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典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征服者,这不仅是因为他仅仅只用10年左右的时间,便让居于希腊一隅的马其顿王国,一跃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更是因为他的国家,在他死后不久便分崩离析,他的国家的崩溃,就如他的帝国建立一样迅速,使得他的存在,更像是一场奇幻般的征途,在故事结束后便归于虚无。

但是,与大多数人的认识不同,马其顿帝国的灭亡,并非单纯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早亡,尽管它的确是一个直接的导火索,但这个戛然而止的大帝国,早在它的建立者还在人世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分裂的危机,但这个危机却被亚历山大自身的威名所掩盖,以致于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个伟大征服者的麾下,一场致命的分裂已经初见雏形。

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看似团结的马其顿军内部矛盾重重

亚历山大军中的分裂,最早起于他和父亲旧部的隔阂,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视为马其顿军的骑兵和步兵的隔阂。亚历山大虽然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统治者所需的特质,但他和自己的父亲腓力的关系并不融洽,特别是腓力还曾有更换继承人的想法,再加上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丝和腓力的关系并不算融洽,因此,尽管大帝在少年时期被父亲驱除出马其顿,也没有太多人感到奇怪。而在亚历山大被迫流亡海外时,他的很多好友兼部下也跟着他逃到了国外,这些人,大多是后来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的成员,也是日后这位征服者的核心幕僚。

而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的心腹,则大多是步兵将领,比如后来在东征中堪称远征军副总指挥的老将军帕曼纽。而且,由于亚历山大本身喜欢用骑兵决定胜负,这就导致了骑兵将领功勋的日益增长,相比较而言,马其顿军中的步兵将领们的功劳就寒酸得多,相比较之下,很多步兵将领便难以在地位上与骑兵将领们比肩。于是乎,在亚历山大死后,认为终于能有机会得到“应有权利”的步兵将领们,便一股脑地支持与首席大臣佩尔狄卡斯对峙的步兵将领墨勒阿格罗斯,后者正是从腓力时代便为马其顿效力的将领,这也是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内部第一场争端的起因。

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亚历山大帝国的亚洲高官大都是是东征军中的将领

而帝国内部另一个很大的分歧,就是坐镇欧洲部分马其顿本土的势力与跟随亚历山大东征的势力的斗争。由于亚历山大的东征时间长达10年之久,因此本土早早地陷入了代理统治的状态,亚历山大所选择的人就是帝国摄政安提帕特。安提帕特在东征期间功勋卓著,他对王室可谓忠心耿耿,多次击败企图叛乱的希腊城邦,比如说斯巴达,同时也与波斯帝国的海军们多次交锋,为亚历山大远征军后方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亚历山大一直在征服的路上,他身边的将领们的表现更容易得到这位马其顿帝王的赏识,再加上帝国疆域实在过于广大,因此,亚历山大先后任命的首席大臣,先是赫菲斯提安,后是佩尔狄卡斯,这些人都是亚历山大的同辈人,并且都是军队将领出身。毫无疑问,这也导致了帝国政府形成了以安提帕特和佩尔狄卡斯为首的欧洲派和亚洲派,日后正是这两派发起了第一场帝国内战。

而除却了这些问题,帝国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思想上的分歧,即对波斯人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帝国的又一个分裂隐患。众所周知,马其顿帝国的领土,主要是马其顿本土以及过去波斯帝国的领土,亚历山大的征服,将波斯帝国的臣民全数纳入统治,面对这些新加入帝国的人们,马其顿的将领们产生了分歧,一些人深受希腊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波斯帝国的人都是残暴不仁、落后粗鲁的蛮族,认为他们天生低人一等,而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波斯人与希腊人一样,都有着非凡的才华,配得上帝国臣民的身份,而后者的代表,正是亚历山大大帝本人。

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身前便开始在宫廷中推行部分波斯礼仪,并任命波斯人为总督,让他们与马其顿人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让许多马其顿人、甚至是希腊人感到不满,比如说安提帕特的儿子卡山德,就因为在帝国首都巴比伦的宫廷中对向自己行礼的波斯人无礼而遭到了亚历山大的处罚,而亚历山大的老师、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也因为亚历山大平等对待他认为是蛮族的波斯人而大为恼火,并最终与自己的征服者学生决裂。

亚历山大本人还曾经在苏萨举行过万人婚礼,让超过万人之多的马其顿军人与当地的波斯姑娘们结婚,就连他自己的王后,也是波斯贵族贵族之女罗克珊娜,后来他还迎娶了宿敌兼已故波斯帝国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的两个女儿为王后,对于亚历山大而言,他并不只想成为马其顿人的国王,他还想成为希腊人和波斯人两个民族的共主。

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苏萨万人婚礼

而在亚历山大死后,许多苏萨万人婚礼的当事人当即抛弃了自己的波斯妻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同亚历山大的理念,比如后来塞琉古帝国的开创者塞琉古大帝,他的后继者安条克一世,正是马其顿人与波斯人的混血儿,塞琉古的行为,也为他后来夺取帝国的旧波斯帝国领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稍早些时期,安提帕特死后王室唯一的忠臣欧迈尼斯,也正是因为波斯人总督们担心马其顿军阀们的敌视态度,因此大力支持主张恢复王室权威的欧迈尼斯,即使后者的威望远远不如其他的马其顿军阀们。

骑兵将领与步兵将领、欧洲派与亚洲派、马其顿至上将领与民族平等派,亚历山大的帝国,在大帝死前便已经充斥着这些巨大的矛盾,因而也不难想象为何当这位帝王一死,他的帝国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解体,最终连他的家族也被部下们所屠戮殆尽。

威名之下的分离,军事征伐压制的斗争,亚历山大帝国的派系之争

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之初就有了足够的分裂隐患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克”,军事上没有强大外敌的亚历山大帝国走向毁灭,正是这句话的最佳例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