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康节老先生像

中国宋代诗坛,高手林立,诗词大作多不胜数。

象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还有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等,象这样著名的诗人太多了,他们优秀的诗词作品都令后世所赞叹传诵。

但在宋代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位非典型性诗人,他的本业并不是以诗歌为主,但他所作的一首小诗,却是清新雅致,意境幽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就是邵雍的《山村咏怀》

邵雍,宋代理学家、数学家,也是一位道士,他对于《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深入研习,都有很大的成就,著有《皇极经世》等经典名著。 他一生没有做官,乐于隐居。后世对于他的认知,都是停留在他对理学、数学、道学这几方面的成就与影响上面,对于他的诗词方面却不是太了解。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这首《山村咏怀》,也是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韵味在里面: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老先生年轻时学习刻苦,并且以古人为榜样,不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在学习之余,还云游四方,考察游历,增长自己的学问。这首诗,应该就是他在出游时所写。老先生对道家研习,学有大成,对于自然万物都自己独到的悟处。

所谓大道至简,越是简单,越是寓意深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01 第一句“一去二三里”

一去,是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放眼望去,约有二三里之外。这是诗人对于眼前物境的描写:有小山路,有诗人,有两边山景。山中小路曲折绵延,缓步行走,边走边观赏景致。

02 第二句“烟村四五家“

远远望去,有四、五家农家被袅袅炊烟笼罩着,静静的散落在山间平谷之处。山中人家,不象平原地区聚焦连成大片村庄,大都是零散分布,随地势而建,有时候三、五户人家可能就是一个小村子。正值造饭时间,庄户人家屋顶都升起袅袅炊烟,和着山中薄雾,美不胜收。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03 第三句“亭台六七座“

远处山上,更有几座这台楼阁,若隐若现,有若仙境所在。山村所在,庄户不多,仅四、五家,远处还有亭台建筑,说明离城市应该并不是特别远,老先生身在道门,那远处山顶建筑,估计应该是道观所在了。

04 第四句“八九十枝花“

这一句写花,用的是虚数描写,大概之意,并非实写。季节应是在春夏之季,如果是秋末或冬季,则是一番萧索之景象。有了花朵的出现,整个山村景象也生动活泼起来,凭添了几分欢快之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点评:

这首《山村咏怀》,巧妙的使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把整篇诗文有机的串连起来,诗中由点、线、面的具体景物组成整体的境象,呈现出一幅意境幽远的山村质朴风光。

很多人读这首诗,都可能理解成一幅简单的写景小诗,甚至读成了一首儿歌,可见得这首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但是往往却疏忽了题目中的“怀“字,《山村咏怀》,“咏”的什么“怀”呢,我们要问一问?

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邵老先生志心于道学,学有大成,于自然万物皆有深刻独到的体悟。而这首小诗,自然也不会是一首简单的写景小诗了。

所谓“诗言志”,诗人所传达出来的志向,自然是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乐于归隐山水田园,坚守一颗向道之心。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首山村咏怀,也是从老先生心中自然的流露,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栩栩如生的物我风景图。

老先生的这首小诗,虽然是清新小作,却于小景中有大气象,于诗文中有大自在。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二十字小诗,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康节老先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