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聽著鳳飛飛版的《追夢人》,悲傷情緒蔓延。

我知道金庸先生走了,香港《明報》報道,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年94歲。

無處寄託的年少武俠夢爬上心頭作祟。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2011年10月15日

微博上瘋傳金庸去世的消息

後被證實是假新聞

這已經不是金庸第一次被傳去世

近些年來

金庸已經被傳了20餘次去世的消息

然而,這一次竟然是真的

1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總編號為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以表彰金庸的貢獻。據說,這是我國唯一一顆以文學家名字來命名的小行星。

一張圖看完金庸先生的一生⬇⬇⬇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2

金庸本人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政治愛好者”,作為報人,他沒有像學者余英時那樣只對政治抱有“遙遠的興趣”。改革開放之後,金庸見過胡耀邦,1981年更受到鄧小平的接見。鄧小平表示自己是金庸在中國最早的讀者之一,“文革”後期,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不久,就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與鄧小平會談之後,金庸興奮不已,認為他有魄力、有遠見,稱其像他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英雄人物”。

因為受到佛教影響,金庸後期的作品更顯厚重,如那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天龍八部》,充滿悲劇的崇高感。在97版TVB《天龍八部》連續劇中,由周華健演唱的主題曲《難唸的經》,可謂巧妙而完美地詮釋了小說的隱喻與主題,悲歡榮辱、愛恨情仇,就像難解的題和難唸的經,纏繞住人生和命運。

有意思的是,作為封筆之作,金庸的《鹿鼎記》又塑造了一個無比荒誕的世界,這看似不可理解,其實恰恰是現實的反映:虛構而成的武俠小說與讀者之間本來存在陌生感和疏離感,作為“小流氓”和“反武俠”的主人公,讓文本具有更強的現實基礎;因兼具多重身份和多種技能(伎倆),而如魚得水的韋小寶這一角色,不僅足以消除金庸以往小說中民族國家情感的死結,也預示著“適者生存”的時代即將到來。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3

在1958年,由峨眉影視公司出品的《碧血劍》拉開了金庸武俠進軍大銀幕的序幕。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當中,根據他本人小說或小說當中某些人物而改編而成的電影層出不窮,《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作品不斷被反覆翻拍。手遊市場上也有許多根據金庸作品設計的遊戲,比如金庸群俠傳系列、金庸無雙等。

除了武俠文化巨大的藝術價值本身,金庸武俠作品完成了從電視劇、電影再到手遊等衍生品全產業鏈的深度開發,也實現了不菲的商業價值。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據不完全統計,金庸的14本小說全部被改編,翻拍影視、電視劇的次數總計高達89次。

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上鏡次數”遠遠超過“武俠三宗”另外兩位作家古龍和梁羽生。

1995年版神鵰,可能是迄今為止最經典的金庸武俠劇之一。

古天樂的楊過唇紅齒白,面冠如玉,白古時期,俊美無敵。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李若彤的小龍女,一襲白衣似仙子從天降,一出場就讓人驚豔。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是TVB的第二部金庸劇。

鄭少秋不愧是俠士的不二人選,金庸先生還為他題字:熒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你可能不知道,周潤發在小馬哥之前曾演過令狐沖,那也是電視劇史上第一部《笑傲江湖》。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有人說,金庸的小說人物,尤其是男女主角總能捧紅演員,唯獨令狐沖這個角色,讓無數男星競折腰。

金庸曾表示,如果央視能把拍94版《三國演義》的態度來拍自己的作品,他只收一元錢版權費。

就這樣,張紀中團隊用一塊錢拿到了《笑傲江湖》的改編權,也才有了李亞鵬主演的版本。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金庸的小說不僅是電視劇改編的大熱門,也是電影改編的寵兒。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水中豪飲。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馬上回眸。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的古琴合奏。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的盛世美顏。


一張圖讀懂金庸先生的一生!



寫在最後:

文化殤秋!54天14位文藝名家離去。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名嘴李詠、相聲大師吳兆南、師勝傑相繼去世......不到2個月,我們聽到了太多文藝界悲傷的消息。回憶與懷念是這個秋天的旋律。大家們雖身已遠,但藝術與思想,仍將陪伴我們繼續前行。

網友說,90後已經開始失去了,當他們一個個離場,我的青春就開始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