时还要诅咒几句赶紧倒闭。

《山海经》这种游戏迷之存在的同时,也淋漓尽致的向我们展现了国产网游的四大乱象:虚假宣传、抄袭盗版、情怀营销、疯狂圈钱。

如果你哪天突发奇想真的想要养个鲲,下载游戏后却发现这竟然是个挂机武侠游戏,而且并没有什么鲲。而当你想要投诉时,却发现你的宠物竟然是个鲲,一句“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塞得你哑口无言。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游戏内的抄袭就不多说了,我不服输的下载了来自某蓝、某耀游戏等三个自称正版厂商的《山海经》,却在游戏内体验到了完全相同的内容,唯一的不同只是充值的收款商。就连他们最用精致的宣传片,竟然也是偷来的,这些“鲲”我们都能从国外的画作或者电影中找到原版,比如所谓“吞噬失败鲲(上图)”不过是电影《Leviathan》中的海怪(《圣经》中象征邪恶的母性海怪),一些版本中的“长老鲲”也是来自国外油画《A dream》。

抄袭就算了,把《圣经》中的海怪搬到《山海经》也实属睿智之举。其实山海经中并没有对鲲的描述,只有东方句芒、北方禺强、南方翼人、西方蓐收等为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做了借鉴,而它们也大都长得差不多,人面鸟身,踩俩蛇(或龙)飞。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山海经·海外北经·禺强》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禺强大概就长这样,图源网络

可能后来越来越多的玩家了解到了宣传画面抄袭的问题,他们开始自造一些草莓大象、青蛙七兄弟等,剧本也与时俱进的玩起了情怀营销——玩家只催更广告而不下游戏。希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不是有人带个节奏说为了这么多年的奇葩剧本下载个游戏,然后氪个首充让策划有口饭吃。

毕竟当年太多人吃了页游黄色擦边球广告的亏,多数玩家看到这种粗糙的广告时也都是当个笑话。而在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成本质量都完虐《山海经》的广告涌入了我们的视野当中:“莉莉丝游戏亲情打造,刀塔传奇原班人马亲自操刀,熟悉的感觉更完美的游戏体验……”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虽然像《山海经》一样在疯狂投入广告大肆宣传,但《剑与远征》确是个早已功成名就的大佬角色:2019年在美国上线后全年收入达到了第四名,2020年一月份更是在全球热门游戏收入排行榜中仅次于《王者荣耀》排到了第二名。

理论上来说,当这样一款游戏风风火火的来到玩家手中时,它的成功本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现实却总是会给人当头一棒——《剑与远征》登录中国后TapTap评分一路下跌。

01

《剑与远征》国内滑铁卢,真正要反思的不该是玩家

这款在国外评分高达4.6(满分5.0)的《AFK Arena》,来到中国后在NGA却只有3.6(满分10.0),在TapTap也由8.2一路下跌至5.9。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有些玩家们评价说是国际服和国服不一样,莉莉丝去海外打口碑然后回到内陆圈钱,为此我下载了海外和国内两个版本去作比较。一番比较下来,虽然抽奖没看得出有什么出入,但确实感觉国际版玩起来会比较顺畅,两天直推前五章一点都没卡,国内版有首充三天还卡在第五章。当然感觉这东西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必须得找到实质性的论据才行,于是我开始在两款游戏中的数值和属性做比较。

然而翻了很久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无论暗改与否,它都是要卡关的,那卡在第十章和卡在第十一章,它区别大吗?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既然游戏没差异,那评论上的差异或许就是玩家的问题了。之前见一篇基于《剑与远征》的评分差异的文章痛批了中国玩家,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

中国玩家看待国产手游时精神紧绷且敏感,稍有问题就觉得是国厂在喂屎赚钱给出差评;

以自己为中心评价主观,不管之前玩没玩过放置游戏,“我不喜欢”=“它不好玩”;

跟风差/好评,要么吹爆要么踩烂,群体只会落井下石或者锦上添花。

这么说的确让人信服,多数玩家看到《剑与远征》的广告时联想到的就是《山海经》之类,而且也有太多国产游戏(尤其手游)厂商早已在玩家心中树立了喂屎圈钱的形象。

这的确是玩家们该反思的,但是这样就能甩锅的话那太不拿玩家当人了。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游戏前期还挺轻松,像广告中说的卡关了睡一晚起来就能过了,真的不肝不氪。然而越到后期越难走,推图推不动刷塔刷不过,睡一晚、两晚、三晚……0.99刀、4.99刀、9.99刀、99.99刀……哪天回头一看,自己已为这个不肝不氪的游戏充了小几千。

