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节中饱食终日深居简出,看知否成瘾致睡眠不足。周末继续肥宅快乐,终于刷完全剧功德圆满。

前阵还在热播时便有茶友发来消息打探,问是否关注这部宋朝背景的剧,得知我并不知晓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叮嘱定要看看里面点茶的桥段,器具手法均槽点满满。于是年三十儿在母亲大人的强烈安利下打开了电视,当晚便熬到两点。

首先,我想说这部剧里对于点茶的呈现是相对认真的,就如同剧中的服饰一样,是充满诚意的。显然导演有做过功课并且对于自己做过的功课充满自信,不然也不会放出好些点茶的特写镜头,还让小姐姐们一字一句地将一众术语念出来。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且不谈手法。茶器方面,多数场景选了建盏配搭盏托,除去标志性的束口盏外,个别场景还闪现了撇口盏,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绝大多数场景中,点茶具都用了二重茶筅,特写镜头中更用了更接近古制的筅,这也都体现了道具组的用心。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剧中的茶盏以束口兔毫盏为主)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剧中部分特写镜头使用的茶筅)

瑕不掩瑜,但问题也并非没有。最大槽点便是过小的同款盏托使整组茶具有头重脚轻之感,且放置茶具铿锵之声刺耳。想必道具组是参考了其他窑口出土的盏托,照搬到了建窑上去。成双入对,齐齐整整,岂不美哉。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殊不知建窑独特胎土和釉水中过高的铁化合物含量会导致盏托较薄的“羽”部分在高温烧制中出现塌陷、严重失圆等致命缺陷,底足也易出现倾斜。当代的电窑烧造中尚且难以规避的问题,用彼时柴火龙窑可说是束手无策,更不要说想量产出同款的兔毫纹了。烧造原理等不再赘述,有心人请参阅旧文。

尺寸不合的诡异违和感正来自于此:盏是经典尺寸,盏托则张冠李戴地照搬了别处窑口的尺寸,或干脆就是当代工匠的主观臆测,有失严谨。

建盏的原配自然是木胎漆器盏托,在点茶法淡出历史舞台后便少有制作,余下的老物件漆器因易风化,更不比陶瓷器耐埋藏,反是彼时泊去日本的留存较多而国内稀少。匹配成套的物件,就更难得一见了。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盏匠说建盏:知否?应是赏析建盏了


(木胎大漆盏托使用例)

用漆器做盏托有种种好处,首先就是足够轻便。试想建盏本就以胎骨坚实压手著称,配了更大体量同等质地的盏托,再装上一碗茶,莫说明兰那双细臂膊,怕是小公爷端着手都要抖了。

再者,使用用样光洁坚硬的材质会造成盏与盏托之间摩擦力过小,点茶时动作激烈便会容易滑动倾斜,久而久之二者亲密接触更会磨花了精心烧制的釉面。而漆盏托由于材质表面的涩滞,会让盏坐得更安稳,同时也避免了久用中对盏的摩耗。一举多得。

关于茶筅和点茶手法涉及到宋点法的庞杂内容,需要一定篇幅,今日天色已晚遂不赘言,且听下回细细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