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為什麼要從現實角度去看待唐僧取經的故事?

《西遊記》作為一部神魔小說,最大的看點無疑就在於那些神話色彩,和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如果只站在這個角度去品讀,那麼也就只能停留在看熱鬧的層次,猶如水中望月鏡裡看花,無法體會到其中的內涵。

因為《西遊記》中的故事,並不是純粹的幻想,譬如唐僧取經這件事情,便有著非常真實的歷史原型。雖然具體情節上做了很多改動,但是整體含義卻不曾改變。而且書中還加入了許多人生方面的思考與感悟,並且將對方所經歷過的每一層內心境界,都十分形象的勾畫了出來。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然而在將這些故事內容形象化的同時,也讓原本的含義覆蓋上了一層神話色彩,使其變得隱約而又朦朧,無法非常直白的體現出來。所以如果想要了解《西遊記》中唐僧取經之事所影射出的人生真理,那麼首先就要撥開這層神話的外衣,走進作者的內心。

只有從現實角度出發,才能得出真正的答案,找到被吳承恩老先生隱藏在《西遊記》中的心得與體會。畢竟那些情節源自於他對一些真實故事的設想和填充,而對這部書的品讀,則是一個還原和分解的過程。追根溯源逆流而上,是一種反向思維的推導,也是發現真相的途徑。

那一層虛幻的神話外衣如同迷霧一般,把唐僧取經的故事包裹的嚴嚴實實,同時也讓人們的目光,深陷在那些離奇的情節當中,難以透過現象直指本源。不過若是能夠以現實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那麼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所有迷霧都會在頃刻之間消散無蹤,那些被掩蓋的深意自然也會隨之浮出水面。

雖然按照原著中的說法,唐僧取經是從凡人到神仙的蛻變,但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從內心上超凡入聖的過程。從決定取經到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再到最後修成正果,這些離奇的故事,都可以用現實的眼光去進行看待。

超凡入聖的第一步——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西遊記》原著當中,唐僧的前半生並沒有太多神話色彩,儘管身世有些坎坷,但也在常人的認知範圍之內。而且他也與許多普通和尚一樣,過著比較尋常的日子。所以對於這段經歷無需過多的還原,只將其當作一個故事的開端就好。

不過也正是在這段期間,唐僧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領路人——當初收養他的老和尚。在對方的帶領之下,他逐漸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佛門中人,並且通過20年如一日的辛苦修行,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觀音菩薩

然而就在他走上人生中第一個巔峰的時候,觀音菩薩卻突然出現,為其指出了另外一條道路,讓他遠遊西方求取真經。其實就現實角度而言,觀音菩薩無疑是對方人生中的第二個領路人,為其打開了一扇通往廣闊天地的大門。

畢竟在真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所謂的神仙,更不可能像《西遊記》書中所說的那樣,到達西天之後就能成就金身正果。所以說唐僧去西天取經,既不是為了保證李世民江山永固,也不是為了自己成佛做祖,只是對信仰和夢想的追尋,在心甘情願的追求更高一層的境界。

比如《舊唐書》中記載,當年玄奘法師離開長安的時候,並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就連通過關卡也需要喬裝打扮,偽裝成了商人的樣子,才得以繼續西行,也就是說唐僧取經其實建立在自發與主動的基礎之上。此時再結合《西遊記》中的情節就會發現,無論是當初教他佛法的第一任師父,還是後來出現的觀音菩薩,其實都在對方人生中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

那些人的出現只不過是給他指明瞭一個方向,至於能否一直走下去,完全要看自己的信念和決心。這便是人們常說的那句俗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因為別人的引導和約束,都只是一種外力的作用,無法改變他內心裡的決定。人這一生只有自己認定的方向,才可以作為終極目標去實現。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出勇往直前的信念,開創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生命,但是如果有了夢想和信念的支撐,一切就將會變得不再平凡。“人因夢想而偉大,因築夢而踏實。”《西遊記》中的取經之路,也是唐僧的築夢之路。

他的超凡入聖之旅,有即將隨著西行的腳步拉開序幕。而這一路上所發生的那些故事,也都攜帶著非常深刻的真實含義。

站在現實角度來看待充滿神話色彩的取經之路

按照《西遊記》中的說法,唐僧離開長安時身邊帶了兩名隨從,一行三人辭別太宗皇帝之後,一路朝著西方而去,一直來到了大唐的邊界雙叉嶺。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才剛剛離開熟悉的環境,就遇上了一群無比兇狂的妖魔鬼怪。兩名隨從當即成了妖怪的下酒菜,只剩他一人被困在洞府當中,面臨著進退兩難的處境。

不過這些妖怪當然是吳承恩幻想出來的人物,根本不存在於真實的世界裡。可見所謂的妖怪,也只不過是一種危險和困難的象徵。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第一次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正是最能考驗人心的時刻。

而唐僧之所以能成功度過這次考驗,是因為他有足夠堅定的毅力和決心,擁有著非常明確的追求,也就是《西遊記》原著中所說的“本性元明”。但是那兩名隨行的人員,卻沒有面對這些困難的能力和勇氣,結果自然也就無法再與他同行。

