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有4%的可能,媽媽還是希望你能上外小呀

雖然只有4%的可能,媽媽還是希望你能上外小呀

你懵懵懂懂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

我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當媽不夠努力。

文 | 苗小苗

“我決定不了你的將來,

但我想給你更好的現在啊。”

這是許多父母的心聲。


在北京,有個不成文的說法:

如果孩子的目標是清北,那就是海淀媽媽,

海淀媽媽大多出自清北名校,在清北這個中國教育高地睥睨著全國各地的學霸;


如果孩子的目標是常青藤盟校,那就是順義媽媽,

順義媽媽代表著更高的階層,從國際化視角出發,

力圖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常青藤盟校少量的亞洲國際生中搶得一席名額。


那麼,在武漢呢?

從擠破頭才能進的機關幼兒園到學費十幾萬一年的國際幼兒園,

武漢媽媽的雞娃精神並不比海淀媽媽、順義媽媽差。


拼耐力、拼毅力、拼智商,

每個媽媽都生怕自己不夠上進,給娃拖了後腿。

卻往往迷失在對幼升小的認知盲點中。


孩子4歲,家長問:

1000個單詞詞彙量夠不夠?


孩子5歲,家長問:

100內的加減法都會做,能考上外小嗎?


卻不知,外小考的並不是孩子的知識儲備量。


武漢外小,每年10000多人報名,


只有6000人有資格參加遊園,

實際錄取240人,不到4%。


這所像神一樣的學校,到底好在哪裡?

讓這麼多家長前赴後繼,心之嚮往,

甚至不惜搬家換工作去陪讀。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擠進這4%?

即使擠不進去,

也希望孩子能以最好的狀態進入小學。


這一篇,將給你一個完整的答案。


01

理性認知“外小”


2016年6月,

我自己的孩子參與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自我評價體系”:

外小遊園。


對外小的認知,當時我還停留在:

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

即使考不上,參加一次遊園,

也是孩子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完完全全裸考。


在填寫遊園的報名資料時,

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考慮美加分部寄宿。

當時的心態是:

無論如何,也不想孩子這麼小就讀寄宿學校,

哪怕這所學校再好。


這是3年前,我的心態。

現在再重新看,

當年的我,確實沒有為孩子考外小這件事去做過規劃,

也沒付出什麼努力。

後悔嗎?後悔。

特別是當我越來越深入瞭解“外小”之後。


外小究竟好在哪裡?

我儘量客觀闡述。


小朵媽媽,一位外小一年級的新生家長。
她是一位幼兒園園長,女兒考上外小後,

全家從青山搬到沌口租房子,工作也換了。


提起外小,她的言辭之中滿是驕傲、自豪和信任。

“環境特別好,活動新穎豐富,

最重要的是老師好。

第一年,學校不推薦孩子參加任何社團,

就是養習慣,孩子和家長的習慣一起培養。


新生家長會時,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三本書:

《兒童技能教養法》、《運動改造大腦》、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每個家長學歷、職業、成長環境都不同,

但親子之間存在的問題卻驚人相似。


學校願意帶著家長一起學習成長,

會幫助家長掌握和實踐情緒管理訓練,

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更和諧健康。


學校很注重儀式感,每週的升旗儀式都有主題,

大國外交之道、誦中華經典、大美武漢、

科技護航、中國工業、七十載興農百業生……

真正地將傳統文化、科技、工業等用更有趣味的方式

讓孩子們瞭解並習得。”

另一位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小虎媽媽,

一開始就將外小作為目標學校,

在衝刺外小的過程中,

她特別認真地陪孩子糾正細節:

一個自我介紹的視頻可以反覆錄100多遍。


她對外小的好感顯得特別樸實:

“環境比我上大學都要好,

8個孩子一間寢室,小虎是走讀,

也有自己的床位。


寢室一年四季,冬暖夏涼,

孩子踢球衣服溼了,老師會幫忙督促換洗;
伙食特別好,各種伙食生活雜費加在一起,

也才3000多一學期。

老師特別有責任感,師德好。

早晨6:20就在學校門口迎接孩子,

晚上11點找,信息都是秒回的。

學習沒有壓力,放學回來就是閱讀。

閱讀是一切的基礎嘛,

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學校,

無論公立還是私立,

回來孩子的作業都做不完,

根本沒時間閱讀。

這一點,讀外小特別幸福。

還有一點,也特別好:

學校的知識點,老師每週都整理好,

給家長一封公開信,

幫家長把每週的知識點都捋得清清楚楚,

那些點會卡殼?怎麼複習預習?

