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4%的可能,妈妈还是希望你能上外小呀

虽然只有4%的可能,妈妈还是希望你能上外小呀

你懵懵懂懂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我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当妈不够努力。

文 | 苗小苗

“我决定不了你的将来,

但我想给你更好的现在啊。”

这是许多父母的心声。


在北京,有个不成文的说法:

如果孩子的目标是清北,那就是海淀妈妈,

海淀妈妈大多出自清北名校,在清北这个中国教育高地睥睨着全国各地的学霸;


如果孩子的目标是常青藤盟校,那就是顺义妈妈,

顺义妈妈代表着更高的阶层,从国际化视角出发,

力图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常青藤盟校少量的亚洲国际生中抢得一席名额。


那么,在武汉呢?

从挤破头才能进的机关幼儿园到学费十几万一年的国际幼儿园,

武汉妈妈的鸡娃精神并不比海淀妈妈、顺义妈妈差。


拼耐力、拼毅力、拼智商,

每个妈妈都生怕自己不够上进,给娃拖了后腿。

却往往迷失在对幼升小的认知盲点中。


孩子4岁,家长问:

1000个单词词汇量够不够?


孩子5岁,家长问:

100内的加减法都会做,能考上外小吗?


却不知,外小考的并不是孩子的知识储备量。


武汉外小,每年10000多人报名,


只有6000人有资格参加游园,

实际录取240人,不到4%。


这所像神一样的学校,到底好在哪里?

让这么多家长前赴后继,心之向往,

甚至不惜搬家换工作去陪读。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挤进这4%?

即使挤不进去,

也希望孩子能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小学。


这一篇,将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01

理性认知“外小”


2016年6月,

我自己的孩子参与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自我评价体系”:

外小游园。


对外小的认知,当时我还停留在:

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即使考不上,参加一次游园,

也是孩子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完完全全裸考。


在填写游园的报名资料时,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考虑美加分部寄宿。

当时的心态是:

无论如何,也不想孩子这么小就读寄宿学校,

哪怕这所学校再好。


这是3年前,我的心态。

现在再重新看,

当年的我,确实没有为孩子考外小这件事去做过规划,

也没付出什么努力。

后悔吗?后悔。

特别是当我越来越深入了解“外小”之后。


外小究竟好在哪里?

我尽量客观阐述。


小朵妈妈,一位外小一年级的新生家长。
她是一位幼儿园园长,女儿考上外小后,

全家从青山搬到沌口租房子,工作也换了。


提起外小,她的言辞之中满是骄傲、自豪和信任。

“环境特别好,活动新颖丰富,

最重要的是老师好。

第一年,学校不推荐孩子参加任何社团,

就是养习惯,孩子和家长的习惯一起培养。


新生家长会时,学校给我们推荐了三本书:

《儿童技能教养法》、《运动改造大脑》、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每个家长学历、职业、成长环境都不同,

但亲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却惊人相似。


学校愿意带着家长一起学习成长,

会帮助家长掌握和实践情绪管理训练,

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和谐健康。


学校很注重仪式感,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有主题,

大国外交之道、诵中华经典、大美武汉、

科技护航、中国工业、七十载兴农百业生……

真正地将传统文化、科技、工业等用更有趣味的方式

让孩子们了解并习得。”

另一位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小虎妈妈,

一开始就将外小作为目标学校,

在冲刺外小的过程中,

她特别认真地陪孩子纠正细节:

一个自我介绍的视频可以反复录100多遍。


她对外小的好感显得特别朴实:

“环境比我上大学都要好,

8个孩子一间寝室,小虎是走读,

也有自己的床位。


寝室一年四季,冬暖夏凉,

孩子踢球衣服湿了,老师会帮忙督促换洗;
伙食特别好,各种伙食生活杂费加在一起,

也才3000多一学期。

老师特别有责任感,师德好。

早晨6:20就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

晚上11点找,信息都是秒回的。

学习没有压力,放学回来就是阅读。

阅读是一切的基础嘛,

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学校,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

回来孩子的作业都做不完,

根本没时间阅读。

这一点,读外小特别幸福。

还有一点,也特别好:

学校的知识点,老师每周都整理好,

给家长一封公开信,

帮家长把每周的知识点都捋得清清楚楚,

那些点会卡壳?怎么复习预习?

