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0年的开篇让国民难以忘怀。
冠状病毒侵袭,延期复工的消息让无数人待在家中,每天就是醒了刷手机、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整天虚度光阴后,才知道,闲的发慌多可怕,闲的无聊多遭罪,闲的寂寞多空虚。

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阿尔卑斯山脉多洛米蒂


因为太闲,就会有很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去患得患失,去纠结不清,在剪不断,理还乱的莫名情绪里迷失自己。
说到底,太闲是一场灾难。

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废掉一个人,就让他闲着,闲着,闲着
想起在知乎上看到过的一个提问: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其中有个高赞答案就是:那就是让他闲着!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东西如果长期不用,放在那闲置太久的话,就不能再用了。
金属制品长期不用更容易生锈,电子产品长期闲置会变得很难用,甚至直接就没办法用了。
实际上,人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闲的太久,闲的太厉害了,不管是身体也好,还是斗志,乃至整个人的思维认知,往往都会变得不太灵光。

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西湖十八景之一


太闲,会毁掉一个人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内心便会胡思乱想。
看着朋友觉得他在刻意躲避自己,看着伴侣觉得他有事欺瞒自己,看着孩子觉得他变坏了。
俗话说:无事生非。生活中很多的不如意和痛苦,往往都是因为太闲。
太闲,会毁掉一个正常人。

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生活的意义在于忙碌
贝聿铭九十岁高龄时,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快乐。
他笑称自己是“劳碌命”,每天就懂得埋头工作,有时忙到凌晨,呆在博物馆里的时间一般会超过8个小时,仔细斟酌每一个建筑细节。
每天凌晨 4 点时,季羡林书房的灯就会亮起。他说:“起来好去干活呀!”算起来,九十多岁的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 10 小时。
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在《人民日报》上说:“我 85 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书房中,看报、看书、写文章。”
齐白石也是信奉“忙”的名人。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作画,信条是:“不让一天空闲过。”


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奥地利最美小镇


如果你想要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困境,就让自己“忙”起来。
生活充实了,整个人就变得神采奕奕,在忙碌中学习,在忙碌中休闲,在忙碌中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