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湖北學人代言(歷史學篇)丨書單

“九省通衢會,中南繁華京。兩江匯夏口,三鎮矗江城。”經歷76個難忘的日夜,那個人們熟悉的武漢正在回來。武漢“解封”後的首個週末,文獻君為大家整理了來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大學、湖北文理學院等高校的

歷史學人的優秀著作,為大家帶來一份來自湖北的歷史學特產!(社會學特產詳見二條~)

>>>1. 金石學文獻叢刊(第3輯/全10冊)<<<<<<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啟沐 編

2020年1月 / 6800元 ISBN:978-7-5201-4358-5

清代是金石學發展的繁榮時期,文獻數量多,學者數量多,遠邁前代。本叢刊即對清代金石學文獻進行彙編整理,分輯出版。第三輯共收錄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十六種金石文獻,其中七種稿本,六種抄本,三種刻本,絕大多數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學名家,如楊守敬、翁方綱、朱文藻、吳大澂等。所收文獻內容廣泛,包括碑刻、陶文、璽印等諸多類型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對於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同時亦可推動金石學科的發展。

啟沐,湖北文理學院區域語言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金石學文獻、漢字發展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數項。在《中國文字研究》《蘭州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出版著作有《金石學文獻叢刊》《中國異體字大系·楷書編》等。

>>>2. 區域歷史地理研究<<<<<<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魯西奇 著

2019年7月/ 158元

ISBN:978-7-5201-2678-6

本書是武漢大學魯西奇教授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對歷史時期漢水流域自然與人文地理面貌的重建及其演變過程的考察,探討歷史地理區域的生成、演變及其導因,分析區域的開發進程、內部結構以及區域人地關係的特點,同時,摸索區域歷史地理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將歷史文獻分析、地理學田野考察方法以及人類學思想觀念相結合,從地出發,站在人的立場上,觀察並分析區域歷史發展進程與地理面貌的演變。

魯西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與歷史地理研究。著有《長江中游的人地關係與地域社會》《何草不黃——〈漢書〉斷章解義》《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區域歷史地理研究: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等。

>>>3. 唐代宮女生活研究<<<<<<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萬軍傑 著

2019年7月/ 98元

ISBN:978-7-5201-4390-5

唐代宮女生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人數眾多的一個特殊女性群體,唐代宮女因生活在戒備森嚴的重重宮禁之中而具有神秘性與不可知性;又由於中國傳統社會長期“邊緣”化女性,有關她們基本生活情狀的文獻多付之闕如。本書立足傳統史傳文獻,積極拓展唐代詩歌、筆記小說、志怪傳奇中的相關素材,有機結合出土墓誌等考古發現資料,圍繞唐代宮女生活的若干層面(諸如選拔管理、日常工作、文化娛樂、情感世界、宗教信仰、人生命運、壽命狀況以及放歸生活等)進行相對全面的探討和分析,努力還原唐代宮女生活的基本面貌,力圖揭示其隱蔽的歷史特徵,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認識和見解,以期加深對中國古代婦女問題的認知,豐富或深化婦女史和社會史的研究課題。

萬軍傑,歷史學博士,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婦女史、婦女解放與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遷。出版學術著作一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

>>>4. 工業革命:歷史、理論與詮釋<<<<<<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嚴鵬 陳文佳 著

2019年4月/ 79元

ISBN:978-7-5201-4524-4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重要分水嶺,是塑造現代世界的基本力量之一,“工業革命”一詞早已成為日常用語並被不斷注入新的內涵。然而,工業革命是否真的發生過?工業革命為什麼爆發於英國?工業革命的起因是什麼?工業革命究竟於何時開始?工業革命的內在機制是什麼?工業革命改善還是惡化了工人的生活?……一百多年來,學術界圍繞工業革命的爭議一直未平息,許多重大問題眾說紛紜,這本身已經形成了工業文化的獨特景觀。本書立足於經濟史學的演變,梳理了19世紀末以來學術界研究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展現了各家學說的核心論點及其背後的學術理路,以期讀者能對工業革命的研究有一個相對全面而客觀的認識。

