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1

近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视野里。

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新生家庭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在中国传统家庭关系中,重孝道、重家族、重尊卑,亲子关系的平等和职场家庭平衡则涉及甚少。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前进,传统中国家庭模式已经不再那么适合当今社会,所以引发出大家越来越多的冲突和思考。

不管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还是《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奋力挣扎、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带来影响的样子。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2

“原生家庭论”表示,孩子的性格和亲密关系大多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武志红老师的书《为何爱会伤人》中提到一个观点:爱情是一个童年的轮回。

他说,恋爱的感觉 ,无非就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著名作家弗里曼也曾在书中提到过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我们都希望从家庭关系中获得情感需要,家庭没给你的,你就会希望从夫妻关系中获得。夫妻关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中的未解心结,而且往往是因为缺乏关心和爱。

比如:如果你的家庭没有给你安全感,那你就想在配偶身上找回安全感;如果你需要父母的肯定和个人的独特,那你会倾向找能肯定认可你的伴侣。

心理学家们还认为,婴幼儿时期与父母间的相处模式,往往是我们成年后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3

其实,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又何止在亲密关系上呢?

我们的性格、情商、思维认知、甚至职场发展,都被烙上了原生家庭的烙印。

故事1:

强子全家都是金融界行业的,从小就是学霸,高考时听家里的话,选择了国内最好的财经专业,毕业后按父母的意愿做了金融相关的工作。

但是他每天工作都不开心,如同行尸走肉,干了几年后下定了决心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但父母死活都不同意。

故事2:

小麦长得很漂亮,学历背景好,能力也强,但是大学毕业后换了4个工作,每次辞职都是和领导吵架。她很困惑,明明自己能力强工作也努力,但好像总遇人不淑。

后来才发现,每次意见不合后她都是先吵架然后直接辞职,这个模式与她和父亲的相处模式同出一辙。

看完这两个故事,也许你已经发现,

我们在职场中的选择和关系沟通模式,往往和原生家庭之间存在着很大联系。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宫崎骏是世界顶级的动画大师,他的动画电影温暖治愈了很多人,但对儿子却异常苛刻。

儿子宫崎吾朗梦想成为父亲那样的动画大师,但宫崎骏不希望儿子从事这行,所以不仅说儿子没天赋还表现的极度看不起他。

在一次动画发布会上,宫崎骏直接斥责吾朗说:“这种东西制作出来也没人看”, 最后宫崎吾朗在非常尴尬的气氛中公开谢罪。

有工作人员透露,这对父子关系差到有长达一年半没说过一句话,他们的办公室明明挨着,却从没找过对方,甚至“在远方看到彼此,还会故意绕道避开对方”。

所以你们看,就连那些我们看来已经很成功的人,也依然在被原生家庭影响着。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空洞,时不时会折磨他们。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4

精神分析学家乔伊斯·麦克杜格尔说,每个人都有一座“心灵剧场”,剧本写于我们的童年时期。随着孩子长大,遇到不同场合,剧本的内容就会重复上演。所以,我们的剧本如何,取决于家庭互动模式。

那么,我们想突破原生家庭影响,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自我分化的概念。

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由家庭治疗大师鲍恩提出,是指一个人的理智和情感在心理上的分离以及能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两类人:

一类人总能坚定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在和家人同事相处时非常拎得清,也清楚明白自己要什么;

还有一类人,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人际关系中也常拎不清,偶尔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别人影响。

这两类人就是自我分化水平不同,前者自我分化水平高,后者自我分化水平低。

自我分化的核心其实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健康理智的人能够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

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容易依赖他人,产生情绪融合状态,遇到人和事容易受外界影响,尤其面临压力时会回避问题和过度依赖他人。

所以,了解自我分化后我们就发现,想从原生家庭挣脱出来必须先做的是和父母情绪上分离。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其次,觉察了解你的性格模式是如何被家庭影响的,然后反省下自己的职场表现。

你可以问问自己:

家人间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是能够坦诚交流,还是很少说出内心?

对于每个人的负面情绪,家人会选择公开,还是压抑?

家人们面对压力时是怎么处理的?你和家族亲戚的关系好吗?为什么?

家里发生过什么大事吗?你在家里往往扮演什么角色?

然后反省自己工作时的状态,你可以问问关系好的同事或朋友:

作为职场人,你是不是表现出了家庭关系中的某些特点?

哪些行为特点对你有帮助?哪些行为特点应该放弃并改进?

最后,做出改变,设立界限。

最后一步很重要,尤其对自我分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来说更是。

我们要学会不含敌意的设立个人界限,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要学会拒绝,从吃喝拉撒睡的小事儿开始,在职场中更要如此,要学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同时尊重别人的情绪,允许别人意见不同。

比如,如果有人让你帮忙,你可以分析下,哪些事情可以帮,哪些事情要拒绝,明确自己可以答应的部分,然后说出你要拒绝的原因。

这样的行为模式输入生活后,你就能慢慢谱写属于你自己的剧本,而不是原生家庭给你的剧本。

原生家庭贫困就注定没出路吗?怎么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自己的未来,超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坚定做自己,最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张kiki,江湖人称k姐,半路转行新媒体的遗传学博士,职业生涯咨询师,职业生涯培训师,为你解决个人发展中的大困惑小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