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廠商“無一倖免”,疫情是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鏈的?

全球廠商“無一倖免”,疫情是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鏈的?

在首個病例發現之後的三個多月中,中國疫情明顯得到改善,全球疫情卻發生雪崩,全球逾158萬人陸續感染新冠肺炎。當經濟全球化遇上疫情全球化,這一公共衛生事件便如深水炸彈,激起千層浪。作為一個全球化分工的產業,可以說雪崩之時每一個半導體廠商雖然無辜,但仍在勇闖天涯。

德國:我需要你,正如你需要我

疫情爆發以來,繼中國之後,多個處在全球生產體系核心地位的國家和地區宣佈封鎖邊境,逐步升級防控措施,生產活動受到影響,甚至陷入停滯狀態,人流、物流的限制更使得全球半導體生產分工格局受到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面臨著斷裂的巨大風險。一旦當地受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那麼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受到重大擾動。

根據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4月10日0時,德國共確診113525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自3月22日以來德國一直處於封鎖狀態,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強制在公共場合戴口罩、限制集會和快速追蹤感染鏈,以幫助該國在4月19日結束其封鎖措施後,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小周生活在德國東部的哈勒,馬克斯普朗克微結構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簡稱馬普所,相當於中國的中科院)。在德國實施“社交疏離”措施後,這個疫情不算嚴重的城市,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部開始停課,隨後非民生必需的商業全部關閉,單位大多數正常工作,家中有孩子需要照料的可以在家辦公,有疑似病情症狀的也不用來上班了。相比一些西方國家對戴口罩的歧視,小周說,德國稍微好一點,不會干涉別人戴口罩。

全球廠商“無一倖免”,疫情是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鏈的?

週一從慕尼黑開往柏林的德鐵車廂裡,上座率不高,沒人戴口罩

在德國,有被稱為德國“硅谷”的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這是德國最大的半導體基地,曾經全球生產的五分之二的芯片來自薩克森。“薩克森硅谷”是歐洲範圍內最大最成功的半導體、電子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行業聯合會,其中就有芯片廠商英飛凌、MOCVD設備巨頭AIXTRON等。

曾經在比利時IMEC求學的小樂表示,歐洲碩果僅存的代工廠已經不多了,格芯在德累斯頓的工廠是其中之一,隨著疫情加重,除了一線員工外,其他人員已經“work from home”。

疫情對半導體產業最大的衝擊,是物流和上游原材料供應問題。

小周所在的項目組,在德國宣佈社交隔離之初,就準備了未來六個月研究所需的庫存。“訂單已經下了,何時能到貨,現在就不好說了。歐洲本來效率就低,頒佈措施後,供應時間只會進一步延遲。”他苦惱的說。

“其中庫存消耗最快的是襯底,包括硅襯底,各種氧化物襯底等等,學術界、工業界都需要,大家估計也都在準備囤貨。”小周說,“襯底供應商有日本的,有德國本土的,產地物流受阻,生產員工減少導致產能降低,現在緊缺之下,我們準備從中國買。”

“不過要從中國買襯底也要面臨一些問題。據小周解釋,目前中國的一些供應商不能面對中國以外的市場,一些供應商襯底質量還是過得去的,但幾乎都是合資企業,只能賣到中國,不能做國外的生意,因為國外的市場是合作方的。”小周解釋,“我們現在是隻能讓國內的合作伙伴買,再以樣品的形式寄過來。這樣成本就上去了,只能購買少量,也只能作為應急之用。”

儘管小周有幸沒有身處德國疫情嚴重的地區,但是仍在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還是讓他有些擔憂。他表示,今年底就會回到中國定居。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德國一季度經濟接近停滯,較上季度僅增長0.1%。在產能需求日益增加的呼吸機中,就有許多來自德國的核心器件——疫情不僅凸顯歐洲對中國企業的依賴,反過來也同樣如此——中國非常依賴國外的高科技。疫情帶來的教訓是合作和團結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東南亞:或影響後疫情時代半導體產業格局

3月中下旬開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陸續宣佈了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的“封城”措施。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主要半導體產品出口國,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該地區的事態發展緊緊牽動著全球半導體人的目光。

老吳是一位華裔新加坡人,常年來往於新加坡與中國。據他表示,封城之後,新加坡機場客運急劇減少,貨運基本正常,對半導體產業主要影響還是在物流、員工出差、上游原物料供應鏈等方面的限制。他引述一位在新加坡的意法半導體員工的消息指出,意法半導體在歐洲和新加坡都有晶圓廠,歐洲境內的工廠本來就沒產能了,因此疫情幾乎對其沒影響,一線員工正常上班,非一線員工則work from home。

