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潘小明,1963年出生于广西鹿寨,198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结业,2009年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广州画院先生画馆馆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美协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画展,其中获金奖1次,银奖3次,优秀奖7次并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气》 180cm×17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风送香》 180cm×17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作品获得“广东省首届优秀美术作品展”铜奖

荷 · 气

——潘小明的水墨荷花

荷花,也称芙蓉,而南方喜欢叫它“莲花”,素有出污泥而不染之高洁,不管文人雅士,还是平民布衣,古往今来,荷花为国人所喜爱。李白、温庭筠 孟浩然、李商隐、李清照、苏东坡 等历代诗人墨客均留下咏荷名篇。唐代王昌龄 《采莲曲》一直为世人所咏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不仅诗词,丹青写芙蓉风姿的更是不可胜数,五代的黄居寀、南宋的吴炳、明代周之冕,均以工笔写出荷之高雅风致,明代的徐渭和陈洪绶又另开大写意之荷笔墨,清代的恽寿平和八大山人,几乎把大写意荷花画到了极致。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意》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花系列之一》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现今习画者众,荷之雅俗共赏使得以荷为素材者众,以为写荷容易,尤其大写意上,不以形似,正可随心。一个被大家画熟画烂的题材要有新意很难,要在已经审美疲劳的荷花上再描摹出能打动人的风姿,确实不易,而以纯粹笔墨写荷,更是难乎其难的。之前看到潘小明老师的画册,尽是写意之荷花,浓淡深浅纯粹的墨色,浓缩在尺牍上的印刷品里,就像隐匿于山林的小花,被我一一翻过,心里有些淡然。这些年我为一些画荷的画家写过评论,自己也研读了多少今人的画作,对画面的感觉很难有惊喜漫过。所以在接到他的“荷·气”画展之邀,成行之前好像也没有意外的期待。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塘清香》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进入广东画院美术馆,展厅里扑面而来的墨色,在这朴素的展厅里,竟然如暗流般涌动,那是似星辰般闪烁着笔触里的精灵,它们在纸面上舞蹈跳跃,一幅幅画面竟然一下子感染了在水墨在浸淫多年的我——这是纯粹以墨色写荷,满室均是笔墨雪花般灵动。

这一刻,我竟然有些暖暖的感动溢过。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和风》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2年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惜花意欲春常在》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2年

之前,我一直在潘小明老师的画册里寻找,寻找他的荷花给我的感动。现在明白即使多精美的图像,也只是印刷品里的油墨,远远无法抵达我们灵魂的园地,直到这些宣纸上的水色带着墨渍,似一种带着泥土的草本展现在眼前,才能触动灵魂里的琴弦。每一幅墨荷,画面上笔墨舞动,轻盈自在的神韵让人心悦神怡。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静心》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17年

曾和几位画家谈画时,都有此共识:好画是印不出来的(印不好),虽然现在的印刷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作为一个画者,更喜欢直接面对画面,画面有画家的气息和他(她)的灵魂与你对话:宣纸上的荷叶笔笔是灵动的水墨交融,水色氤氲的感觉最摄人心魂,我明白自己寻觅多时,尚未有落笔书写的原因——照片和真人的区别,当画中的美女带着动人的神韵站在你面前,你才会怦然心动。我感叹,原作的生动是远远无法复制的。

每画评,我很在乎感觉,只有画打动了我,才能驱动笔下涌流。今人画荷者喜欢堆砌墨色,作奇崛之姿,而不故弄玄虚,只愿以寻常之姿态,画荷塘之春夏秋冬、阴晴雨雪。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山鸟与云闲》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3年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春水》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6年

置身于潘小明之“荷·气”中,感受的不仅仅是塘中之荷,更是广阔天空之笔墨,这是每个中国画家愿意看到的。正像李可染谈山水画时的比喻:山水画里抖出来的都是蚯蚓(笔墨)。在这些画中,我看到的是潘小明胸壑中的荷风。荷,只是他笔墨寄望的具体的物象,笔的轻重疾徐,那是心境里的风高云黑、抑或清风万里……笔墨和水色,超乎这物象之上。