嚴鵬,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工業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工業文化研究》主編,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主要從事工業經濟、產業史、企業家精神、工業遺產研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被多家企業與機構聘為工業研學與工業旅遊顧問。

>>>5. 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修訂本)<<<<<<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朱英 著

2018年9月/ 268元 ISBN:978-7-5201-1755-5

傳統中國始終以強國家弱社會而著稱,但在清末民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國家與社會都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轉型新階段,建立了獨特的良性互動關係模式。商會、商團等諸多近代新式商人社團應運而生,尤其商會制定有詳實的契約規章和近代民主制度,獨立開展經濟活動與政治活動,甚至包括開展獨立的司法活動,並擁有獨立的輿論工具。商會所具有的獨立、自治、民主特點,可以視作近代中國出現市民社會雛形的標誌。但受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各種缺陷的制約,這一雛形並未生長成為成熟的市民社會,最終仍被國家扼殺。此項研究不僅以紮實的專題實證性研究成果回應了西方學者對近代中國公共領域和市民社會研究的爭議,而且為率先運用“國家—社會”這一新分析框架考察近代中國發展變遷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朱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辛亥革命史、中國近代商會史。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項目以及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專項課題。著有《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概論》《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近代中國商會、行會及商團新論》《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商民運動研究(1924~193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

>>>6. 舊石器技術:理論與實踐<<<<<<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李英華 著

2017年6月 / 268元 ISBN:978-7-5201-0787-7

本書詳細介紹了法國學者於20世紀開創並發展起來的舊石器技術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並首次將其系統運用於我國的舊石器材料研究中,展示了該套方法在研究中的優勢,探討了其在研究中的可行性。

李英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力於引介和應用法國學者創立的舊石器技術研究的理論方法體系,促進其本土化,並推動中國舊石器考古理論的多元化發展。出版法文專著和譯著有《巴東楠木園》《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中國的舊石器時代》等;發表論文有《湖北鄖縣後房舊石器遺址發掘簡報》《石器研究的新視角——技術-功能分析法以觀音洞遺址為例》等近20篇。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項目及省校級項目多項,入選“楚天學子”“珞珈青年學者”,中國舊石器技術分析領域的代表學者。

>>>7. 晚清日本駐華領事報告編譯(全6卷)<<<<<<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李少軍 編

李少軍 譯

2016年6月 / 800元 ISBN:978-7-5097-8485-3

在留存至今的近代來華日本人蒐集的信息與情報中,領事報告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所選譯的晚清日本駐華領事報告,主要出自《通商彙編》《通商報告》《官報》《通商彙纂》,內容包括反映清末中國一些行業、區域情況的數量統計,關於收回利權運動的《清國基於收回利權運動之各種企業及保護政策調查報告》,對於研究辛亥革命和當時中國的社會經濟具有很高價值、共計35期的《1911、1912年清國事變對經濟界之影響》,以及《關於清國報紙的調查》《清國聘用之日本人名錶》等。在科學鑑別與審慎辨析的基礎上,可為相關研究提供重要參考乃至彌補資料缺漏。

李少軍,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近期研究方向為中古類書、中古衣物疏。出版著作有《出土文書與傳世史籍相結合的典範之作——劉安志〈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代西域史研究〉介評》《唐代西域史研究的創新與拓展——〈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代西域史研究〉評介》《〈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代西域史研究〉述評》等,發表論文有《〈修文殿御覽〉佚文輯校》《六朝買地券研究二題》等。

>>>8. 清季外官制改革研究<<<<<<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劉偉 彭劍 肖宗志 著