“海外的晶圓廠都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快買不到口罩了。”老吳表示,“不過各地的晶圓廠都是政府重點保障的企業,雖然不會受到停業令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原物料庫存或許會出現問題。此外,客戶端由於lockdown帶來的市場停頓更嚴重。”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乃至亞洲最重要的半導體出口市場之一,僅次於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同時,它也是全球封測主要的中心之一,據瞭解,東南亞在全球封測的市佔率為27%,其中馬來西亞獨佔一半。老吳認為,這次疫情之後,半導體產業很多格局將會改變。

“大災大難面前不會有全球化,後疫情時代產業鏈佈局肯定會發生變化,低端代工會加速從中國向東南亞尤其是越南流出。例如人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半導體高端封測從來就沒進過國內,70年代開始在新加坡建廠,之後轉移到馬來西亞。目前很多配套工廠在越南和泰國,東南亞的產業鏈配套也不差。”他表示,“國內封測企業雖然前幾年收購了幾家外資封測廠,但是國內採用的基本都是資本購買的辦法,通過買廠買技術,事實上真正的核心技術可能都已經被抽走,工廠維持原有客戶沒問題,但是研發能力將會受限。國內對半導體產業整體理解還是不夠透徹,總以為有錢就可以買到技術,最後往往落得個冤大頭的下場。”

老吳感慨,我們核心技術還是有很多不足,現在進入高科技冷戰時期,接下來,就要靠自己多發展一些底牌了。

美國:疫情和中美衝突雙重擠壓

中美貿易衝突、對華為連續不斷的打壓措施、疫情爆發,在多重衝擊下美股已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密集的熔斷,半導體產業也深受其害。

疫情之前,美國芯片行業已經為貿易戰的不利影響加大了對政府的遊說。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威脅的貿易措施,可能使美國芯片製造商損失約360億美元收入。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3月利用這份新報告進行遊說活動,勸說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允許企業繼續為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供貨。

疫情爆發之後,給芯片行業的生產端帶來新的難題。美國半導體公司近半製造設施都在美國本土,其中在疫情重災區,就有加州的8座工廠和紐約的4座工廠。SIA為此還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信,希望白宮幫助說服地方政府不要對芯片廠實行居家令。

自從谷歌確診首例病例後,短短几天內亞馬遜、Facebook相繼宣佈自家員工確診。3月2日,Twitter宣佈了全球範圍內員工在家辦公,並且禁止全球員工旅行和出差。之後包括微軟、Facebook、亞馬遜、蘋果等公司都宣佈了在家辦公的措施,總共涉及超過10萬名員工。而彼時灣區確診的病例已經達到了50例。

至此,人口密集、坐擁全球高科技產業中心硅谷的舊金山灣區六郡(包括舊金山、聖克拉拉、聖馬特奧、康特拉哥斯達和阿拉米達)率先頒佈“就地避難令”,隨後又將其延期至5月3日。娜娜生活在其中的阿拉米達郡,“我們如今正在經歷你們(上海)2月份的經歷,沒有硬性封城,但是要求大家儘量在家隔離,商店只有基本民生所需才能開業。出門在外的人也很少戴口罩。”她說。

全球廠商“無一倖免”,疫情是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鏈的?

充足的物資供應

有消息稱,除部分位於人跡罕至之地的工廠外,其他位於美國本土的設備工廠以及小部分材料工廠都已經關閉,目前計劃停產一個月時間。在全球前5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中,應用材料、Lam Research、KLA-Tencor三家都位於美國加州硅谷。同時,全球頂尖的IC測試設備供應商泰瑞達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

娜娜所在的諮詢公司為其中一家半導體設備廠商服務,由於疫情影響,客戶叫停了2020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以及其他市場活動,設備銷售也因原物料供應緊缺、物流受阻影響交付和中國晶圓廠建設進展減緩而受到一定影響。她的另一位同事則表示,由於客戶活動減少,沒有事情可做,薪資都要被扣減了。

小周、老吳、娜娜的故事,只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在疫情中的幾個掠影。現在,他們都在期盼疫情早日結束,行業恢復以往的活力。疫情來臨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倖免。停滯的節奏需要重啟,對未來的信心需要重築,半導體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心懷希望,負重前行。

(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