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規律連載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規律連載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規律連載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規律連載

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達到極致便是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

對立統一規律亦稱矛盾規律,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規律。

它揭示:無論是在自然、社會,還是在思維領域,任何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

正是事物矛盾雙方的統一與鬥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矛盾的三對特性四大理論:即: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關於對立面的鬥爭和轉化的思想,在哲學思想發展的初期就已存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都是經過鬥爭產生的。中國儒家經典《易經》用陰和陽兩種對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釋事物的發展變化。近代德國哲學家G.W.F.黑格爾以唯心主義的方式系統地表述了關於對立統一的思想,認為矛盾是推動整個世界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學史上特別是黑格爾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並給予了科學的論述。

對立統一的基本內容包括對立統一、統一斗爭、相互聯結、相對性和辯證法等幾個方面。

統一斗爭

對立面之間的統一和鬥爭是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相反的屬性。對立面的統一即矛盾的統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屬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統一。事物保持暫時的自身統一,使對立雙方能夠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這是事物獲得發展的必要前提。由於對立面之間相互統一的作用,雙方能夠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於自己的因素而得到發展,從而為揚棄對立即解決矛盾準備條件。對立面的鬥爭即矛盾的鬥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屬性,它使事物不斷地變化以至最終破壞自身統一。由於對立面之間相互鬥爭的作用,雙方的力量對比和相互關係不斷地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舊的矛盾統一體所不能容許的限度時,就造成舊矛盾統一體的瓦解、新矛盾統一體的產生。對立面之間的相互鬥爭是促成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的決定力量。

相互聯結

統一和鬥爭是矛盾運動過程中兩種不可分割的基本關係。對立面的相互鬥爭並不是在雙方之間劃出一條絕對分明的和固定不變的界限。在對立面的相互鬥爭中,就有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鬥爭的結果,可以使雙方相互轉化、相互過渡。同樣,統一也總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沒有離開鬥爭的統一。在對立面的相互統一中,就有相互對立、相互排斥;作為鬥爭的結果而發生的對立面的相互轉化,最鮮明地表現著對立面之間的內在統一。

統一和鬥爭作為矛盾雙方兩種性質相反的作用,它們的相互聯結就是相互制約。鬥爭制約統一,使統一隻能存在於一定的條件下和一定的限度內。對立面的相互鬥爭創造著雙方相互依存的形式,又在它自己所創造的形式內為破壞這種形式而創造條件。因為統一受鬥爭制約,所以不會是永恆的僵死的統一,而在統一之中包含有事物的發展。統一又制約著鬥爭,具體的統一性規定著鬥爭的具體性質、具體形式和界限等。對立面的相互統一使矛盾統一體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使雙方的鬥爭具有確定的內容和形式,並使鬥爭的成果得以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