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目前來看,北京的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一級響應機制維持不變。

嚴峻到什麼程度?

官方也沒有挑明,只是明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網上的信息很雜,有人說疫情下半年結束,有人說1-2年結束,也有人說將與人類共生。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我們不討論疫情什麼結束,單就文章主題,先上結論: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大概率會有很多人離京。

前兩天召開的會議上,北京提出了更嚴要求:


自4月12日起,進京人員入住酒店,應持有7日內經當地核酸檢測呈陰性的健康證明,且全國健康通行碼或北京健康寶認證為“未見異常”狀態。

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基本把進京辦事給鎖死。

想到北京出差住酒店,就要先到醫院做檢測,在大多數城市,醫院並不是隨便接受健康人做核酸檢測的,如果無法檢測,就不能到北京出差。來京旅遊的人,也會大幅減少。

而對於家在北京的人,也遇到了麻煩,如果你需要離京,

要麼一去不回,始終在外地,因為你回來就要面臨14天的居家隔離,對於那些需要經常出差離京的人,出差兩三天換來的是半個月的禁閉,你划得來麼?同理,去外地旅遊的人也會變少。

要麼還有一種情況,如果你需要經常出差,又必須回北京。那就做完核酸檢測合格後,回北京去住酒店,然後就可以在京自由活動,但不能進任何小區,直到呆到下一次出差,如此往復。高昂的酒店費用、和親人的相隔,你耗得起嗎?

也不要抱著瞞報和僥倖的心理,你的手機漫遊、車票、住宿等信息,都在大數據掌控之中,一旦撒謊出事,就是刑拘,後半生就有犯罪記錄了。


大城市最怕的就是瘟疫,當一切變得不確定時,它的優勢還會剩下多少?

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快。

這次疫情,隨著湖北和武漢的日漸好轉,大家本以為結束的那天指日可待了,沒想到這只是上半場。下半場,國外疫情大爆發了,而下半場帶來的經濟衝擊甚至更大。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司實在太多了,遍佈各行各業,大部分公司的業務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這次疫情影響,很多公司直接破產倒閉。


上週五我去朝陽門SOHO那邊,商戶一大半都關業了,幾個開業的餐館顧客也是寥寥無幾。

一些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節約成本選擇裁員,很多人被迫失業。


往年的春天正是北京求職和招聘的旺季,很多人在老家過完了年開始來京找工作。


但這次疫情,大多數公司都停止了招聘,甚至連該有的校招都停止了,找工作變得異常艱難,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失業的人。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我一個做餐飲運營的朋友,月薪兩萬出頭,年後公司大規模裁員,到現在已經找了將近兩個月工作,只收到過兩家面試邀請,但是崗位和薪資實在難以讓人接受。


他說如果五一前還找不到工作的話,就把房子退了回老家呆一段時間,等過了十一再考慮回京。

而對於還在職的人,現在北京的寫字樓是要求入駐企業每天員工到崗率不超過50%,很多公司採取輪休制,一個禮拜上兩三天班,按上班時間發薪水,工資一般都會有打折。

甚至有很多公司到現在都還沒復工。


其實已經具備復工條件了,但是特殊時期復工也沒太多業務,公司無法盈利,所以就選擇一直停工,然後按照北京市疫情期間的最低標準給員工發薪水,減少企業成本。

商業不講究道義,疫情之下,企業最關鍵的是如何活下去,員工與企業間互相理解吧。


先別說那些遠程辦公還拿全資,或者已經每天正常上班的企業,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同,沒必要相互比較。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去算一筆賬:

他們在外地老家,大部分行業與公司都已經正常復工,相較北京而言,工作容易找,薪資的話,當地的全資至少能跟北京的打折工資打個平手。而生活成本又會低很多,可以出差,來去相對自由。

對比之下,北京好像不再是最好的選擇,至少在疫情期間是這樣。

因此,會有一大批人選擇離開北京,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

這批人,準確點說,是那些一直有過想回老家或去二三線城市工作生活的計劃,以及一直在離開還是留下中猶豫不決的人,這個群體,會有大規模的人離京。

同時,在北京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人們習慣了被推趕著往前走,每天在上班與下班中忙碌的切換著角色。


當這次疫情讓工作按下了暫停鍵,大家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思考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會有很多人在思考中想明白一些事情,然後做出一些決定,尤其是那些還沒成家的年輕人,他們更容易產生離開的想法。


而對於很多應屆畢業生,可能乾脆徹底打消了來北京工作的念頭。

當你回到老家,避開北京擁堵的人群,在時間與空間上相對更自由時,你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父母、陪家人,也可能會在時光閒下來的某一刻,去感慨好久沒有過這樣的日子。


尤其是當你看到在老家的同齡人很多已經結婚生子,而自己還是孤苦伶仃的漂著,這種對比下來的差異感會更加明顯。

我記得上個月看新聞聯播,有一個廣東湛江的小夥子。


重慶的單位遲遲不復工,無奈的他後來乾脆在湛江當地找了份工作,幹了一個多月後直接把在重慶的工作辭了,一直留在老家發展。


他說,之前從沒體會過,現在感覺在家工作也挺好的,什麼事都很方便,也能經常見到家人,這跟之前完全不一樣。

對於北京而言,這可能是近十幾年內,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外地人離京。


之前的相關舉措諸如“清退疏解低端產業”,更多是政府主導的行為,而這次明顯是被動的,但卻可能是更大範圍的人口遷徙。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鼓勵大家離京,真正想留在這個城市的,無論怎樣,他都會留下來,有人走就會有人來,但北京還是那個北京。


其實離開也好,留下也罷,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找準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我們不要去跟任何人做對比,別人的軌跡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只能做一件事,也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主宰自己的人生。


還有一點,離開不代表失敗,只是你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罷了。

但是當你有一天確定要離開北京時,我希望這個城市給你留下的回憶,不只是東三環的車水馬龍、早高峰地鐵的人擠人、寫字樓裡無數個燈火通明的加班。

它還有,

玉淵潭春季盛開的桃花、三元橋橋下草坪常年曬太陽的流浪貓、溫榆河看到的日落、菸袋斜街的小酒館…

也希望你在這個城市體會過甜蜜的戀愛,和深厚的友情,當有一天提起在北京的那些時光,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那麼,接下來說另一個問題,北京是否會恢復往常那麼多人?

我不知道這次疫情會對人們產生多大的衝擊和影響,北京是否能回到疫情前的人口總數。


但可以預見的是,疫情結束後,北京會迎來求職狂潮的爆發,屆時,會有大批人從全國各地過來發展。

太久遠的事,誰都沒法預見,預見了也不會有太大意義。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去努力活在當下,提高自己的“生命競爭力”。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地球是個命運共同體,同樣,在國內,所有的城市也是個命運共同體,北京作為首都,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這個地球上,大到國家、城市,小到我們每個人,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相信,黑暗終究過去,太陽照常升起。


一些個人觀點,奉上。


作者簡介:我是老鵬,一個有趣的自媒體人,專注於不同的生活體驗,感受滾燙的人生。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號:一千種life,帶你解鎖不一樣的人生。

假如北京防控一直這麼嚴,是否會有很多人選擇離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