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二十四孝之:子路百里负米孝双亲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弟子,被誉为"孔门十哲"之一,配受儒教祭祀。仲由很有政治才干,"以政事见称",在卫国任大夫孔俚的宰辅。为人耿直,武功又高,很有江湖侠士的味道,跟随并护卫孔子周游列国。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仲由事亲至孝,他的孝亲故事被编入二十四孝得以传播后世。

汉代刘向《说苑·建本》说,仲由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父母年龄大,生活条件差,想吃米饭换下口味。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徒步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父母死后,仲由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却食不甘味,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再回到吃野菜,为父母亲去百里负米的日子,哪里能够再得呢?"此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孔子家语 卷二 致思》也有类似记载:

子路(仲由)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茵(多层垫褥。后因以"累茵之悲"为悲念已故父母之典)而坐,列鼎而食(谓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枯鱼衔索(穿在绳上的干鱼),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赞扬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诗云: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百里不息恐归迟,里路崎岖为亲食。负荣亲已归去日,米筵唯有寄哀思。

二十四孝之:子路孝双亲“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子路忠诚勇敢,为救主恪尽职守,正衣冠从容就义。

子路(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辅,后任大夫孔俚的宰辅。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卫发生内乱,父子争位。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 ,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卫发生内乱,为保其主孔悝,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手下大将石乞击杀仲由,石乞挥戈击落仲由的冠缨,仲由知道自己虽然武功在身,但也敌不过严兵重甲的敌人,自己必死,大声说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于是他系好帽缨,整理衣冠后从容就义。三月初三结缨遇难,后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