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潘小明,1963年出生於廣西鹿寨,1988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2003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高研班結業,2009年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廣州畫院先生畫館館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秘書長,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養計劃課題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青聯美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廣東省美協理事。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重要畫展,其中獲金獎1次,銀獎3次,優秀獎7次併入選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氣》 180cm×17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風送香》 180cm×17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作品獲得“廣東省首屆優秀美術作品展”銅獎

荷 · 氣

——潘小明的水墨荷花

荷花,也稱芙蓉,而南方喜歡叫它“蓮花”,素有出汙泥而不染之高潔,不管文人雅士,還是平民布衣,古往今來,荷花為國人所喜愛。李白、溫庭筠 孟浩然、李商隱、李清照、蘇東坡 等歷代詩人墨客均留下詠荷名篇。唐代王昌齡 《採蓮曲》一直為世人所詠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不僅詩詞,丹青寫芙蓉風姿的更是不可勝數,五代的黃居寀、南宋的吳炳、明代周之冕,均以工筆寫出荷之高雅風致,明代的徐渭和陳洪綬又另開大寫意之荷筆墨,清代的惲壽平和八大山人,幾乎把大寫意荷花畫到了極致。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意》 68cm×68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花系列之一》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9年

現今習畫者眾,荷之雅俗共賞使得以荷為素材者眾,以為寫荷容易,尤其大寫意上,不以形似,正可隨心。一個被大家畫熟畫爛的題材要有新意很難,要在已經審美疲勞的荷花上再描摹出能打動人的風姿,確實不易,而以純粹筆墨寫荷,更是難乎其難的。之前看到潘小明老師的畫冊,盡是寫意之荷花,濃淡深淺純粹的墨色,濃縮在尺牘上的印刷品裡,就像隱匿於山林的小花,被我一一翻過,心裡有些淡然。這些年我為一些畫荷的畫家寫過評論,自己也研讀了多少今人的畫作,對畫面的感覺很難有驚喜漫過。所以在接到他的“荷·氣”畫展之邀,成行之前好像也沒有意外的期待。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塘清香》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17年

進入廣東畫院美術館,展廳裡撲面而來的墨色,在這樸素的展廳裡,竟然如暗流般湧動,那是似星辰般閃爍著筆觸裡的精靈,它們在紙面上舞蹈跳躍,一幅幅畫面竟然一下子感染了在水墨在浸淫多年的我——這是純粹以墨色寫荷,滿室均是筆墨雪花般靈動。

這一刻,我竟然有些暖暖的感動溢過。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和風》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2年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惜花意欲春常在》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2年

之前,我一直在潘小明老師的畫冊裡尋找,尋找他的荷花給我的感動。現在明白即使多精美的圖像,也只是印刷品裡的油墨,遠遠無法抵達我們靈魂的園地,直到這些宣紙上的水色帶著墨漬,似一種帶著泥土的草本展現在眼前,才能觸動靈魂裡的琴絃。每一幅墨荷,畫面上筆墨舞動,輕盈自在的神韻讓人心悅神怡。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靜心》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17年

曾和幾位畫家談畫時,都有此共識:好畫是印不出來的(印不好),雖然現在的印刷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作為一個畫者,更喜歡直接面對畫面,畫面有畫家的氣息和他(她)的靈魂與你對話:宣紙上的荷葉筆筆是靈動的水墨交融,水色氤氳的感覺最攝人心魂,我明白自己尋覓多時,尚未有落筆書寫的原因——照片和真人的區別,當畫中的美女帶著動人的神韻站在你面前,你才會怦然心動。我感嘆,原作的生動是遠遠無法複製的。

每畫評,我很在乎感覺,只有畫打動了我,才能驅動筆下湧流。今人畫荷者喜歡堆砌墨色,作奇崛之姿,而不故弄玄虛,只願以尋常之姿態,畫荷塘之春夏秋冬、陰晴雨雪。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山鳥與雲閒》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3年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春水》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6年

置身於潘小明之“荷·氣”中,感受的不僅僅是塘中之荷,更是廣闊天空之筆墨,這是每個中國畫家願意看到的。正像李可染談山水畫時的比喻:山水畫裡抖出來的都是蚯蚓(筆墨)。在這些畫中,我看到的是潘小明胸壑中的荷風。荷,只是他筆墨寄望的具體的物象,筆的輕重疾徐,那是心境裡的風高雲黑、抑或清風萬里……筆墨和水色,超乎這物象之上。