有人说玩家不懂放置类手游玩不明白怪游戏。我们不拿同类优质游戏《King‘s Raid(王之逆袭)》作比较,姑且认为《剑与远征》是一款其它玩家玩不懂的优质放置类游戏。那么以它在中国玩家的受众数量能不能撑得起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我想厂商应该更清楚。

小到各类软件塞广告,大到明星网红带节奏,不管资本家投出去多少钱,必定要从小羊身上加倍割回来。

02

国产游戏越来越“高端”的吸金姿势下,玩家扮演了什么角色?

华丽的欧式画风、精致的细节处理外加清新的画质UI,让整个游戏都显得富丽而充满动感。然而在这极具魅力外表下却是一只戳着人性弱点的吸金无底洞,它激发了玩家的氪金潜能,甚至把一些零氪或微氪玩家变成了氪金大佬。

先砸广告做宣传,然后温水煮青蛙式吸金,在国产游戏越来越“高端”的吸金姿势下,玩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除了上面提到的敏感的国游批判者之外,还在扮演一个垃圾游戏推动者。这种推动大可以分为两种:正反馈推进垃圾游戏和负反馈阻挠好游戏。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①负反馈阻挠好游戏

负反馈多是在说盗版,盗版绝对阻碍国产良心游戏发展的一座大山。最让人痛心的就是被称为“中国的暴雪”的丁果科技和它们的做品《七夜》,在破解和盗版的肆虐下这款只有18元的良心佳作并没有为他们赚到钱,最终导致丁果没能凑齐5万元路费去出席2007年IMGA对《七夜》颁奖仪式,十多年前真心为游戏奋斗的人就这样倒在了黎明最黑暗的时刻。

“低投入,高回报,不就是挨顿骂嘛,都是为了吃饭,跪着圈钱,不寒碜。”——换皮游戏开发商

不过现在Stam上线以及越来越多的玩家有了拒绝盗版的意识,甚至还有为当年玩的盗版再去买一次单的,这对国产游戏的发展是件好事。

②正反馈垃圾游戏推动者

我们总说很多国产游戏就是在“喂屎圈钱”,但事实上在面对一些垃圾游戏时还是有很多玩家说出了一句“真香”,这句真香的源头倒不是游戏体验而是需求被满足。我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就是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一些游戏也会频繁的为我们创造这种需求并指明一条捷径——氪金。

当然花钱买快乐没什么问题,但若只是赤裸裸的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话,这钱你花的值吗?

越来越多的吸金机器,国产游戏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就像一直在流行的一个nc文章套路,

标题:“绝地求生最厉害的枪,M416只能排第五,第一竟然是它!”

瞬间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然而点开进去之后:“大家好……第五名:M416,M416是一把步枪……第一名:S686,S686也被成为众生平等……”

标题创造需求然后内容解惑,唯一的营养价值可能就是告诉你S686有一个别称叫“众生平等”。在读者看清这种东西之前,点击量会很不错,还会有人评论说“AK应该排M416前面”、“M24才是第一!”……这就是正反馈。

给这文章加个锁让你等一阵子或者充个6块钱才能点开,读完后头上显示“经验+1”再看看评论区已经有很多人了,然后继续出更高级也更能氪的,就成了一款游戏。

03

国游是否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厄运?

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恩欣提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一个国家流通两种造价不同但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时,造价高的那一方就要被熔掉而退出流通领域。

看起来在中国垃圾游戏的造价低反而获利更多,那优秀游戏就要像良币一样被熔掉退出流通领域呢?我想这更多的取决于玩家素质:当玩家能够脱离最基础的从需求被满足中获得快乐,而去追求能让感官甚至心灵震撼的游戏体验时,劣币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

近年来诸多国产游戏逐渐绽放出光芒,让更多设计者明白国产游戏更缺的是匠心。:陈星汉“四年磨一剑”的《sky光·遇》、《隐形守护者》、《疑案追声》、《中国式家长》……与《中国式家长》同年上线的《太吾绘卷》获得了玩家们的一致好评,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国产游戏《太吾绘卷》是否过誉了?”


过誉与否回答中都有了专业的分析,然而我不想看那些分析,因为赞给匠心,不算过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