2015年11月 / 118元 ISBN:978-7-5097-8209-5

“立憲改官”,即因憲政改革的需要而進行官制改革,是清季外官制改革的重要特點。因此,它的起步並非僅限於行政系統,而是涉及整個政治權力體系。這是一場植入式的、自上而下推進的改革,是在適度保留舊制度基礎上的變革,故而新舊制度的糾纏,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爭執和博弈,都在左右和影響著改革的面貌和走向。這場改革沒有真正解決集權與分權的難題,但作為雙方博弈的結果,各省司道同時接受中央各部和督撫的雙重領導,從而確立了一種兼顧中央集權與督撫權力的新機制。清季的外官制改革雖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探討其成因,總結其經驗,有助於深入認識和了解近代中國的政治嬗變以及歷史發展的走向。

劉偉,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研究方向為為晚清政治史、清末民初的政治與社會。在《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等刊物上發表文章40多篇。曾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多項。出版著作有《晚清督撫政治:中央與地方關係研究》《丙午立憲——大清王朝的最後變革》《中國近代政體發展史》《漢語與新文化啟蒙》等。

彭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晚清新政、辛亥革命和南京大屠殺等方面的研究。發表相關專著、論文數十篇。著作有《清季憲政大辯論-與論戰研究》《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等,論文有《被忽視的受害者-南京大屠殺中美國傳教士的另一面相》《角色緊張與南京大屠殺期間外籍人士揭露日軍暴行的延誤-兼駁松村俊夫的“豹變”論》《仇日乎,反日乎-試析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傳教士對日軍之態度》等。

>>>9. 中國近代商會通史(全4卷)<<<<<<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馬敏 主編

2015年4月/ 780元

ISBN:978-7-5097-7139-6

本書是一部對中國近代商會發展歷程進行系統、全面研究的開創之作。書中以商會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的重大問題為中心,探討了商會制度的演進、商會與政府關係、商會的政治參與、商會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商會與國家形態間的複雜關係等種種問題,尤其是借鑑和運用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對商會存在的社會與法理基礎、商會的組織與運作原則及其與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之間的關係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進而探討了商會與近代中國市民社會發展的關係。

馬敏,華中師範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辛亥革命史、社會經濟史、中國商會史博覽會史、教會大學史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有《過渡形態: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構成之謎》《官商之間:社會鉅變中的近代紳商》《商人精神的嬗變:近代中國商人觀念研究》《拓展歷史的視野:詮釋與思考》《博覽會與近代中國論文集》等。

>>>10. 中國抗戰與世界歷史進程<<<<<<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胡德坤 韓永利 彭敦文 等 著

2015年4月/ 85元

ISBN:978-7-5097-7176-1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偉大的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之一,中國是舉世公認的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全球性戰爭中,中國與世界已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世界支援了中國,中國也支援了世界。在二戰全面爆發前,中國抗戰動員了世界各國和人民,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興起;在二戰全面爆發後,中國抗戰有力地支援了盟國在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的作戰,推動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加快了盟國奪取二戰勝利的步伐;在戰爭後期,中國又與美、英、蘇等國一起,參與了戰後世界秩序的規劃和建立,為戰後世界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推動了世界歷史的前進。

胡德坤,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已出版《中日戰爭史(1931—1945)》、《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研究》(九卷本,主編)等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了《中國戰場與日本的北進、南進政策》《美國與日本戰爭賠償方式的演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論文。

韓永利,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現代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國抗日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現當代史的科研工作。出版《戰時美國大戰略與中國抗日戰場》《綏靖與抗衡——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美國遠東政策研究》《中國抗戰與美英東亞戰略的演變》等6部學術著作。

彭敦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國民政府對日政策及其變化——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國民政府外交戰略與對外政策》、《特權論》(合著)等著作及譯著多部。發表的學術論文有《蔣介石奉化故里演講考析》《抗戰時期國民黨的體制變化與組織狀況》《簡論國民政府依賴國聯政策的形成》《不抵抗命令與不抵抗政策》《30年代蔣介石對日思維》等20餘篇。

>>>11. 中國經濟與社會史評論(2018年卷)<<<<<<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陳鋒 主編