都是門兒清的,就讓家長很輕鬆。

而且,老師會單獨溝通孩子的情況和狀態。

如果沒有理解透,老師會單獨輔導。

完全免費。

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

學校老師都會按自己的進度趕,

孩子學得怎麼樣,老師顧及不到。

一是精力問題,二是體系問題。

外小在這些細節方面,做得太棒了。”

最後一位朋友,孩子已經在外小上小學二年級了,

裸考進入外小的。

原本準備就讀武昌區一所比較好的重點小學,

在學校旁邊買了房子,都裝修好了。

考上外小後,全家搬去了沌口陪讀,

媽媽每天開車往返2個小時去單位上班。

“在入學之前,我對外小並沒有特別的瞭解,

也沒有執著地以它為目標,

只知道它是一所很棒的學校。

孩子讀了兩年,我的感觸就是她非常非常喜歡去上學,

每天都很期待去學校。

她是一個逐漸有個人意志的小孩了,和同學怎麼相處(分學習小組、民主選出小組長、組長和組員之間自由雙向選擇),社團活動的展現機會(二年級參加了合唱社團),獨立生活能力(就餐、午睡去寢室、規範的一些習慣)等等,她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學校的理念和體系很棒,

學校、家長、學生是努力地在構建三位一體的共同體。

從成績上來看,我們考試並沒有考得很好過,

就看家長自己怎麼消化了,

到了高年級,也會面臨升學的壓力。

學校只是一個場所,

真正對學校的認知,

孩子對學校的期待程度,

其實需要家長來建設。”

環境、理念、體系、家校共育的方法,

外小可以說各方面都是非常優秀了。

這樣優質的教育環境和培育孩子的方式,

沒有家長可以拒絕。

問題來了,如果想考外小,

該如何給孩子規劃呢?

假設你的孩子是2020年入學,

你還有7個月的時間;

假如你的孩子是2021年入學,

你還有1年零7個月的時間。

02為什麼幾古想要做“幼升小”

幾古早教的第一批孩子,

2020年也要面臨幼升小了。

作為幾古的創始人,熊貓老師考慮最多的是:

我做的這份事業,到底能不能幫助到孩子?

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如何來檢驗3年時間的輸入,

給孩子成長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和改變?

帶著這個問題,她找到了柴怡君老師。

柴老師,1991年考入武漢外校,

從1991年到1997年都在外初、外高度過。

1964年建校的武漢外國語學校,

在90年代初,還沒有小學部。

“當時,也是8000人考試,錄取240人,

錄取率約3%,競爭比現在還激烈。

外校的治學氛圍,開放而自由,

作業、考試都很少,

每天很開心,各種花樣玩兒,

翻院牆去中山公園玩啊,

在老師身上貼小紙條惡搞啊,

但老師都特別好,特別包容我們。


即使過了很多年,

咱們班同學的感情還是非常好,

每年都會接班主任一起出來聚聚。”


柴老師提起自己的母校,

臉上就湧起掩飾不住的笑意。

作為教育學的碩士,

英語專八,主攻兒童心理學、教學心理學、

擁有十年教培訓行業工作經驗的柴老師,

原本一直在上海發展,

擔任上司公司的培訓高管。


在上海,經歷自己孩子的一場幼升小的慌亂抓狂之後,

柴老師回武漢了,並鎖定了“幼升小”這個領域。


“和武漢比起來,

北京上海的幼升小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

很體系化,非常完整。


為什麼幼升小很重要呢?

幼升小並不是只為了考名小、衝外小,

無論孩子上哪一所小學,

他其實都是需要做好身心方面的充分準備。

許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後,

焦慮就來了:

孩子專注力不行,坐不住;

孩子不舉手發言,沒存在感;

孩子不合群,沒辦法融入集體……

其實,這不能怪孩子,

小學的教學環境和對孩子的要求,

跟幼兒園是完全不一樣的,

孩子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如果沒有提前去協助他,

到小學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

他/她就有可能很難適應。


還有一部分家庭,

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

他們一開始就將外小、

私立名小作為升學目標,

他們希望孩子接受專業、系統化的指導,

提升備考名小的競爭力。”

回武漢之後,去找了業內的權威老師,

反覆琢磨了外小選拔學生的標準,

以及外小往年的歷屆真題,

“升升學園”團隊的反覆打磨,

形成了一套外小模擬考、

外小集訓班、外小衝刺班一條鏈的完整體系。


其中,外小模擬考被家長形容為“透視鏡”,

“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家長其實是看不到的,

家長在評價自己孩子的時候,往往不夠客觀。

這場模擬考,讓我一下子就看清了自己孩子的問題。

只要給孩子時間,都會調整好的。”


熊貓老師找到柴老師,

希望從幾古早教、魯可幼兒園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銜接;

而柴老師選擇幾古,

則是看好幾古早教、魯可幼兒園的通識教育體系。

因為外小考試在選拔標準上,

非常看重孩子的“領導力”、“表達力”、“創造力“、”專注力“、“運動力”、”邏輯力“、”自理力“,這些恰恰是幾古整個0-6歲的幼兒教育體系中最為看重的部分。



兩個團隊用兩年多的時間,

反覆地打磨、跑流程,

2019年,升升學園40多個學生的外小衝刺班,

錄取了22位,錄取率高達46%。

在武漢所有的幼升小機構中,遙遙領先。


拿到這份“結果”後,

團隊才正式對外公佈:

幾古升升學園誕生了。


2020年3月,幾古升升學園的“外小衝刺班”

5個校區將全面開放:

漢口17BOX魯可幼兒園校區(全日制班)、

梅苑小區校區、水果湖校區、光谷校區、南湖校區(週末上課)

所有學員必須先通過“外小模擬考”,

62分以上的孩子,才能報考。

你也可以理解這是一場幼升小必備的能力素養考試,

提前為孩子上小學做好準備。

03

2020“幼升小”戰役,正式拉開序幕

今年過年時間比較早,1月24日。

這也意味著,過完年,

2013年出生的孩子就要面臨幼升小了。

雖然只有4%的可能,

所有的媽媽,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外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