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滅除得物累便超聖境。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註釋

聖:繁體字是“聖”,從耳從呈。表示耳聰口敏,通達事理。聖人一般是指道德文章都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據《管子.內業》篇:“心全於中,形全於外,不逢天災,不遇人害,謂之聖人。”

俗情:世俗之人追名逐利的情感或意念,與佛所說的脫俗相對。

物累:心為外物所累,對錢財名色等不能淡然處之,常患得患失心神不安。

聖境:出神入化、至高無上的境界。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人生在世,做人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並不是要懂得什麼高深的大道理,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用一顆平常心能擺脫世俗的利慾就可算得上名流了;要想求得很高深的學問,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和技巧,只要能排除世俗各種物慾的干擾,沒有任何雜念、靜心而為便可超凡入聖。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評語:

孔子的三千學生中,有七十二位賢弟子,在這這些賢弟子中,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最推崇的。孔子曾經讚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住在非常簡陋的屋子裡,生活雖然清苦,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物慾的影響,被後人稱為“復聖”。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說到顏回,讓我想到了前不久網絡上走紅的“上海流浪漢沈巍”,他原本是80年代的大學生,分在上海某機關上班,卻因為個人的愛好不被人單位所容而寧願流浪街頭,過著自得其樂的“神仙”般的生活。由於他酷愛學習,尤其是酷愛國學被網友們譽為“國學大師”而受到不少追隨者頂禮膜拜。他真是露宿街頭也不改其學習之樂啊!

重讀《菜根譚》一四、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反觀我們周圍的社會氛圍,無不是物慾橫流,絕大多數人為了追求生活享受,基本上把精神的東西拋到了九霄雲外,由此很多人把自己變成了被物慾驅使的奴隸。曾經有一位領導的老婆在家屬區裡開了一個小賣部,她說自己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數錢,一輩子就愛錢,對別的東西不感興趣。她每天除了拼命掙錢沒有別的愛好與追求。其實她家也不缺錢,自己有退休工資。老公的工資也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