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小名叫阿斗,由於劉禪是蜀漢的亡國之君,加上有諸葛亮、蔣琬、姜維這樣的名臣輔佐,然後絲毫不抵抗的投降了曹魏,斷送了劉備打下來的江山,所以我們的印象中,劉禪是個弱智,是個地地道道扶不起來阿斗。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蜀後主劉禪

關於劉禪是真傻還是裝傻,歷史上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息過。而他們的焦點在劉禪著名的樂不思蜀這件事情上,事情的大概是這樣的,蜀漢滅亡之後劉禪被要求參加宴會,司馬昭命令手下人跳蜀國的舞蹈,劉禪看的興沖沖的,司馬昭問劉禪是否還思念故國?劉禪卻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很是滿意。宴會結束,劉禪以前的手下郤正告訴劉禪說你不能這麼回答,你要說祖先的宗廟都在四川,所以無時無刻不想回到四川。過了幾天,司馬昭又召開宴會,還是請了劉禪,問劉禪想不想四川,劉禪按照郤正教的一字一句的說了,司馬昭說這好像是郤正先生教你的吧。劉禪立刻點頭承認,司馬昭於是對劉禪開始放心起來。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晉文帝司馬昭

說司馬昭是一個仁慈的人?似乎不成立,司馬昭指使成濟殺掉曹髦似乎也挺痛快,丟卒保車的將成濟一腳踢開,也是沒有心存半點善念。對於一個投降的君主來說,劉禪不過是手掌之間的玩物,殺與不殺劉禪的壓力遠遠比殺不殺曹髦的壓力要少上許多。

《盡數》太子舍人成濟抽戈犯蹕,天子崩於車中。帝召百僚謀其故,於是歸罪成濟而斬之。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很多人都說劉禪是韜光養晦,但是試想一下司馬昭是何等人物,什麼人沒見過。韜光養晦的阮籍和嵇康不也被司馬昭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尤其是嵇康,論名聲和政治影響力,劉禪遠不如嵇康,不過司馬昭仍然不顧三千太學生的求情,一刀讓嵇康身首異處。所以閱人無數的司馬昭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劉禪的韜光養晦,被劉禪三兩句話就給打發了?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那麼樂不思蜀的背後有著怎麼樣的玄機呢?

首先樂不思蜀的故事並不見於三國志,而是裴松之引用了《漢晉春秋》這本書的觀點,《漢晉春秋》成書於東晉時期,作者叫習鑿齒,成書的時候大概距離劉禪去世五十多年的時間。還算是同時期的人,但是這件事是否存在造謠可就值得商榷了。

《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三國志》後主東遷洛陽,時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舍妻子隨侍。

也就是說劉禪去了洛陽,只有郤正和張通跟隨劉禪去了洛陽,那麼旁人皆為之感愴豈不是說不過去了嗎?而且《漢晉春秋》成書於東晉,裡面難免有討好司馬氏貶低劉禪的嫌疑,所以樂不思蜀的故事本身就很可疑。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漢晉春秋

如果說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劉禪的這兩次赴宴背後的玄機還是不小。劉禪在被帶到洛陽之前,在劉禪的故國,鍾會夥同原蜀漢大將軍姜維一起密謀造反,結果雙雙被殺。劉禪在蜀國執掌了四十一年的朝政,在四川的威望和影響力都不小,所以司馬昭一定不會讓劉禪在四川待下去,而是帶到首都就近看管起來。之所以沒有讓蜀漢大臣一起過來就是要避免劉禪和原有的大臣形成政治聯盟,對自己產生威脅。劉禪在洛陽沒有關係,在以全新的政治環境中作為不會太大。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司馬昭

司馬昭讓人跳蜀國的舞蹈和對劉禪進行關心,恐怕還真是司馬昭的無心之舉。因為司馬昭的為人來自敵對國家的張悌說過“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司馬昭能夠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可見他高超的個人魅力,所以挑劉禪喜歡的來和對劉禪關心一下是十分有可能的。

那麼劉禪的表現是不是裝出來的呢?我個人認為應該不是,因為司馬昭閱人無數,能裝的人見過太多了,而且即便是劉禪想回四川劉禪能回去嗎?劉禪此時也已經是五十幾歲的老人了,在姜維、鍾會在的時候都不能守住四川,回去復國可能性幾乎沒有,經歷了大的變革,劉禪已經看透了一切,與其做刀下之鬼到還真不如一晌貪歡的更好。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劉禪

然而,郤正的加入卻很大程度上的改變了司馬昭的態度。郤正以後的人生軌跡上看,郤正極有可能與司馬昭的關係不一般。蜀漢滅亡之後,絕大多數的臣子留在了故地,郤正卻能夠跟隨劉禪來到洛陽,並被封為關內侯,而劉禪不過被封了一個安樂縣公而已。之後郤正擔任了安陽縣令和巴西郡太守。而且劉禪是從路上就認識了郤正,郤正教劉禪如何做臣子,劉禪感慨認識郤正認識晚了。

《三國志》後主賴正相導宜適,舉動無闕,乃慨然嘆息,恨知正之晚,時論嘉之。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郤正

郤正的做法很反常,大部分人對待自己的亡國之君躲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會拋棄妻子的來保護一個亡國之君,他就不怕染上殺身之禍嗎?劉禪也沒有對郤正有什麼知遇之恩,否則不會爆發出“恨知正之晚”的感慨。而且郤正到了洛陽就受到封賞,而郤正的功勞不過僅僅是提蜀後主寫了一篇辭呈。

所以郤正極有可能已經徹底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讓郤正在路上不斷的試探劉禪。劉禪是一個玩了幾十年政治的老鳥,看透了郤正的把戲,給郤正多戴高帽而已。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司馬昭的第一次問答雖然已經有了答案,但是作為狗腿子的郤正並不認為這樣就暴露了劉禪,於是給郤正提了建議。而劉禪敏感的覺察到問題背後的事情,如果按照郤正所說,自己可能會被身首異處,既然在第一次宴會上就給了司馬昭這個印象,不如就將計就計,於是就有了供出郤正的搞笑經歷。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劉禪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如果郤正是忠於自己的大臣,那麼和這樣的人交往會壞了自己的性命。如果郤正是司馬昭的人,不按照設定的劇本去演出,會讓司馬昭看出自己是一個聰明又有主見的人,所以劉禪必須按照郤正設計的劇本走。

當司馬昭問道“何乃似郤正語邪?”的時候,一切答案都很清晰了。郤正來找劉禪應當比較機密,而司馬昭居然知道郤正對劉禪說了什麼,那麼要麼劉禪身邊有司馬昭的密探,要麼郤正就是告密之人,劉禪一個在司馬昭面前完全透明的人,不搞搞笑怎麼可能有市場呢?

司馬昭真的能看不穿蜀後主的把戲?樂不思蜀到底什麼玄機?

劉禪

司馬昭是人中龍鳳,一定也能夠看透這一切,沒殺劉禪最主要是因為劉禪真的已經沒什麼殺的必要。劉禪這個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不可能去做二十幾歲人的事情,劉禪手上沒有兵,遠離自己熟知的政治環境,劉禪不過是一個閒人而已。與其殺了劉禪倒不如養著這麼一個閒人,給自己留下一個好名聲更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