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一直认为,思考的过程是一个黑箱子:输入信息,黑箱子运作一番,然后输出思考成果。


至于过程如何“运作”,则是个未知数。


为什么“思考”一下,就有答案?就像某度一下,你就知道。


为什么同样是一个问题,有人可以一秒作答,有人要思考半天慢半拍?


思考是基于何种基础,思考卡壳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对思考的过程进行思考,我们会发现:

“想不通”,说明某个地方堵住了。
“想不到”,说明某个地方有盲区。


堵住也好盲区也罢,源头都是输入出了问题,因此探索思考的过程,还要与学习结合起来看。


你的大脑被封印了吗?
有一个古老的课题:如何把一头大象放入冰箱

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懂得框架思维的人,会先思考大的框架,然后才是细节。听到问题马上跳起来说“这不可能”的人,往往陷入对细节的过度思考。
框架这东西,看起来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思考”


这过程,就像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实在忍不住看了参考答案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就像“如何把大象放入冰箱”,运用框架思维思考一下,可以分为:

第一步,打开冰箱的门
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的门关上

学生努力学习,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解决的是“要我学”,怎样“学得好”。


业务工作的学习,显然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生效效率?你需要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工作中来。
甚至于平时与人交流、看新闻刷抖音,都是学习。


学习如何有效沟通,学习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学习如何让自己不要掉坑……
哇,终于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打游戏刷抖音了对不对?


其实,是我们把自己的大脑封印了,以为学习就是看看书、考个试。


把学习的仪式感看得太重,还没开始学习,心里就打退堂鼓了:“我没有时间学习啊,晚上下班很晚了!”


学习还有很多方式,例如现在你正在看我的头条号,我绞尽脑汁给你们奉上思维干货,这也是学习。


给大脑加个过滤器

解开大脑的封印,不是简单的“打开闸门”这么简单。
知识如洪流涌入,来者不拒,然后你就会发现: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要急,这么一顿猛如虎的操作,还是有点偏差的。
不学习,当然可以活下去,只是生活的质量就会有高低。


就像一台电脑,不安装任何软件当然可以运作,但是你就只能用微信聊聊天,用Microsoft看看word,久而久之只能在office中既micro又soft


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就像电脑上网最好装个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一样,我们需要给大脑安装一些过滤器,才能让学习的输入更加流畅。
例如,学会区分“信息”与“知识”,我们所接触的一切,都是信息。


例如抖音上的群魔乱舞,电视里的购物广告,书本中的印刷文字……


信息越多,越容易陷入过载的状态。看看手机刷刷朋友圈,刚准备翻看书本,淘宝给你推动双十一的优惠信息,忍不住又打开看看。过一会朋友给你发微信约晚上吃饭……


好像忙忙碌碌,时间就过得特别快,收获还特别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其实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时间,跟以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


至少,你不需要终身耕作养活自己,每周有相对固定的休息时间,一年到头还有一点法定假期。


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对时间的利用效率降低了。


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增加了。但是,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质量,降低了


想学CPU多线程处理?抱歉,人脑暂不支持,请持续期待软件升级。


就算是CPU,也只是在时间上做到了快速切割,以22亿分之一秒的速度,在多个任务间切换,本质上还是一个时间单位处理一个任务。

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正确的做法,是有意识地“进入”信息流,把信息流进行结构化的处理。


例如,集中大块的时间,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留出来的时间,再去处理细枝末节的、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


看书和刷朋友圈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


看书就是看书,给自己定下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规定这个阶段就只能看书。

明确了目标,大脑就不会陷入方向的虚无感,更有干劲了!“看完这两章,我就去刷朋友圈!”学习娱乐两不误,文体两开花,就这么简单。

魔鬼都在细节里

区分信息和知识的优劣,怎么做到的?


解决这个问题,要回到生活中的场景。一个玉石专家,怎么做到一眼就可以判断真假优劣?


答案就是:多接触,多积累,自然就有经验了。


一开始会遇到挫折,例如买到假的玉石,例如买到次品。这些都是精进路上的学费,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会举一反三,终有一天会成为行业大佬的。


有时候我们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总以为大佬有秘而不宣的技巧。
殊不知,知识就藏在生活里,魔鬼就在细节里。做生活的有心人,重要性就在于此。

高质量的思考,究竟在思考什么


为什么你可以脱口而出:1+1=2?你会说:这不是最简单的问题吗?


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基于简单问题的衍生发展。正如1+1=2,首先你要知道1代表什么,加号代表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些符号所代表含义的概念,如果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后面的思考就是空谈。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是1+1=2,还可以掰着手指头算出来,那么99*88呢?

你需要把运算过程抽象成模型。把99*88当作一个有横向有99个点,纵向有88个点的网格图,求网格总数。

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当然,你也可以用乘法算数,直接求得答案。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你知道8*9是72?为什么你可以脱口而出乘法口诀表?


因为你曾经背诵过、记忆过,又时常使用,所以记忆深刻。


小结一下,我们通过学习,知道1+1=2是怎么来的的,建立了初级模型。为了运算99*88,我们把这个模型不断迭代升级,最后指导实践得出答案。


所以,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学习在于可以更好更快地思考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灌入,而是将不同的事物彼此联系到一起,建立新的认知概念。


人类思考的过程,其实就这两步:链接背景知识,梳理背景知识
对应的,我们要增加背景知识的“量”。你不懂不是因为你真的不懂,其实就是见的太少了。


大脑都没有经验作为思考模型,谈何优质思考?


就像老板抓着新入职的小白要务虚公司发展战略,能谈出个什么内容?当然,老板要秀优越感,给新员工一个下马威,另当别论。
梳理背景知识,关键在于建立人生信息流。


把日常所思所见所感,定期整理到笔记上,抛弃无关的信息,让信息变成知识,知识变成模型,模型再指导实践。

一篇笔记不算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坚持长期积累,通过合理的结构化梳理,知道知识都在哪、知道知识怎么用,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调取知识作为弹药,这才是生产力!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懂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答案:

把所有信息都收纳进来不加过滤,让自己变成信息的中转站,大脑不奔溃才怪。

懂了一些知识,却不懂得建立联结,知识都在各个角落里,离成功还差很远很远。

知识量的积累是思考的基础,“过好一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落脚到当下,在于每一次高质量的思考。

陈火车:“做PPT的我,既没power也没point”:如何高质量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