都是门儿清的,就让家长很轻松。

而且,老师会单独沟通孩子的情况和状态。

如果没有理解透,老师会单独辅导。

完全免费。

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

学校老师都会按自己的进度赶,

孩子学得怎么样,老师顾及不到。

一是精力问题,二是体系问题。

外小在这些细节方面,做得太棒了。”

最后一位朋友,孩子已经在外小上小学二年级了,

裸考进入外小的。

原本准备就读武昌区一所比较好的重点小学,

在学校旁边买了房子,都装修好了。

考上外小后,全家搬去了沌口陪读,

妈妈每天开车往返2个小时去单位上班。

“在入学之前,我对外小并没有特别的了解,

也没有执着地以它为目标,

只知道它是一所很棒的学校。

孩子读了两年,我的感触就是她非常非常喜欢去上学,

每天都很期待去学校。

她是一个逐渐有个人意志的小孩了,和同学怎么相处(分学习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自由双向选择),社团活动的展现机会(二年级参加了合唱社团),独立生活能力(就餐、午睡去寝室、规范的一些习惯)等等,她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学校的理念和体系很棒,

学校、家长、学生是努力地在构建三位一体的共同体。

从成绩上来看,我们考试并没有考得很好过,

就看家长自己怎么消化了,

到了高年级,也会面临升学的压力。

学校只是一个场所,

真正对学校的认知,

孩子对学校的期待程度,

其实需要家长来建设。”

环境、理念、体系、家校共育的方法,

外小可以说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了。

这样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培育孩子的方式,

没有家长可以拒绝。

问题来了,如果想考外小,

该如何给孩子规划呢?

假设你的孩子是2020年入学,

你还有7个月的时间;

假如你的孩子是2021年入学,

你还有1年零7个月的时间。

02为什么几古想要做“幼升小”

几古早教的第一批孩子,

2020年也要面临幼升小了。

作为几古的创始人,熊猫老师考虑最多的是:

我做的这份事业,到底能不能帮助到孩子?

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如何来检验3年时间的输入,

给孩子成长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变?

带着这个问题,她找到了柴怡君老师。

柴老师,1991年考入武汉外校,

从1991年到1997年都在外初、外高度过。

1964年建校的武汉外国语学校,

在90年代初,还没有小学部。

“当时,也是8000人考试,录取240人,

录取率约3%,竞争比现在还激烈。

外校的治学氛围,开放而自由,

作业、考试都很少,

每天很开心,各种花样玩儿,

翻院墙去中山公园玩啊,

在老师身上贴小纸条恶搞啊,

但老师都特别好,特别包容我们。


即使过了很多年,

咱们班同学的感情还是非常好,

每年都会接班主任一起出来聚聚。”


柴老师提起自己的母校,

脸上就涌起掩饰不住的笑意。

作为教育学的硕士,

英语专八,主攻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拥有十年教培训行业工作经验的柴老师,

原本一直在上海发展,

担任上司公司的培训高管。


在上海,经历自己孩子的一场幼升小的慌乱抓狂之后,

柴老师回武汉了,并锁定了“幼升小”这个领域。


“和武汉比起来,

北京上海的幼升小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

很体系化,非常完整。


为什么幼升小很重要呢?

幼升小并不是只为了考名小、冲外小,

无论孩子上哪一所小学,

他其实都是需要做好身心方面的充分准备。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后,

焦虑就来了:

孩子专注力不行,坐不住;

孩子不举手发言,没存在感;

孩子不合群,没办法融入集体……

其实,这不能怪孩子,

小学的教学环境和对孩子的要求,

跟幼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

孩子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

如果没有提前去协助他,

到小学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她就有可能很难适应。


还有一部分家庭,

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

他们一开始就将外小、

私立名小作为升学目标,

他们希望孩子接受专业、系统化的指导,

提升备考名小的竞争力。”

回武汉之后,去找了业内的权威老师,

反复琢磨了外小选拔学生的标准,

以及外小往年的历届真题,

“升升学园”团队的反复打磨,

形成了一套外小模拟考、

外小集训班、外小冲刺班一条链的完整体系。


其中,外小模拟考被家长形容为“透视镜”,

“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其实是看不到的,

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往往不够客观。

这场模拟考,让我一下子就看清了自己孩子的问题。

只要给孩子时间,都会调整好的。”


熊猫老师找到柴老师,

希望从几古早教、鲁可幼儿园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衔接;

而柴老师选择几古,

则是看好几古早教、鲁可幼儿园的通识教育体系。

因为外小考试在选拔标准上,

非常看重孩子的“领导力”、“表达力”、“创造力“、”专注力“、“运动力”、”逻辑力“、”自理力“,这些恰恰是几古整个0-6岁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最为看重的部分。



两个团队用两年多的时间,

反复地打磨、跑流程,

2019年,升升学园40多个学生的外小冲刺班,

录取了22位,录取率高达46%。

在武汉所有的幼升小机构中,遥遥领先。


拿到这份“结果”后,

团队才正式对外公布:

几古升升学园诞生了。


2020年3月,几古升升学园的“外小冲刺班”

5个校区将全面开放:

汉口17BOX鲁可幼儿园校区(全日制班)、

梅苑小区校区、水果湖校区、光谷校区、南湖校区(周末上课)

所有学员必须先通过“外小模拟考”,

62分以上的孩子,才能报考。

你也可以理解这是一场幼升小必备的能力素养考试,

提前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

03

2020“幼升小”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过年时间比较早,1月24日。

这也意味着,过完年,

2013年出生的孩子就要面临幼升小了。

虽然只有4%的可能,

所有的妈妈,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外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