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建構新時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最近我一直在關注這樣一個問題,進入新時代,我們的社會問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兒童問題、家庭問題成為我們國家社會問題最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就家庭教育的家校共育,怎麼來構建新模式談一點想法。

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在今天的少年兒童手中實現。這代孩子是強國一代。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代人,所以家庭教育重要,我們這群父母就是培育中國歷史上、發展上重要帶群的父母,我們教育工作者包括社團、群團就是要從我們手中產生出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非常重大意義的一代人。在這樣的狀態下,我覺得家庭建設需要在新時代、新特點、新規劃當中確立定位,家校共育,建構新時代家庭教育的新模式,這是最基礎的。

1.建設好家庭是培養好孩子的基礎

(一) 家庭建設的根本方向

1、愛國愛家

家國情懷、培育“公民”。在中國文化當中,家跟全世界文化當中的家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在己和國之間有一個家,中國把國叫做國家,從愛家開始到愛國,這是一個文化鏈條,要培養公民必須從家開始。

2、相親相愛

這對中國的家庭建設具有根本的意義,愛本身是公德的基礎,而且是一種能力,所以家庭需要愛的教育。

我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愛的教育一定是理性的教育,一方面要理性地、無私地愛孩子,另一方面必須教會孩子愛別人,從愛父母開始,這種愛的教育。

3、向上向善

這說的是道德標準,向上講的志向。一個人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志向和國家、民族連接在一起,那就叫做“志向的地盤、人生的脊樑”。

另外是“善”,中國人講善一個是心懷良善,一個是立德行善,這個善不是光在心裡,要做善事,要行善。

4、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說了兩個角度,一個說了機制,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這樣一個大事,不再僅僅是婦聯或者是教育的事。另外,它給家長提示了一點,家庭建設是國家大事,所以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校共育,建構新時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二)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對一個孩子來講,早期的家庭教育是他人生第一粒釦子,扣好這粒釦子他一生就是順暢的,對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多種素質來講,道德是第一粒釦子,價值觀是第一粒釦子,你把這粒釦子扣準了,整個人生就準了。

(三)家庭建設的重點是三個注重

家庭建設的重點是注重家庭、注意家教、注重家教,家風的基礎是家教,最重要的家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是家庭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任務——立德樹人

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抓思想道德建設、抓文化建設、抓社會建設,家庭是這三種建設的最核心的基礎。

另外,從社會學角度體會家庭教育,是德、情、智的全人教育,需要整合力。從本身家庭功能來講,六個功能是家庭必須完成的:

1、 培育下一代

2、 經濟合作,特別是消費

3、 家庭賦予人地位,比如星二代、富二代等

4、 情感培育功能,這在當前是建設的大的重點

5、 是價值觀隱蔽的灌輸和傳遞的最重要的社會結構,關乎全社會的價值觀

6、 娛樂和發展功能

從這個角度來看,家庭教育在我們國家新時代建設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家庭是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搖籃

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思想戰線上講高校立身之本是立德樹人;少先隊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我有幾個觀點,跟大家一起討論。

(一) 家庭教育是家長的法定責任

很多人都覺得教師難做,但是實際上家長最難做。

我是一個教師,我也是一個家長,我做教師得考證,意味著我得進行專門的教育,學到專門的能力和知識。但當家長什麼證都沒考,就成了家長。所以家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特點,我們把它叫非正規教育;不受行政體制的任何干預,我們把它叫做私人教育,公權力很難干預的教育。


家校共育,建構新時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正因為如此,對家長的要求特別高,而且干預起來特別難。

(二) 家庭教育是關係到孩子終身發展的教育,是一個基礎。

(三)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主體作用

一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二是嚴格遵循少年兒童成長規律,現在發生在家庭的悲劇、發生在孩子成長當中的很多問題都在這裡。

(四)家庭教育以提升家長素質為核心,以轉變觀念為重點。

當前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第一是教育觀,落實到具體問題就是你到底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給孩子定的目標是什麼。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人士還是會過有意義生活的合格公民。有意義生活講的是自我的東西,合格公民講的是社會需求。家庭教育必須牢牢把握育人方向,不能光看分數,要理想信念、愛國清窮、品德修養、知識監視、奮鬥精神和綜合素質,這是我想談的概念。

兒童觀有三個定語,第一是能動的,我是發展的主體,不是被你塑造的;第二有潛能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展的可能;第三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別總是看別人家的孩子。

3.家校共育,學校具有重要的引領責任

(一) 學校是核心和基礎

學校是人類社會專門為教育設立的機構,學校這個概念本身就意味著教育,所以在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體系當中,學校應該是核心,也是基礎,是擔當最主要功能的部分。

(二) 教師擔當主要指導

教師是職業的教育工作者,整個社會的一切教育行為中,教師是骨幹和負有專業指導責任的教育人才,家長不是專業的教育人才,而教師是,所以在家校合作共育結構當中,學校擔當主要責任,教師擔當主要指導,這是義不容辭的,也是社會結構安排的。

目前,全社會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著認知和方法上的誤區,急需學校和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我從學校角度提幾點建議,建立長效機制,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實現家校合育。

家校共育,建構新時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 共同建設好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不能單獨授課,要進行這種實際上是一對一或者是團體性的具體指導。

舉個例子,這六個學生都有親子衝突,我們幫助他們做一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半年不斷的討論包括學生的交流,包括推行執行計劃,最終解決他們的問題。

這就意味著家長學校要給家長提供專業化的、具體的、有效地指導。而這個過程對教師本身的家庭教育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社會性教育機制的搭建有好處。

(二) 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積極作用

家長委員會成員光找熱心的不行,要找懂政治、知道維護大局、熱心公益、有能力、有資源,這種人組合起來才可以有所幫助。家長委員會在西方是民主辦學的一部分,是公民參與的一部分,一方面通過它溝通、反映家長的想法,一方面還要有能力把學校的想法傳遞下去,雙方能夠達成互助。

(三) 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和家長的日常溝通。

網絡不能代表一切,現在很多班主任就依靠網絡和家長溝通是不行的,還要倡導一些面對面的家訪

(四) 聯合婦聯、關工委共青團等相關組織開展多方面的活動,在全社會普及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

這是我們國家的特點,婦聯有群眾工作的優勢,關工委有黨政系統的優勢,包括共青團和其他社會組織,個個有優勢,整合起來,方法多樣。

(五)加強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推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建議在學校特別是在好的學校包括教育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室專題研究機構,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導

4.把握家庭潤物細無聲的特點

(一) 講究滲透和感染,重視內容、形式的創新,實現針對性和有效性。

孩子發展來講有三部分,第一是社會認知,要啟迪,第二是不縱容也不能強制,要引導;第三要重視環境的建設,培育心理。孩子認知行為和心理三大塊都不能生搬硬套。

(二) 把握教育理念

家長和學校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1、 逐漸擴展的生活是教育的出發點,他永遠在成長。所以孩子的發展是社會性的發展

2、 幫助孩子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做有意義的生活的教育的追求

堅持真正價值觀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實踐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家長目前缺乏的東西,你到底以什麼作為依據,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採取什麼樣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