我们在这画前驻足,以一词便足以形容其意境:空灵。与一同欣赏的画家交流心得,都一致赞他画得轻轻松松,笔墨像是信手沾来,自如挥洒(这是同行们追求的境界)。

他驾驭笔墨的老到,像运筹帷幄,指挥着一马平川的画纸上的千军万马。我不知道他绘画之历程,是否走过沟沟坎坎的征途。可是,露出冰山之一角,我们足以见其功力之雄厚。对中国画笔墨之熟稔,才能呈现驾轻就熟之淡定。就像他不事张扬、宁静淡泊的个性。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香远》 18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自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荷已上升为文人志士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画荷者也然,但画家毕竟有其自身的阅历和修为,笔下的荷会指向不同的某种目标,潘小明的荷,也为画者之荷风道明了一种方向——笔墨才是每个画荷者的核心和骨骼。每看一些讲评,精神和内涵,这是自古文人传下来的对物象的赋予,若剥离画家的中国画笔墨,荷之内涵是与之无关的一厢情愿的泉眼,这泉眼是我们祖宗已经挖掘好的,并非画家之功力使然——画家的笔墨是盛放这内涵的器皿。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花系列之二》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无风香自远》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而今,我看到了潘小明赋予荷以怎样的美——水墨之美,构建荷之美景。

每一个驻足画幅前的观众,无不啧啧赞叹其荷花笔墨之美,或浸润凝重、或枯涩快疾;轻盈者如满天飘雪,迅猛者如疾风骤雨,不论中锋、逆锋、侧锋、散点,一切于娴熟中融合为一体。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华光艳映水云酣》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07年

满纸墨色却没有多余之笔墨。“荷”是他构建的符号,笔墨能直接进入每个观众的视野、抵达他们的审美,这是一个水墨画家最成功之处。古人也已把荷花画得至臻至美,不管工者写者,名家之印记犹在。我们不空谈荷色,不需赞美荷之原姿态,因为若果如此,摄影更能还其原本质之貌。单以“水墨”——以笔墨之美、水色之美来展现荷之美,那才是一个中国画家之责职和其成功之处,正所谓行内看门道,水墨,是一个画家的基本功和“武器”,这方面潘小明驾驭得极其潇洒自如。

而以表现中国画的荷“气”,虽取之“和气”之意。但以气韵而论,恰如其分表达了潘小明这些“荷画”的审美意义——气韵生动。谢赫在《画品》中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列为中国画六法之要素。潘小明以空灵、飘逸的韵味写荷,我们看到的是笔墨的灵动之气。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清心》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中国画也叫水墨画,以墨设色,只是演绎到今天,多元的时代,参和了西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许多人不再以墨为本,因为靠“墨色”来打动人们是非常艰难的,视觉艺术的色彩引入非常重要,斑斓的色彩能一下抓住人们的视觉。传统的墨分五色,在这“焦、浓、重、淡、清”的五色里,把一种“黑”给舞出层次和色感,是考画家的传统功力。这功力在外人看来吃力不讨好,单用墨色打动众人不容易,所以,在这纯粹的墨色面前,清清爽爽的深浅墨色前,人们叹服了。在他的画册里,没有如此震撼的效果,正因为原作能看到他墨色变幻之美妙化工,印刷品无法重复原作的风韵,当中还有其运笔的潇洒。那些笔触是心灵发出的舞动,洒脱而不轻浮,就如他内敛的个性。

潘小明笔下的写意荷花

《荷意》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自古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与潘小明老师接触的,是各种画事活动,各种写生和展览,每每看到他不显眼的身影,他一直勤耕不辍,对于自己的画作乃至成就却不曾夸耀得意过,谦谦君子自有其和气之风,正是“和气”与“荷·气”相得益彰。画到某种层次,不是技法和架构的问题了,而是灵魂修为的映照。从南齐以来把画分为四品,以“逸品”之词来描述他的荷花我想再贴切不过:一切是阅尽繁华之后的质朴,最终回归到平淡天真。不管是《荷风送香气》还是《荷动知鱼散》,荷塘枯石上栖息的老鸦、河里欢游的鱼儿,那是老庄 “物我之间”同一的境地。而他的许多作品,如《吹花送远香》、《去留无意》等,笔墨构成的画面,不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物象,正如他在文章《水墨心迹》中谈到的:宣纸与笔、墨、水经过画家心性感悟表现,会产生许多新的艺术生命。

借用秋瑾的一句诗,为他的“荷·气”写照: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鄞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二级作家,著有《草根纸上的流年》等4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