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活著》隨筆

 

三看《活著》隨筆

 每當對生活感到困苦的時候,我都喜歡重溫一遍餘華的小說《活著》,我喜歡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那種細微情感,那種樸素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描寫。我總是能夠感同身受,無論生活多麼糟糕,想想福貴的遭遇和他的生活態度,我又會覺得我所遇到的那些坎坷又都不算是坎坷了。

記得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看《福貴》電視劇就淚流滿面,那時候稚嫩的內心完全是為福貴的遭遇而心酸和同情。去年又看了一遍小說《活著》,給人的感覺是壓抑和絕望。再看一遍感覺又全然不同,是辛酸和曠達。

老實說,每個人的經歷不用,對生命的理解也不同。但是每個人卻都有著這樣一個相似點:即都在苦苦追尋活著的意義。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不是輕易能夠得出的。高中時候學哲學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講“以往的哲學都在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是啊,那時候年少輕狂,看了這句話的時候也是鬥志昂揚,想要為改變這個世界發光發熱,覺得人的生命就應該這樣度過。可是經歷諸多之後卻失去了當初的熱血了,現在我只想要好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世界要比改變世界輕鬆的多,但無論生命怎樣度過,都會遇到各種變化包括苦難,沒有人能夠一輩子一帆風順的。最近看的電視劇《將夜》裡桑桑說過“生命在於變化,一個人應該要經歷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然和死人有什麼區別”,我覺得很有道理。

一個被生活打擊的人往往不願回首往事,自暴自棄的也大有人在。以前遇到糟心的事,我也常常選擇逃避,事實上這樣不敢或是不願面對現實的心態會使自己過得很壓抑。而福貴卻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即使只有一隻老牛,他依然能夠堅強樂觀的生活。也許正如書中所寫:“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每個人都不能左右生命中出現的幸運或意外,就像我們無法預知家珍會得軟骨病,有慶獻血卻被抽血過多致死,苦根吃豆子被撐死,福貴的晚年會一無所有。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生活繼續過下去,我們承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來換得成長的代價,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無需再為了其他的事情來煩惱自己。

最後想用最近在看的《雪中悍刀行》裡面一句話來結束,“天地是大,所站不過方寸地,人生苦短,才百年三萬六千五百日,糊糊塗塗過了一輩子,就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