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天宝前段时间,玩滑板车的时候把门牙磕断了一半,自己把牙齿捡起来放在爸爸手里就没事了。因为疫情,牙科诊所也约不到医生,一直拖到了现在。看着他少了一半的门牙,觉得还是要约医生看一下,能不能做个牙冠,起码看起来会美观一些,不然等到6岁换牙还要3年呢。

在老公看来,到换牙期换掉这颗牙就好了,可是我还是很担心,主要原因是他快上幼儿园了,怕一起玩的小伙伴会笑话他。这样的担心来自我小学和初中的经历,换牙后我的牙齿就不像别人一样整齐,我是一口龅牙,当时的绰号有“龅牙妹”、“何大牙”……

告诉父母我不怕疼我想整牙,得到的回答是:“没钱!”,所以整个小学和初中我都在自卑中度过,觉得自己很丑,也不敢和别人交朋友,唯一开心的就是成绩很好。有同学向我请教问题,我也总担心她们会不会注意我的牙,所以我不说话的时候嘴唇总是紧紧闭上,把给我带来自己的龅牙隐藏起来。

小时候的经历,让我没有精力注意到自己其他方面,哪怕别人夸我眼睛和“小燕子”一样好看,我也会在心里想:“牙这么难看,也只能夸我别的了”,童年的自卑就像影子一样时刻跟着我。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忘,却会在潜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因此,童年时期产生的自卑感通常会伴随人的一生。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自卑的表现方式

自卑不能促成有益的活动,反而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时刻提防着别人的轻视和伤害。一个孩子是否自卑,会从这些方面表达出来。

1、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能感知光线、探测环境,还可以满足交流的需要。一个人看向对方的眼神就能显示出他们间的亲密程度,所以这也是心理学家重视眼神的原因。从孩子的眼神来判断他是否友善,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敢直视大人的眼神,虽然不代表品德有缺失,却能说明他们心存疑虑。回避眼神也表明他们一小会儿都不想和别人接触,也显示这类孩子不太合群。如果你招呼一个孩子过来,他和你的距离也是眼神回避的信号,许多孩子会先保持距离,再观察一下什么情况,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再接近你。

2、行为

有的孩子走路时昂首挺胸,声音洪亮、行为表现落落大方,这些都显示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有的孩子和孩子说话时表现的唯唯诺诺、胆怯退缩,这是因为孩子感觉到无力应对当前的处境,感到惶恐不安。深感自己不如别人,所以“谨小慎微”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像蜗牛一样躲藏在壳里不敢冒一点风险,即使遇到侵犯也逆来顺受。

3、态度

美国的著名喜剧演员费丽丝。蒂勒,她因为自己的长相丑陋感到自卑羞怯,所以她用大笑来掩饰自己的自卑。还有人在自卑感最强烈时,采用怯懦的方式已经不能减轻自卑的痛苦,则会转为好斗的方式,他们脾气暴躁,即使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借机找借口闹事发怒。还有人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为随大流,因为自卑丧失信心,因此会竭尽全力和别人保持一致,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唯恐表现的与众不同。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这些方面,容易引起孩子自卑

心理学家认为,不管一个孩子多么坚强勇敢,都有办法让他变得胆小怯懦。这个事实说明,自卑并非与生俱来的,小婴儿是不会产生自卑情绪的,自卑情绪的产生,一定是后天遇到了某件事、遭受到某种歧视或打击造成的。一个人是否自卑,在童年就能看出来,除非发生重大的变故,否则自卑性格的形成大多都起源于童年。

1、消极的语言

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孩子恶语相向。孩子成绩不好,家人在表达失望时口出恶言,骂他愚笨无能不可能学得好,而孩子在学校发现家人的预言被证实,因为孩子缺乏对错误看法的判断分析能力,所以他们还不曾努力就放弃了进步的希望,并进一步佐证了自己能力上的缺陷。

一个孩子如果被剥夺了未来的希望,他就会从现实中退缩,从而在生活中消极无用的方面寻求补偿。用羞辱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是谬论,即使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别人的羞辱和耻笑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也只是表现。