2019年11月 / 128元 ISBN:978-7-5201-5451-2

《中國經濟與社會史評論》是社會史和經濟史方面的集刊,彙集了相關領域的大量優秀成果。本書為2018年卷,分為“財政與經濟”“經濟、文化與社會”“明清佛教與社會”“生活習俗”“學術評論與綜述”五個專題,收錄的文章資料翔實,充分利用社會學、史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並結合檔案、碑刻、契約文書等,對財政經濟、佛教、生活習俗等問題進行了考察。

陳鋒,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研究專長為財政史、經濟史、清史。出版著作有《清代鹽政與鹽稅》《清代軍費研究》《清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研究》,發表論文有《清代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調整》《清代前期奏銷制度與政策演變》《清代財政制度的近代化》《清代“康乾盛世”時期的田賦蠲免》《論耗羨歸公》等。

>>>12. 近代史學刊(第21輯)<<<<<<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馬敏 主編

2019年10月 / 98元 ISBN:978-7-5201-5783-4

教育部百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專業學術刊物,由馬敏主編,登載1840~1949年中國近代史領域內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專題討論、研究論文、研究綜述、書評、史實考訂、學者書札、學術信息等。該刊原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自第11輯起,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現已出版到第21輯。該刊集合了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前沿優秀研究成果,學術質量較高,有助於拓展和深化近代史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馬敏,華中師範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辛亥革命史、社會經濟史、中國商會史博覽會史、教會大學史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有《過渡形態: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構成之謎》《官商之間:社會鉅變中的近代紳商》《商人精神的嬗變:近代中國商人觀念研究》《拓展歷史的視野:詮釋與思考》《博覽會與近代中國論文集》等。

>>>13. 中國歷史上的國計民生<<<<<<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陳鋒 常建華 主編

2018年11月/ 128元

ISBN:978-7-5201-3183-4

2016年10月14-17日,由中國社會史學會主辦,武漢大學、三峽大學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等單位協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暨“中國歷史上的國計民生”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宜昌召開。本書即為會議論文選集。會議圍繞“國計民生”的主題,對近代中國的社會經濟、社會秩序與社會治理、社會生活與日常生活、社會群體、醫療衛生與集體化時代的社會等問題展開討論。會議論文運用新發掘的檔案、碑刻、族譜、契約文書等豐富的地方文獻資料,借鑑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展示了中國社會史學界在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上的最新成果。

陳鋒,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研究專長為財政史、經濟史、清史。出版著作有《清代鹽政與鹽稅》《清代軍費研究》《清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研究》,發表論文有《清代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調整》《清代前期奏銷制度與政策演變》《清代財政制度的近代化》《清代“康乾盛世”時期的田賦蠲免》《論耗羨歸公》等。

>>>14. 中國近代民間組織與國家<<<<<<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徐秀麗 鄭成林 主編

2014年9月 / 89元 ISBN:978-7-5097-6449-7

本書為近代史研究雜誌社和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於2013年9月聯合舉辦的第三期“中國近代史論壇”的成果結集。此次論壇以“中國近代民間組織與國家”為主題。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另一面,必然是社會結構、人群組合方式、社會動員和參與機制的深刻變化,而這些變化的重要表徵之一,是民間組織的逐漸發育與壯大。國家與社會的分離和重新定位過程,同樣發生於近代中國,其相關歷史無疑既具有普遍性,又帶著鮮明的中國本土特色。此次論壇致力於探討中國近代國家(包括局部性政權和執政黨)對於民間組織(或稱人民團體、民間結社、群眾團體、社會組織等)的意識形態、法律定位,民間組織與國家實際互動中的多元性和複雜性,以及這一互動對國家和社會的雙重影響,希望從更加廣闊的視域審視中國近代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探討社會形成的脈絡與障礙,尋求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的途徑和方式。

鄭成林,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民間商會與會展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出版《從雙向橋樑到多邊網絡:上海銀行公會與銀行業(1918-1936)》《中國近代民間組織與國家》(合編)等論著,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

詳情及購買,請保存下圖,打開淘寶

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我为湖北学人代言(历史学篇)丨书单

社會學人著作

見第二條

END

策劃:劉德順

審校:秦靜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