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得意時不喪失精神,苦難時不喪失希望

中文版自序中餘華提到《活著》的創作背景,是因為一首美國民謠《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這是泰戈爾的名句,也正是老黑奴面對苦難時樂觀積極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他決定創作一篇類似老黑奴的小說,就是後來被我們熟知的《活著》。

這是一本被人翻爛的經典,也是一部關於苦難的哲學。帶著對文學的敬畏,我開始走進餘華筆下的視野:活著,卻要面對一個又一個親人的離去。

餘華《活著》:得意時不喪失精神,苦難時不喪失希望

一、活著,是從苦難中提煉幸福的基因

四十年前,我爹常在這裡走來走去,他穿著一身黑色的綢衣,總是把雙手背在身後。他出門前常對我娘說:“我到自己的地上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產上,幹活的佃戶見了,都要雙手握住鋤頭恭敬的叫一聲:

“老爺”

那時候的福貴經常穿一身白色的綢衣,從父子兩服裝色彩上看就感覺他會是一個和親爹唱反調的逆子。果然,私塾的先生也認為福貴長大會是個二流子,他上學從不走路,都是由家裡的僱工長根揹著跑。後來,福貴就真的成了一個既嫖又賭的敗家子。

福貴穿著白色的綢衣,頭髮抹的透亮,一副有錢人的樣子。從鄉下到縣城,從嫖娼到賭博,他開始漠視身邊所有的親人,在岳父面前的不尊,在父母面前的頑劣,以至於在家珍面前的冷酷,這樣一個紈絝子弟的形象被他詮釋到了極致。

在金錢嘩嘩流失的痴迷中,福貴就像是一具行屍走肉。他要拿這一場豪賭來“光宗耀祖”,他是要拿這一場豪賭來換一次眾叛親離。福貴的活著,已經完全喪失了活著的意義,他用自己不以為然的行為成全了龍二的陰謀,像一顆被打的落花流水的棋子,輸的一敗塗地。

那些個雞換的鴨,鴨換的羊,羊換的牛,一夜之間成為泡影。從天堂跌入地獄,福貴的人生從此走向苦難。

這個從迷夢中驚醒的浪子,才發現一無所有的他要面對的是: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女兒,還有待產的妻子和一個已經一貧如洗的家。面對這拮据的生活,福貴第一次感受到痛,我想一定也有無盡的悔恨吧!第一次他知道了自己要擔負的責任,彷彿這一刻開始,福貴的活著開始有了意義。

作家遲子建說:“在沉重庸常的生活中慰藉著人心的溫情 ,成了人們生活下去的理由” 。 在親情溫潤的陪伴下,在愛情不離不棄的守候中,一個不一樣的男人站了起來。摒棄了諸多惡習之後的福貴,改頭換面,從一個佃戶做起,從過去聲色犬馬中找回喪失的精神,在苦難中提煉幸福的基因。

餘華《活著》:得意時不喪失精神,苦難時不喪失希望

二、在苦難和絕望的深淵中,活著就是一種救贖

福貴的娘常說:“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他們的日子雖苦,可總歸是一家人可以相守在一起,窮卻很幸福。福貴雖然失去了財富,父親也在不久後撒手人寰,但難能可貴的是福貴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去彌補自己的錯誤。這不正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嗎!

福貴懷揣著家珍從孃家帶來的僅有的兩塊銀元去城裡給母親請醫生,不料這一去反而在半道被抓了壯丁。在炮火連天的前線,在飢腸轆轆的戰場,一次次從死人堆裡活下來。他親眼看著老全被流彈射中,最後死在不知名的地方,看著為了不被餓死,去找一張餅的春生,踩著屍體,消失在炮火中。他顫抖著被俘虜,又驚喜的被釋放,在解放軍的幫助下,福貴九死一生的小命又開始有了希望。

歷經千難萬險,福貴終於回家了。雖然老母親早已過世,但是看著一雙兒女和妻子,福貴又一次感到幸福的力量充滿了內心。

土地改革時,福貴分到五畝地,就是先前從龍二那租來的五畝地。不過龍二就慘了,被作為惡霸地主槍斃了,臨邢的時候衝著福貴喊:“我是替你去死啊。”這話也讓福貴的內心又驚又怕。

