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菌季,中毒專家教您如何識別毒蘑菇

食菌季,中毒專家教您如何識別毒蘑菇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公佈的十大最毒蘑菇

紅網時刻4月9日訊(通訊員 文娜)肉厚彈脆,吃一口唇齒留香,讓人意猶未盡!這味食材便是以其鮮美的味道、豐富的營養備受人們喜愛的菌菇。然而這些菌菇並不都是大自然的恩物,其中不少還“暗藏殺機”。

隨著雨量逐漸增多,氣溫回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尤其集中在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和湖南等地區。“當前正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視。”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主任賴燕強調。每到春夏季,關於食用菌菇的安全問題都會被提及,但醫院仍會接診到不少蘑菇中毒患者。

2019年湖南蘑菇中毒事件數量全國排第三,相關報道指出湖南省蘑菇中毒事件的一些患者,表示曾經多次吃過“同樣”的蘑菇而不會中毒。事實上它們並不一樣,因為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長相非常相似,其鑑定需要豐富的專業生物分類學知識,即使有采摘食用習慣的人員往往也很難識別,有時連專家也需要藉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而大部分的民眾缺少對毒蘑菇的鑑別能力,誤食中毒的情況常有發生。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特定經驗和方法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誤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賴燕說,相關調查顯示,在湖南地區,有毒蘑菇種類達30多種,發生的誤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90%是由劇毒鵝膏所致。賴燕提醒,毒蘑菇的辨別特徵並不絕對,不少民間流傳有誤!

注意五大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無毒。根據顏色與形狀並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顏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二。長在潮溼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其實不然,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三。蟲咬過的蘑菇無毒。專家表示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四。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箇中緣由是蘑菇毒素多為生物鹼,因而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五。高溫煮熟就沒有毒了。由於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專家表示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消費者不要隨意採食和購買野生蘑菇

對於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費者可以用來鑑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賴燕表示,防範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她建議,有食用野生蘑菇習慣的消費者,採購食用菌必須到正規市場,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對於沒有吃過的或不認識的品種,要果斷“錯過”,不可僥倖,否則後果堪憂。

中毒後如何就診

賴燕提醒,蘑菇種類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食用後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會潛伏在體內,發作後還會出現反覆,重者危及生命。若市民不慎誤食毒蘑菇中毒,要儘快催吐,儘早、就近就醫,同時保留好剩餘蘑菇樣品,由專家進行毒物檢測,鑑定有毒蘑菇種類,從而實現對食用致死性蘑菇中毒患者的儘早診斷,使患者儘早得到有效治療。

菌菇佳餚雖好,千萬別誤吃。我們倡導 " 科學識菌,科學食菌"。食菌季,要吃的美味,更要吃的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