我們在這畫前駐足,以一詞便足以形容其意境:空靈。與一同欣賞的畫家交流心得,都一致贊他畫得輕輕鬆鬆,筆墨像是信手沾來,自如揮灑(這是同行們追求的境界)。

他駕馭筆墨的老到,像運籌帷幄,指揮著一馬平川的畫紙上的千軍萬馬。我不知道他繪畫之歷程,是否走過溝溝坎坎的征途。可是,露出冰山之一角,我們足以見其功力之雄厚。對中國畫筆墨之熟稔,才能呈現駕輕就熟之淡定。就像他不事張揚、寧靜淡泊的個性。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香遠》 180cm×18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自宋周敦頤的《愛蓮說》,荷已上升為文人志士的一種精神和文化內涵。對於畫荷者也然,但畫家畢竟有其自身的閱歷和修為,筆下的荷會指向不同的某種目標,潘小明的荷,也為畫者之荷風道明瞭一種方向——筆墨才是每個畫荷者的核心和骨骼。每看一些講評,精神和內涵,這是自古文人傳下來的對物象的賦予,若剝離畫家的中國畫筆墨,荷之內涵是與之無關的一廂情願的泉眼,這泉眼是我們祖宗已經挖掘好的,並非畫家之功力使然——畫家的筆墨是盛放這內涵的器皿。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花系列之二》 68cm×68cm 紙本水墨 2019年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無風香自遠》 68cm×68cm 紙本設色 2017年

而今,我看到了潘小明賦予荷以怎樣的美——水墨之美,構建荷之美景。

每一個駐足畫幅前的觀眾,無不嘖嘖讚歎其荷花筆墨之美,或浸潤凝重、或枯澀快疾;輕盈者如滿天飄雪,迅猛者如疾風驟雨,不論中鋒、逆鋒、側鋒、散點,一切於嫻熟中融合為一體。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華光豔映水雲酣》 138cm×69cm 紙本設色 2007年

滿紙墨色卻沒有多餘之筆墨。“荷”是他構建的符號,筆墨能直接進入每個觀眾的視野、抵達他們的審美,這是一個水墨畫家最成功之處。古人也已把荷花畫得至臻至美,不管工者寫者,名家之印記猶在。我們不空談荷色,不需讚美荷之原姿態,因為若果如此,攝影更能還其原本質之貌。單以“水墨”——以筆墨之美、水色之美來展現荷之美,那才是一箇中國畫家之責職和其成功之處,正所謂行內看門道,水墨,是一個畫家的基本功和“武器”,這方面潘小明駕馭得極其瀟灑自如。

而以表現中國畫的荷“氣”,雖取之“和氣”之意。但以氣韻而論,恰如其分表達了潘小明這些“荷畫”的審美意義——氣韻生動。謝赫在《畫品》中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等列為中國畫六法之要素。潘小明以空靈、飄逸的韻味寫荷,我們看到的是筆墨的靈動之氣。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清心》 138cm×69cm 紙本設色 2014年

中國畫也叫水墨畫,以墨設色,只是演繹到今天,多元的時代,參和了西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許多人不再以墨為本,因為靠“墨色”來打動人們是非常艱難的,視覺藝術的色彩引入非常重要,斑斕的色彩能一下抓住人們的視覺。傳統的墨分五色,在這“焦、濃、重、淡、清”的五色裡,把一種“黑”給舞出層次和色感,是考畫家的傳統功力。這功力在外人看來吃力不討好,單用墨色打動眾人不容易,所以,在這純粹的墨色面前,清清爽爽的深淺墨色前,人們歎服了。在他的畫冊裡,沒有如此震撼的效果,正因為原作能看到他墨色變幻之美妙化工,印刷品無法重複原作的風韻,當中還有其運筆的瀟灑。那些筆觸是心靈發出的舞動,灑脫而不輕浮,就如他內斂的個性。

潘小明筆下的寫意荷花

《荷意》 138cm×69cm 紙本水墨 2020年

自古文如其人,畫如其人。與潘小明老師接觸的,是各種畫事活動,各種寫生和展覽,每每看到他不顯眼的身影,他一直勤耕不輟,對於自己的畫作乃至成就卻不曾誇耀得意過,謙謙君子自有其和氣之風,正是“和氣”與“荷·氣”相得益彰。畫到某種層次,不是技法和架構的問題了,而是靈魂修為的映照。從南齊以來把畫分為四品,以“逸品”之詞來描述他的荷花我想再貼切不過:一切是閱盡繁華之後的質樸,最終迴歸到平淡天真。不管是《荷風送香氣》還是《荷動知魚散》,荷塘枯石上棲息的老鴉、河裡歡遊的魚兒,那是老莊 “物我之間”同一的境地。而他的許多作品,如《吹花送遠香》、《去留無意》等,筆墨構成的畫面,不再拘泥於某種具體的物象,正如他在文章《水墨心跡》中談到的:宣紙與筆、墨、水經過畫家心性感悟表現,會產生許多新的藝術生命。

借用秋瑾的一句詩,為他的“荷·氣”寫照:國色由來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濃妝。

(鄞珊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二級作家,著有《草根紙上的流年》等4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