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精準施策決戰決勝全面小康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記者從4月8日舉行的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雲南省持續聚焦深度貧困,舉全省之力持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全力推動“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6年7月,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召開後,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把滬滇、粵滇扶貧協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部署,全力推進,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在承接、轉化、精準上下功夫、求實效,在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行動上提水平、求創新,全面開啟了扶貧協作的新徵程。

幾年來,在上海市和廣東省的傾力幫扶下,滬滇、粵滇扶貧協作向更精準、更廣闊、更務實方向發展。我省相關州市及縣與上海市15個區和廣東省珠海、中山、東莞3市主動對接,88個貧困縣與東部開展“攜手奔小康”活動。2016年以來,上海市和廣東省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33.0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127個,幫助37.22萬建檔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動員上海、廣東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協作,上海社會各界捐贈資金6.1億元,廣東捐贈資金5.68億元。

隨著滬滇、粵滇產業合作持續優化升級,兩省市先後在我省援建394個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 以智力幫扶加速推進,幾年來,上海市、廣東省選派2448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我省開展智力幫扶,為加深兩地間交流合作架起了“連心橋”。隨著勞務協作穩步推進,在兩省市幫扶下,我省17.92萬貧困群眾實現轉移就業。隨著結對幫扶深入拓展,我省439個鄉(鎮)和上海、廣東277個鎮(街道)結對,710個貧困村與490個村(社區)結對,2500個貧困村與1993家企業結對,205個貧困村與208家社會組織結對,315所貧困縣學校與310所東部學校結對,241家各級衛生醫療機構與東部支援省市241家醫院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

上海、廣東跨山海、聚深情,為雲南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大助力,今年以來,兩省市聚焦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目標任務,聚合優勢資源、集中精銳力量攻克最後堡壘,為推動雲南省脫貧攻堅取得最後勝利注入更大動力。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上海和廣東大幅增加對我省產業扶貧和勞務協作的力度,截至3月底,上海、廣東到位協作資金44.21億元。這些資金的60%以上用於我省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的勞務協作,爭取把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同時,上海、廣東和雲南還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採取包車、包機等方式開展“點對點、一站式”直達服務,精心組織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返崗就業。

雲南是多民族的邊疆省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尤其是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主要居住在邊境地區、高山峽谷地區,更是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中的“上甘嶺”。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省把“直過民族”聚居區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一族一策、一族一幫,高位推動、凝聚合力,持續推動“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截至目前,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堅決兌現“決不讓一個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承諾,我省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與扶貧開發“雙融合、雙促進”。制定實施了三輪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率先發展、全面小康”“精準脫貧、跨越發展”和“突出特色、融合發展”三種類型開展示範創建。截至目前,省級累計投入41.3億元,整合各類資金267億元,創建了3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229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312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產業強、環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諧的民族示範村鎮,推動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示範創建格局,凸顯了示範創建工程助推脫貧、服務大局的定位和作用。

在全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我省堅持扶貧和扶志、扶貧和扶智“兩個結合”,注重發揮好乾部的“引領”作用、政策的“導向”作用、群眾的“主體”作用,下大力氣改變“直過民族”安貧樂道、固步自封的現狀,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紮實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關懷宣傳到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抵制陳規陋習,拔除“等靠要”思想窮根。圍繞讓貧困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在扶貧項目各個環節的參與程度,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順應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一步我省還將持續增投入、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努力把教育、就業、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