比如一个害怕游泳的孩子,因为被别人不停取笑羞怒之中跳入水中,最终被周围人救了上来。他害怕承认自己不会游泳,不顾一切跳进水中并不能克服怯懦,反而强化了他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

2、严厉苛刻的家庭环境

孩子心理的自卑感,和孩子的成长环境也有关。有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在教师、律师、医生的家庭里常常发现任性顽固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职业地位,但他们并没有能力为家庭带来秩序与和平,有一部分原因是拥有教育者身份的父母会将职业的权威带到家里,把严苛的规定加在孩子身上。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认为生活本身是一场苦难,造成他对周围的环境也持有敌对的态度,他们会感到束缚,稍有机会就会反抗。对于自己的同伴,也不能保持平常心,对过得幸福的孩子充满嫉妒。因为没有勇气去应对环境,所以他们会试图通过欺压弱小来补偿他们的无力感。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3、贫穷的物质条件

相对于家庭优越的孩子,出身贫困的孩子会有一种匮乏不足的感觉。一个因为贫穷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的孩子,内心不仅充满悲伤,还会充满自卑和羞怯。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得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如果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因为贫穷受到耻笑,孩子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做什么事也会畏首畏尾不敢去尝试。

这并非是教育孩子去攀比,有句话说“穷养富养,不如心养。”物质的满足只是表面的,重要的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即使家境贫穷也要告诉孩子:“爸妈会努力工作,保障你的生活学习,如果你将来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

4、身体上的缺陷

通常体弱多病、身患残疾和相貌丑陋的孩子,自卑会深深的根植于内心。疾病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不配得到别人的喜爱,对生活充满绝望,与同伴交往时,不管是退缩回避还是咄咄逼人,都是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走出自卑的丛林,家庭方面如何做?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心理学就是对合作中缺陷的理解。

如果一个人和他人或社会的合作中没有缺陷,那他的心理就很健康。如果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有缺陷,就要想办法去理解它。所有的失败者当中,共同的特征就是从小到大没有学过合作,他们的合作能力非常差。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里,孩子会在身体和心理之间建立根本的联系,他会采用固定的生活风格以及相应的情绪和身体习惯,他的发展包括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合作。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与他人的合作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你会发现在长大面临困难的时候,采取的往往是退让、捣乱、说风凉话、去破坏这种方式,用这样的方法寻找优越感。人们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评判,最终也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

所以,在家庭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合作。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妈妈的任务是:帮孩子正确解读面临的问题,学会和他人之间进行联结。

当一个妈妈开始抱起小婴儿时,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就开始了。所以,妈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照顾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就不关注孩子,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真的爱孩子的妈妈,会很容易的学会用舒服的姿势抱孩子、给他洗澡……,孩子也会非常愉快的进行合作。如果妈妈觉得孩子很麻烦,她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就会笨手笨脚,与孩子之间的合作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妈妈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影响孩子了。

妈妈一定要知道,带孩子是一份非常高尚的工作,和出门挣钱没有高低区分。妈妈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带着联结和奉献去做每件事,孩子是能够感受到这种合作的感觉的。

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的环境,而是孩子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孩子在理解自身处境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学习合作是儿童时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却很差,作为妈妈要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解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合作。

婴儿不会自卑,为什么养着养着孩子自卑了?父母的关键任务没完成

爸爸的任务是:证明自己是妻子、孩子和社会的好合作者

如果父母之间的合作不充分,就没有办法示范并教给孩子如何合作,所以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和妈妈一样重要。在前三年他与孩子的关系并不够亲密,爸爸的影响要稍晚才会产生。

父亲必须要用平等的立场和母亲之间展开合作,照顾好家庭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母亲在家庭生活方面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即使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父亲也不应该表现的像在给予,男人挣钱养家和女人照顾孩子只不过是家庭分工的不同而已。

家里没有统治者,在每个场合都避免出现不平等的感觉,用良好的方式面对生活中职业、友谊和爱情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中父亲的理想形象。

大玉儿,一位有想法的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经验,关注 看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