龍二死後,福貴覺得自己也算是因禍得福了。他對生命的領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活著,就要好好活。他的精神有了變遷:大悲大喜之後的平靜,更讓他讀懂了人性的寬廣和粗獷。

50年代背景下,大鍋飯吃光了牲畜,吃光了糧食。福貴的貧窮和飢餓也更加焦心的展現在讀者面前。為了活命,鳳霞和王四爭奪地瓜險些喪命,生命在極度飢餓面前喪失了本性。在這樣極度惡劣的環境下,家珍拖著重病的身子去孃家,從孃家牙縫裡擠來半袋米,他們像做賊一樣生火,熬粥、喝粥。又被村民砸門,掀被子,揭鍋蓋,這生活的辛辣,直教人淚目。

餘華《活著》:得意時不喪失精神,苦難時不喪失希望

生命在石縫裡頑強的生長著,熬不下去也要熬下去。眼看熬到了可以收割稻子的時候,有慶卻出事了:他為縣長夫人獻血,被活活抽死。當福貴想殺人的時候,才發現縣長就是春生,命運的推手再一次把福貴送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那個抱著兒子屍體,那個親手埋掉孩子的父親,命運的交響樂升騰到了悲憤的極致。

兒子死了。女兒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歸宿,誰知道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也沒保住。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們灶間坐到天亮,外面的風呼呼的響著,有一陣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門窗上沙沙亂響,二喜和鳳霞睡在裡面屋子裡,一點聲音也沒有。寒風從門縫冷颼颼的鑽進來,吹得我兩膝蓋又冷又疼,我心裡就跟結了冰似的一陣陣發麻,我的一雙兒女就這樣都去了,到了那種時候想哭都沒有眼淚。

福貴太苦了,家珍也是。平淡的描述,卻讓內心感到顫慄。

後來,家珍也死了。福貴的女婿二喜因為一次意外被水泥板夾死。最後剩下他的小外孫苦根和他相依為命。可是最後的最後,小苦根也因為吃豆子撐死了。

親人一一的離福貴而去,他的苦難被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加重著,每一次都感覺他要倒下,可是福貴神奇般都挺過來了,他一定是在和命運和解,當頭頂的烏雲黑壓壓的壓下來的時候,他卻給生命以光。

在苦難和絕望的深淵中,活著就像一種救贖。人的存在不僅意味著活在世上,還意味著超越存在獲取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講,福貴就像作者的一雙眼睛,很有力的穿透了層層絕望的陰雲,給艱辛和苦難一縷希望之光,照亮每個人活著的天空。

餘華《活著》:得意時不喪失精神,苦難時不喪失希望

三。 得意中不喪失精神,苦難中不喪失希望

記者謝佩沄這樣寫道:

“不管生活降予什麼於我,我都笑納接受,無論命運是怎樣坎坷,我都不放棄生命。”張愛玲如是說。

人生是一條不平坦的路,跌倒了就自己爬起來,爬不起來就爬下去。生命是一 紙寫滿辛酸的故事,哭了就一定笑過。我們因為活著,所以要活得更好,無論平坦與坎坷,跨過去才是贏家。

整篇小說讀來是一個悲劇,但其實有很多溫情幸福的細節。細細想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苦憂參半,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有時候也會遇到比較大的天災人禍,但也有幸運的好事在發生,人的一生,可能不幸多一點,但不代表沒有幸福。

福貴就像一株韌勁很足的植物,他的苦難加上他的忍耐,塑造了他的寬廣、堅韌,和溫婉的性格。他用這長長的一生告訴我們:

在心滿意足的生活中不要喪失精神,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不要喪失希望。

福貴是不斷爭取活著的機會,在經歷苦難和孤寂之後也要堅持活下去。這是一種超越善惡的信念,這是一種生命的哲學,是對自身生命意識的一種強烈表達。作者是仁慈的,讓我們從苦難的故事中淬鍊活著的真諦: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