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祕國度


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秘國度

前不久,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轉機時,剛好看到埃塞總理阿比在2019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現場發表的演講《在非洲之角締造持久和平》。他說,“建設和平是一門協同的藝術,需要改變人們的心靈、思想、信仰和態度,永不停息。”阿比因推動埃塞和鄰國厄立特里亞實現和解而獲得諾貝爾獎,而我們轉機前往的國家正是厄立特里亞。2018年之前的20年,要進入厄立特里亞只能繞道迪拜,如果有埃塞入境記錄,更是會被拒之門外。“是阿比讓你去厄特的路‘不再遙遠’。”一位朋友調侃道。

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秘國度

厄特原為埃塞的屯墾區,後成為意大利殖民地,二戰後與埃塞俄比亞組成聯邦。1962年,厄特併入埃塞成為其第14省,厄立特里亞解放陣線也在60年代開始了武力爭取獨立的鬥爭。1993年厄特宣佈獨立。1998至2000年間,兩國由於邊界問題爆發戰爭,近10萬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2009年,厄特因向索馬里極端組織“青年黨”提供武器,並拒絕解決與鄰國吉布提的邊界爭端而遭聯合國制裁。戰爭、封閉、落後、停滯,使得這個東非國家充滿神秘感。

不到一個小時,飛機抵達厄特首都阿斯馬拉,機場設施在非洲國家裡算是不錯的。埃厄兩國直航剛恢復時,無數闊別數十年的親人在此相見並擁抱痛哭,和地球另一端“三八線”的故事很相似。入境過程比想象中寬鬆和順利,但沒等記者高興太久,就被告知行李沒上飛機。接機的朋友安慰說,很正常,第二天就能到。原來,這裡物資短缺、物價奇高,當地人寧願付高昂的行李超重費也要把外來貨物帶進國內,那可是一筆筆有賺頭的“生意”,所以因飛機超載而導致行李滯留是常事。

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秘國度

在厄立特里亞,沒有移動網絡,上網是“奢侈品”,當地人只有去街上打著大大“WiFi”燈牌的“網吧”,花錢買個上網密碼,約1.5美元上網一小時。外國人在高級酒店可以上網,但必須使用VPN,且網速極慢。如果不幸用的是蘋果手機,那就基本和網絡絕緣。出首都去其他城市需要申請通行證,厄特人出國則必須申請“出境籤”。記者抵達後先去新聞部“報到”,等候過程中發現他們可以收看CNN、BBC等國外頻道,原來他們只對國內的新聞報道管制,不太限制接收國外信息。新聞部辦公樓門口是他們國慶海報——幾隻手緊握一條橄欖枝,寫著“爭取更大進步的韌性”。

在這裡,你可以非常自由地走上街頭,乾淨、安全的環境讓人印象深刻。這在非洲國家裡非常難得。阿斯馬拉海拔約2300米,因氣候宜人被稱作“高原春城”,上世紀30年代曾被意大利殖民者打造成“小羅馬”,“阿斯馬拉就像一張白紙,意大利設計師在這裡實現他們的現代主義理想”,如飛機造型的加油站、火車形狀的商業樓以及紀念碑式政府辦公大樓。這些建築被極完整地保留下來,2017年整座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現代城市。行走在市中心,天主教堂、清真寺、東正教堂風格迥異又彼此輝映,不禁讓人感嘆:是不是因為“與世隔絕”,才讓這些不同文化的稜角未被鋼筋水泥的世界打磨掉?

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秘國度

厄特的旅遊口號是“兩小時三個季節”——從首都前往紅海之濱的馬薩瓦港,海拔落差2000多米,氣溫從10多攝氏度升到近40度,從滿山綠叢變成黃沙戈壁。由3輛坦克組成的“戰爭記憶廣場”是馬薩瓦的標誌性景點,它提醒人們這是當年與埃塞軍隊殊死搏鬥的地方。來到舊城,看到的是一座座被轟炸得破敗不堪的奧斯曼帝國風格建築,有埃塞皇帝的行宮、非洲古老的清真寺、氣派的意大利銀行,晨曦日暮裡的廢墟讓人依稀看到曾經的繁華。

在厄特停留多日,會發現它有古巴的影子,被迫封鎖,卻保存了獨特的文化遺產,時間在這裡好像滯留了半個世紀。在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當中,厄特位居前列,但市井街巷的人們過得悠閒自在;沒有網絡快速互聯,卻有人在百年郵局裡一筆一畫地寫信;影樓沖印店到處都是,柯達膠捲擺在最顯要的櫥窗。

阿比在演講中說,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座孤島,要用多邊合作去追求和平。如今,“和平”來了,未來這座“孤島”會變成什麼樣子?

厄立特里亞,遠離聚光燈的神秘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