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宋朝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盛世之一,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宋代更是遙遙領先其他朝代。宋朝之所以文化鼎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宋朝有一股“讀書風”,可以說從鄉野到廟堂,幾乎所有有條件、沒有條件的男孩子從小就會開始讀書。也許對於宋代的人來說,讀書才是最崇高的職業,宋朝算是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應用到了實際之中,並進一步昇華了這句話。那麼為何宋朝人都那麼愛讀書呢?對於他們來說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每個宋朝人都趨之若鶩呢?

宋朝的重文政策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杯酒釋兵權是每個人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故事,就因為從這個故事開始,當年的宋太祖趙匡胤開始了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和推行。當然當時的宋朝之所以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不僅僅只是因為武將的威脅比較大,更重要的原因是這項政策可以有效地維護當時的社會穩定,促進文化方面的發展,宋朝時期出現文化盛世原因有一部分就是這個政策的作用所引起的。這種重文的政策是宋代的文化出現繁榮時期,當時的宋朝出現了許多文化泰斗以及浩如煙海的優秀文化典籍。

當時的重文政策一方面體現在對於讀書人的優待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對文化典籍的修復和重視程度上。據說北宋的皇帝都會在自己的宗族祠堂裡祭拜這樣一塊碑,這塊碑上有許多的碑文,據記載 碑文大體規定兩條,一是優待柴氏後人,二是後世皇帝不得殺上書言事者,不得殺士大夫。宋朝算是把以前的“刑不上士大夫”的規定徹底的保留了下來,你要的規定無疑給了天下的百姓一個重要的信號,即讀書人是最高貴的訊息。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據記載,“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是天下書復集三館,篇秩稍備”除了優待讀書人之外,當時的皇帝還進行了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修復,他們開始大規模的恢復被這段時代所拋棄的文化典籍以及優秀的文化知識,並且這樣的活動是當時幾代皇帝共同完成的。據記載,“太宗下令召集文人編纂了故事集《太平總類》,文章集《文苑英華》,小說集《太平廣記》,醫方集《神醫普救》。...真宗也組織了大型編書工作,他召集書生編纂君臣事蹟一千卷,命名為《冊府元龜》。”這樣大規模的修復和編纂文化典籍的活動給當時的宋朝讀書人提供了大量可以學習的材料,同時更加堅定了百姓對於讀書這件事情的看重。

宋代官員的厚祿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古往今來大多數人的人生活動方向都是用利益來趨勢的,宋代人之所以這麼愛讀書,大多數都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選擇出來的行為。要知道宋代官員的俸祿是非常豐厚的,不僅僅是日常的工資,宋代的官員可以拿到很多很多種我們完全沒有聽到過的補助,可以說只要是在宋代當上官之後,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擔心日常生活問題了。根據趙翼的《甘二史札記宋制祿之厚》記載:“有茶酒廚料之給、薪蒿炭鹽諸物之給、飼馬芻粟之給、米麵羊口之給。其官於外者,別有公用錢,...選人、使臣無職田者,別有茶湯錢。”

宋朝官員這些亂七八糟的補貼加在一起,其實已經遠遠高於他們每月拿到的俸祿了,而且宋朝的皇帝很喜歡乾的一件事情,就是時常打賞自己的臣子。所以說在宋代當官,只要不是野心特別大,基本上和他的人生就不需要太過於為錢操心,國家滿足了他一切的生活需求。宋代的很多高官都是貧寒出身,所以在宋朝,努力讀書爭取成為國家公務員應該算是許多貧苦百姓唯一的一條出路,在宋朝成為國家肯定的官員就是榮華富貴的開始,這應該是宋朝大部分人都非常願意成為讀書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皇帝引領的讀書風尚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宋朝的人之所以選擇讀書,除了政策方面以及待遇方面的優厚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掌權者皇帝所起的引領作用。宋朝時期因為種種原因產生了讀書的風尚,當時的宋朝皇帝對於文學的熱愛以及對於文臣的敬重,都在直接的影響整個朝代的風尚標。

