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王小波还是汪曾祺,后人请珍惜这些这些作家的版权

无论王小波还是汪曾祺,后人请珍惜这些这些作家的版权


前些日子,出版界有一个新闻,李银河将王小波的作品版权独家授权给了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李银河解释说,当前市面上王小波作品版本繁杂,且质量参差不齐,盗版侵权问题严重,针对这一出版乱象,她才决定将王小波的作品版权郑重授权给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方面也表示,针对当前市场上王小波作品的版权问题要进行维权:打击盗版,清理和回收过期的授权,针对市场上的侵权作品,会通过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等等。

其实,要说起王小波作品版本繁多,质量不齐,怨不得别人,最该怨的应该是李银河吧,据说,这位李阿姨处理授权的方式只管收钱和签字,至于作品怎么出,好与坏,根本就不操心。随便搜一下“王小波”字样,就能发现很多不同的版本:译林出版社(凤凰壹力)、云南人民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这些都是近几年扎堆出全集的出版社,更别说王小波选集,王小波小说集,王小波单行本,这些乱七八糟的选本根本就是数不胜数,查不清有多少个版本,到底是不是正版,也无法分辨。最奇怪的是,几乎在每一家出版的全集上,都注明了是李银河独家授权,现在李银河又高调宣称,再独家授权新经典文化。那请问,到底所谓的独家授权是独一家,还是独几家?

无论王小波还是汪曾祺,后人请珍惜这些这些作家的版权

说起来,这种版权繁多和杂乱至少从侧面证明了,王小波的作品经久不衰,一直占领着巨大的市场。有人说,这次新经典可能做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市场上王小波的作品已经饱和了,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王小波的作品可能并无多大的兴趣。其实就算王小波作品的市场接近于饱和的状态,也无损于他新版的作品的销售,前提是,这次李银河的独家授权是真正的最后一次独家授权,在逐渐清理过往作品销售市场之后,可以重新进行编辑、修订和包装,靠出版质量取胜,逐渐淘洗掉市场上那些残次的版本。这也是一种精明的出版策略。当然,从李银河以往的行为来看,我们很难说她能认真对待王小波的作品,她唯一在乎的就是经济效益,而不是作品质量。

市场上,不单单是王小波,很多名家的作品都存在这样的状况,这些年很受追捧的汪曾祺的作品,亦是如此。人文社的汪曾祺全集出版消息已经叫了好多年,但一直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出不来。不说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选集,单是今年一年之间,就已经有河南文艺出版社的汪曾祺集十卷本(已出四卷本小说集)、上海三联出版社的汪曾祺作品同样以小说集为主,还有商务印书馆的汪曾祺自选集,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鼓捣了很久一直没有出来全集,今年先出版了汪曾祺小说全编。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乌七杂八的文章集,散文集,各种名目撺掇出来的花木虫鱼的集子。

无论王小波还是汪曾祺,后人请珍惜这些这些作家的版权

作家的后人如何处理作家的版权当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用不到我们这些读者操心。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作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任意买卖出版,一定会痛心疾首,死不瞑目。作家的后人当然可以从作家的版权中受益,但是前提一定是尊重作家作品的基础上。给自己的前辈编辑整理出一个高质量的作品集,可以传之后世,让子孙后辈从中受益,难道不是比短期的金钱收益是一种更大的荣耀吗?

出版界一直都有畅销书和长销书的区分。那些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做成的一锤子买卖,比如那些畅销书,都只能是畅销一时。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不会目光短浅到只会出版这些畅销书,很多出版社都在盈利的基础上,发掘和出版更加小众的作家和作品,做长线投资,迟早会把很多作家的作品变成长销书。新经典文化中的这样的代表作家作品,马尔克斯全集和奈保尔全集就是这种经营和出版策略的产物。

如果作家的亲人和后人都具有这样的版权意识,别把作品只当生意,还能当成一门文化传承的话,打造作家的经典之路就会顺畅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