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原标题: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中国有一个真相,终于藏不住了!

何其有幸,我们就在最好的国家。

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

原以为2020只是开局困难,没想到中国陪着世界打疫情下半场的时候,才知道:

今年是一关比一关难。随着各国疫情水深火热,封城令、封国令接连下达后,粮食也成了“老大难”。

越南宣布停止出口大米;

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出口;

哈萨克斯坦停止小麦、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

埃及宣布未来3个月停止各种豆类产品出口。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战斗民族俄罗斯都每周评估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台粮食出口禁令了……联合国粮农组在前些日子忧心忡忡地呼吁,疫情可能会引发粮食危机。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并且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已经开始“告急”。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面临“粮荒”,只能维持几个月了。作为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的中国,会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了。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来源:新浪财经)要不要囤粮,成为大家心头迫切的疑问。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来源:知乎)几天前,农业农村部坐不住了,直接发声。仅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存储量足够我们一年的用量。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这些量,还没有算上我们秋天要收获的粮食。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听完这个消息后,相信大家都会松一口气。危机当前,中国为了粮食安全所做的准备可不是,这么一点点。有件事,真的该曝光了!

01

未雨绸缪,谁也及不上中国把时间倒回2月初,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10天的速度震惊全球。可是到了2月末,还有一个“平平无奇”的粮仓准备开建的消息,淹没在一众中国速度的赞叹里,无人问津。在四川成都,128人用了15天建好了9万吨粮食浅圆仓。什么概念?简直是粮仓版火神山啊!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来源:微博)别眨眼,可以先感受一下,大国粮仓的建设速度。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来源:微博)这个粮仓可不是画面里平地起高楼,彷佛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可以简单做到的。一个粮仓,前期一系列审批手续就够繁杂的了。但中粮这次复建,紧急提上日程,2月24日就拿到了国家的复工批准。那时候正是疫情凶猛之时。可复工申请获批的同一时间,第一批工人22人抵达建设工地自行隔离,紧接着,第二批45人,第三批25人……截至3月4日,128人陆续抵达工地,准备复工。在网络上可以查到的一个几年前的竞标方案里,一座20万吨的粮仓平常的工程进度赫然写着513天。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折合一下,这次量级的粮仓也应该是150天出头才能做完得工程量,而且还要人手充足。可这些工人,凭借着电力等基础设施部门的配合,硬生生压缩了10倍工期不止。要知道,他们是一批隔离好了一批进去复工,不是128人同时在线劳动。这个难度,级别就不是入门了,应该属于“登天”。真是不怕工程量巨大,就怕中国基建狂魔们不怕。哐哐哐,15天,整完了。快到来不及上啥热搜,就等着危机一来,“深藏功与名”。而且更绝的是什么,这座粮仓是来屯大豆的。大家应该知道,中国的大豆非常依赖进口,可是榨油和饲料又少不了这个粮食。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不禁怀疑,中国不是高瞻远瞩,而是提前拿到了2020的剧本。粮仓建好了,粮食屯好了。时间早在粮农组发出预警前,就已经做得稳妥了。如今的气定神闲,不过是早有准备。这样多粮食放着,有人就会问,一段时间不吃会不会坏了。之前我国粮仓的仓房一般是运用生石灰等,达到密闭、防鼠、防虫的目的。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有专家说:“一年下来损耗一成不说,味道也大打折扣。”这个问题,全世界共有。其他国家想的是,要不,咱少囤点粮食;中国想的是,我该怎么解决掉囤粮的弊端。以成都的粮仓为例,2013-2016年内先后安装了300台空调,目的显而易见,延缓粮食的变质。这还不够,黑科技都搞起来,什么“多用途保温密闭门”,什么“粮仓通风道投药箱”,什么“粮仓虫害检测报警装置”,统统安排。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来源:中新网)粮食的损耗率牢牢控制在0.43%以内,品质宜存率100%。也就是说,坏粮基本忽略不计,粮食的口感得到了保障,不会有受潮的味道。我们可能对此知之甚少,但很多国家的专家都专门过来一看究竟,毕竟粮仓好建,玩出花样来就难了。为了让我们能吃上安全可口的储备粮,一看国家就是花了大心思大手笔的。进口补给给保存好了,家里的地也春耕在即,化肥得安排一波了。我们的耕地面积并不多,土壤肥力有限,要想增产,化肥是首选。要知道,根据世界粮农组判断,合理使用化肥后,增产效果可以达到40%-60%。我国农民一半的农资成本都在化肥上。为了粮食的产出可以供养更多人口,中国就自然成为化肥使用大国,一年总用量高达5900万余吨。可以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化肥,都在中国的土地里发挥作用。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效果好,用量大,那么化肥的原材料就必须准备齐整了。这个时候,作为原材料之一的石油就成为农业刚需。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1.84亿桶石油,满满当当,平平安安,被中国搬运回来了。回头去看,这些石油除了稳定国内的油价,还能为耕地的化肥提供助力。真是一举两得。我们又是修粮仓囤大豆,又是抢低价石油保障春耕,是不是我们粮食也不多了?不,我们到现在,还没动过囤着的粮食。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未雨绸缪这件事,谁也拼不过中国。国际上粮食安全标准是每人每天1斤粮食,中国却达到了每人每天2.5斤粮食,并且仍在上涨。“吃,吃2倍的。”祖国妈妈你是把我们当猪养吗?话说回来,国家没有巨大的危机感,国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一场疫情,中国人在粮食上的安全感,彻底藏不住了。

02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我们国家一开始,在粮食产量上并不占优势。中国的面积大,可耕地面积却不多。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6%的情况下,中国还要养活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的自己人。困难程度,可见一斑。挨饿,是我们老一辈人切切实实,埋在心底的隐痛。大量进口固然是一条出路,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是我们中国的作风。耕地既然有限,我们就开始在农作物本身能不能增产上做文章。杂交水稻,是袁隆平给出的答案。

水稻是种娇贵的作物,生长要求很高。可这种适应性更强的水稻,被世界称作“东方魔稻”,可以在丘陵、山区等各种环境下种植。增产有了保障,也就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在某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袁隆平曾动情地说,不会再有人挨饿了。

吃饱只是第一步。

走出了第一步,国家又开始考虑如何让大家吃得更好更均衡。

那时候北方的冬天,都是白菜和萝卜当家作主。要想在冬天吃到水果和新鲜蔬菜,无异于天方夜谭。国家决定让寿光开始仿照东北的大棚来种蔬菜。可没人信靠晒太阳就能在冬天种出其他季节的蔬菜来,而且建一座冬暖大棚,要花7000块钱。7000块钱,可以在当时的寿光农村,建一栋房子都绰绰有余了。派人去劝农户认可大棚后,当地政府咬牙拿出2亿元的补贴和数千万的贷款,鼓励家家户户这样搞大棚。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目的就是要让中国人在冬天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短短几年之内,寿光就种出了很多在冬天本来不可能出现的黄瓜、番茄等果蔬。国家搞的大棚蔬菜,对新技术的执念有多高呢?晒日光的大棚,在寿光都已经更新到了第七代。

疫情刚刚好转,另一场席卷70亿人的新危机爆发:真相,是什么?

国家把种菜这个农活,硬是玩出了高科技和国际范儿。地里的菜需要阳光需要湿度需要水分,用手机上的智能软件一操作,都可以安排得明明白白!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