根據《麟臺故事》記載:“太宗崇尚儒術,聽政之暇,觀書為樂,殆至宵分,手不釋卷。……命文仲為翰林侍讀,寓直禁中,以備顧問”當權者的一些小愛好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官員的態度和興趣愛好,而這些官員在投其所好的同時也會影響讀書人的一些想法。在這樣種種的條件作用之下,宋朝的百姓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瞭解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成為讀書人的風尚在宋朝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宋太宗在宋朝的諸多皇帝之中,算是比較愛讀書的一個,在他看來,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從書本中得到,即使一個人的學問再高也會有不會的東西,宋朝的讀書風尚大約就是從他這一代逐漸開始的。根據《宋史》記載:“詔:『史館所修《太平總類》自今日進三卷,朕當親覽。』...朕性喜讀書,開卷有益,不為勞也。此書千卷,朕欲一年讀遍。因思學者讀萬卷書,亦不為難耳。』...上怪之,以語近臣。對曰:『上好學之感也。昔有鸛雀銜三鱸魚墜楊震講堂下,抑以類此。』”也許當時除了國家政事之外,宋太宗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修復古籍,然後閱讀書籍並和自己的臣子進行討論,從《宋史》之中的對話不難看出,這位皇帝是真的樂於讀書一道。

因諸多因素形成的讀書風氣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宋朝重視科舉,當時的宋朝統治者講究的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則,同時因為政策方面的原因,當時湧現了一大批大文豪,這些人對社會風氣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宋朝時期所有貴族也都以讀書好為豪,據《容齋隨筆

》記載,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父篤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者,莫不恥焉”“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與其子與夫不學為辱"的社會風氣,這其中文人們的帶動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當時的各個地區廣為流傳的並不只是這些大文豪的名氣,更多的是伴隨著他們的名字而出現的許多故事。這些故事大多都是這些文人刻苦學習讀書的事件,在《宋史》中,曾經這樣記載過范仲淹:“晝夜不息。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這種讚許文人讀書刻苦的記載很多,這些記載在長時間的傳播上積攢下來的是讀書蔚然成風的現象,然後這些現象就會催生更多的文人,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進的存在,它們一起加固了宋代讀書人的地位。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在宋代讀書除了獲取功名利祿之外,更多的一些文豪是為了滿足這些對於知識的渴求而去不斷的探索新的書籍,對於他們來說,讀書已經成為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這些為了非功利目的而讀書的人佔據宋朝讀書人的大多數,相比起那些人為了功名利祿及參加科舉而讀書的人來說,這些即便身處貧寒也依舊熱愛讀書的文人才是促成當時宋朝讀書風潮的主流人群,因為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更得人心。

除了那些流傳的文豪事蹟在激勵著讀書人之外,宋朝許許多多官學以及學院的誕生也是讀書風氣形成的原因之一。根據記載,宋仁宗頒佈了興學詔令:“詔諸路州軍監各令立學,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自是州郡無不有學。始置教授,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這些學院的出現不僅利於讀書風尚的形成,同時它們也培養了許許多多的文官和文人志士為宋朝的文化盛世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這些許許多多供給讀書人學習的地方,給了許多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畢竟任何一個時代裡,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一直是普通人。宋朝時期普通人的認同和努力是文化盛世出現的一個原因,也是讀書風尚誕生並壯大的動力。

左遷右侍郎言:

文人為何偏愛宋朝?其實是宋朝有能夠培養“讀書種子”的優質土壤

當然,宋朝之所以出現文化興榮的盛世,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這些因素裡既有政治方面重文輕武,也有社會上讀書“蔚然成風”的影響,其實當權者肯定的態度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反面例子就是秦始皇了,所以大秦帝國只能維持兩代,而宋朝可以持續319年。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文化盛世帶來的就是讀書人數的激增,只有讀書種子足夠多了,才能造就出足夠多的優秀人才,只有足夠多的人才,才能書人才,才能造就出如此宏偉大文化盛世!

參考文獻:《甘二史札記宋制祿之厚》,《麟臺故事》,《宋史》,《容齋隨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