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按照過去的邏輯做生意,今天行不通


為什麼說按照過去的邏輯做生意,今天行不通



德國有近四千多家中小企業,是某個細分領域的世界冠軍。究其原因,小企業也有世界級的視野,全球化的市場觀,對品質執著的信念。

對比中國,德國人創業的邏輯,是我要做多大的事,先有規劃,再基於規劃聚合資源,架設人才,籌謀市場。中國則反之,我有什麼樣的資源,有什麼樣的人脈,我做什麼樣的事,看似只是次序的問題,然味道和結局差之太遠。

今天中國實體經濟深陷泥淖。看似是國內需求降級,老百姓若干輪被剪羊毛後,已經沒錢,但是因為需求曾經升級過,又有顆品質化和個性化需求的心。我們知道,沒錢,又要求高的生意不好做。

所以今天,還按照過去的邏輯,國內的生意不好做。

而面向國外,要素上升後,沒有低成本優勢,國際競爭力急劇下降,國際貿易的拉動乏力。更有崛起的過程中,對手的無限打壓。

國外的生意也不好做。

其實這些都是外因,貌似不該是今天實體經濟乏力的答案。我來看,深層的原因在於:第一代創業者年齡已到,但是接班和傳承出了問題。

為什麼說按照過去的邏輯做生意,今天行不通

我們總喜歡說談生意,不喜歡說做事業,我們稱讚一個人的方式是生意做的好,不是事業有成,我們經常說這個人素質高,是個儒商,我們的骨子裡根深蒂固的重商主義,它沒有錯,錯在泛化和短視。

沒有長線的思考的經營,一旦面臨社會轉型必出現大面積的企業和經濟運營問題,比如今天。社會深刻轉型,而企業操盤者仍只有基於過去的經驗,面向發展紅利和資源尋租的思考。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和路徑,又惶恐於昨天的經驗和致勝之道已經失靈。

按道理,還有全球化的市場,可以救命。但是面向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我們的準備出了問題。

全球化的市場,需要世界級的企業競爭力,首先是企業家的世界級的競爭力,世界級的戰略視野,普世化的價值情懷堅定的品質化的執行信念,不斷優化和迭代的自學習和創新能力等。今天我們的領軍者又沒有全球化的視角,沒有世界級的普世價值情懷,沒有品質化的恆定堅持,沒有品牌導向的經營執念。

為什麼說按照過去的邏輯做生意,今天行不通


今天,這些在大部分從業者中,都是缺失的,只有生意觀,只有短線的利益導向,仍然用過去,在國內基於社會發展紅利,基於龐大的內需市場,低水平的同業競爭,低標準的客戶需求,而活下來的商業模式和邏輯去運營。

顯然,無論是今天的國內市場還是充滿充分競爭的國外,都無法立足和致勝!

先人後事,如果改變人,尤其是企業的領軍群體,改變一代人做企業的價值觀,做市場的經營視野,做事情的終極導向,才是解開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和發展的關鍵。

(本文來自重慶頤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彬)

更多資訊,可搜索微信公眾號“摩界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