事實上這個故事並非完全虛構,在唐朝僧人根據玄奘法師生平經歷所編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就曾記載著一段相似的事蹟。當年玄奘法師西行的時候,的確有一批隨行人員,但是那些人全都由於畏懼前路的艱難險阻,從而紛紛停下了腳步,唯有玄奘自己不懼艱險孤身一人繼續前行。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鷹愁澗意馬收韁

此外還有《西遊記》原著中的鷹愁澗意馬收韁一難,也同樣在神話情節中透露著真實的意味。那一匹白馬作為唐僧西行的腳力,在取經路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他一路前進的主要助力。

因為按照當時的實際條件,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匹駱駝之類的牲畜。可是唐僧的白馬,卻被鷹愁澗中的小白龍吞進了腹中。在荒山野嶺間喪失了馬匹,就等於失去了前行的助力,如此也就意味著他將要在沒有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一路跋山涉水,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這樣的處境無異於雪上加霜,去往西天的道路本就充滿了艱難坎坷,此時又沒有了坐騎,無疑大大增加了他前進的難度。但是真正的強者當然不可能就這樣屈服,即使一無所有也依然還要繼續前行。

雖然《西遊記》原著中刻畫出了小白龍變成白馬的故事,但是根據實際情況而言,這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過這個世界上雖然不存在龍馬,但“意馬”卻是真實的存在。內心中的堅定意念,可以支撐著他繼續前行,即使沒有助力和坐騎,也不能阻礙前行的信念。

他的意念可以化成一匹駿馬,承載著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這種境界就像屈原在《離騷》中幻想虯龍為自己拉車,雷電與自己對話一樣,屬於一種將思維和意識形象化的描寫手法。那麼按照作者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意馬”,也就是唐僧意念的化身,在支撐著他的夢想與追求。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唐僧

那麼以此類推,性情急躁的“心猿”孫悟空,好吃懶做的“木母”豬八戒,以及沉默寡言的沙僧。其實都可以理解為唐僧心境的體現,因為在取經的路上註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境遇,從而也就會讓他內心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反射。

但是一個人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業,首先就需要克服自己的內心。不僅要降服“心猿”收住“意馬”,同時也要戰勝懶惰懈怠的情緒,忍受取經路上的孤寞,學會用沉默來面對孤獨的追夢之路。

《西遊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看似是由那些神仙和妖怪組成,不過實際上卻是在描寫唐僧在取經過程中的內心活動,以及外在表現。在這一路上,他一直都在為了夢想而堅持,已經逐漸從一個平凡的僧人,向著不平凡的境界發生蛻變。

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那一條充滿危險和磨難的取經之路,無疑是唐僧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經歷。從大唐走到天竺,從出身平凡到超越平凡,他經過長達14年的千錘百煉,終於完成了這一個偉大的夢想,來到了自己最終的目的地。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然而在登上靈山之前,吳承恩卻給他安排了這樣一段非常玄妙的故事,讓其在凌雲渡中褪去肉體凡胎。這段情節可以說是整部《西遊記》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此之前書中從來沒有描寫過有人徹底捨棄自己的肉身。當然,此事在現實中更不可能發生。那麼這段情節究竟有沒有實際意義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肉體和精神的分離,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是一種超越常人的境界。

譬如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曾經接連數日不曾移動過身體,最後通過幾日幾夜的冥思苦想終於大徹大悟。此外還有顏之推也曾在《顏氏家訓》寫道:

“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肉體和精神的分離,能夠專心一件事情,以至於忘記自身的存在。而唐僧的脫胎換骨其實也是如此,他經過取經路上的那些磨礪,早已使思想境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昇華。這一路上經受了如此之多的生死考驗,但是他卻始終不曾選擇放棄,反而一路堅持走到了西天。可見對方已經把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放在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然而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真正實現了超凡入聖,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不再平凡,開創了一段讓世人矚目的傳奇。他在那種艱苦惡劣的條件下,足跡橫跨數萬裡,周遊一個又一個國度,最終成功到達夢想的彼岸,實現了自己畢生的追求。

此時此刻他也完全達到了超越平凡的境界,徹底將生命與夢想融為一體,如此正是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真意。其實所謂的“聖”並非單指某個人物,而是一種思想上的境界。能夠為了一個遠大追求而忘記自我的人,便已經成功昇華到了這種境界。

從現實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的故事,就能真正體會到超凡入聖的深意

所以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也就能夠品味出凌雲渡脫胎的另外一層深意:

不是唐僧捨棄了自己的肉身,而是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昇華。當年的玄奘法師其實早已離開人世千年之久,可是唐僧取經的故事,卻一直流傳了下來。這是因為他的精神得到了延續,得以超越肉體始終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當一個人的思想能夠達到這一程度的時候,那麼這世間就再也沒有能夠束縛他的事物,甚至連生死也無法成為阻礙。雖然身體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那種偉大的精神卻可以永世長存,這就是超凡入聖的真正含義。

結語

人生歲月不滿百,對於這個世界相比起來,當真如同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但與此同時卻有這樣一些人,用自己短暫的生命照亮了歷史的長河,照亮了整個人類的未來。正如《唐子西文錄》書中所提到的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人生的權利,雖然我們並不一定能夠像《西遊記》中的唐僧,或者現實中的孔子那樣,成為萬古長夜中耀眼的星辰。但也一樣可以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身邊的人。所謂的超凡入聖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值得繼續傳承的人生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