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小盒科技ceo劉夜發文力挺“奮鬥者”協議,“不奮鬥者”請離開

前幾日,小盒科技發佈組織架構調整內部公告,由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PO賈曉明出任CEO,劉夜不再擔任CEO。

前小盒科技ceo劉夜發文力挺“奮鬥者”協議,“不奮鬥者”請離開


公告稱,小盒的進校產品和在線輔導業務均實現高速增長。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小盒科技在校內業務方面的優勢,同時也為在線輔導業務的穩健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作為公司聯合創始人和新任CEO,賈曉明將繼續帶領團隊深耕公立校產品與在線教育賽道,為小盒科技5000萬師生家長用戶提供越來越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ceo卸任見怪不怪,但筆者為何在這重提這事呢?那就要從前不久劉夜對內發佈的一篇公開信說起。這封對內信從未曝光過,結合最近小盒科技的變動,筆者覺得莫名的諷刺,今天就公開出來給大家。

大家好!作業盒子上週六推出了”奮鬥者”計劃,倡導公司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能夠以公司創立初期的奮鬥激情和節奏來工作,網上開始出現了對這一倡導的”不同”聲音。

奮鬥文化不是作業盒子首創,可以說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都得益於無數互聯網從業者的奮鬥,對於創業而言,沒有僥倖,奮鬥與否,無關對錯,關乎信念,關乎每個人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選擇。

個人可以選擇去一家有奮鬥文化的公司,公司也可以選擇有奮鬥精神的員工,雙方的選擇我相信都是自由的,沒有強制,也不可能涉及強制。

公司與員工的關係,是志同道合的人彙集在一起去實現特定的願景與目標,法律意義上,它是一種契約關係,社會意義上,它是一種信念關係,所以和朋友、戀人甚至夫妻關係一樣,需要雙方基本理解和認同去維繫,如果有誤解、不認同,那麼就要看是否能夠通過溝通來澄清,達成更深層次的一致,抑或是明確分歧,重新選擇。

通過這次”奮鬥者“計劃,我們也發現公司存在少數”不奮鬥者“,在寒冬時期,允許"不奮鬥者“的存在是對所有"奮鬥者”的不公和傷害,所以公司也會堅決請那些"不奮鬥者“離開。


看完這封全員信,不知道大傢什麼感受?一個奮鬥者,前一天還在給員工灌輸所謂的“奮鬥”理論,後一天就被資本踢出局,是不是感覺很悲涼?

什麼奮鬥理念、什麼信念、契約關係、企業遵守勞動法了嗎?遵守契約了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難道應該建立在瘋狂壓榨員工的基礎上嗎?互聯網人說話就是好聽,難怪奮鬥半天,最終還是被資本踢出局!

前小盒科技ceo劉夜發文力挺“奮鬥者”協議,“不奮鬥者”請離開

近年來,國內互聯網企業盛行加班文化。儘管違反《勞動法》,但各大企業通過各種“變通”方式,比如簽署自願加班的協議、末尾打卡、pua等等,在現實中將其變成“標準工時”,大行其道多年,而且還對其美化,貼上“奮鬥精神”“不辜負青春”等標籤,對員工道德綁架。不願意加班的,就會被說成價值觀有問題,懶惰不努力。就在這種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無奈氛圍裡,996幾乎成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標配。

用難聽點的話來說,這就是國內土鱉無能的表現。筆者以前也分析過,國內經濟換擋轉型,國內一些公司與領導普遍因為沒有好的技術手段以及核心競爭力,更沒有好的管理創新手段的前提下,就通過不斷壓榨員工來緩解自己的焦慮。這種畸形變態的“加班文化”,逼得員工為了內部競爭,不得不選擇所謂“奮鬥”式的加班。對於制定這種規則的領導,真的是無恥至極。

筆者不經想問一句了,如果我們的生活只剩下壓力與加班,還活著有什麼意思?有關加班成常態的討論已經刷了差不多幾年了,但有用嗎?雖然筆者對此也是憤慨萬分,但冷靜下來想想,其實這就是現實,而且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都無法改變的現實。面對這樣的現實慘劇,除了逃離,我們別無選擇。缺乏博弈能力的普通員工,在飯碗的壓力下最終被迫接受了老闆強加的遊戲規則。對此,我們真無可奈何!

業精於勤荒於嬉。在多數國人的潛意識中,基本都是比較認可更長的工作時間的,而且也認為長時間的工作必定會給我們帶來更高的工作回報。所以,別跟我談理想,更別提加班“忽悠”文化,別玩職場黑鬥,要談就來談錢!

前小盒科技ceo劉夜發文力挺“奮鬥者”協議,“不奮鬥者”請離開

八卦多一點:

今年7月,作業盒子獲得1.5億美元D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雲鋒基金、C資本和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跟投,泰合資本繼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作業盒子成立5年來完成的第四輪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20億元。此前,其B+輪C輪曾獲好未來投資。

在坊間對於作業盒子前CEO劉夜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一邊認為其創業史確實精彩,一邊認為劉夜就是一個連續創業的失敗者,所以此次阿里融資後,被趕出去也是很正常的事。對於阿里投資作業盒子的原因,坊間傳聞後期可能會和釘釘教育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