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考地市級申論試題第2題-深度解析

“給定資料2”中,L村村支書面對村民土地調整的要求,發出感慨:“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看來村裡的土地調整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請根據“給定資料2”,分析他為什麼感到壓力很大。(10分)

要求:(1)全面、準確,有條理;(2)不超過200字。


一、審題

1.答案來源:題幹中說“根據給定資料2”,也就是說本題答案要點全部集中在給定資料2中,跟其他材料無關。

2.作答內容:“分析他為什麼感到壓力很大”,旨在讓考生圍繞L村土地調整這件事,分析其難度/困難/原因,我們可以採用多主體、多角度分析法完成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和加工。

3.作答要求:(1)全面:要對材料2進行全方位分析,不能遺漏得分點;(2)準確:儘量符合語法表達習慣,遵從材料關鍵詞句本意,不要隨意變更;(3)有條理:強調答案要點書寫的邏輯結構性,要分條且注意“總分”的表達結構;(4)不超過200字,要求考生表達時主要簡練簡潔,儘量用短詞短句作答,防止超字數。

二、閱讀-提煉有效信息

給定資料:

2.L村位於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冬小麥與夏玉米一年兩季輪作,經濟作物以蘋果為主。L村的土地分為兩類,一是“圍莊地”,在村莊周邊,有較好的水利條件;二是“窪子地”,離村莊遠,水利條件較差。與全國大多數村莊一樣,L村也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根據當時的政策完成了“二輪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兩份,一份為各戶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為機動地。機動地主要用於給新增加的人口增地①。

註解①:簡要介紹L村的基本概況,包括地理位置、糧食和經濟作物、土地分類和承包政策的執行現狀。

與其他村莊二輪承包普遍執行的“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機動地上實行“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②。自二輪土地承包以來,L村的人口增減變化將近百人。L村給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從位置、水利條件較好的圍莊地開始,圍莊地分完之後,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窪子地了。到了2014年,預留的機動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也就難以為繼了②。

註解②:村民壓力-“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難以為繼。

村民李某在二輪承包時家裡只有他們夫婦和未成年的兒子,多年後兒子娶妻生子,都沒趕上村裡分地,一家6個人種著3個人的地,收入窘迫③。特別是每當看到鄰居張某家2個人種著9個人的地③時,頗有怨言:“明顯不公平,就應收回重分。”但張某對他的話卻不完全認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實,可二輪續包的時候就是這樣,30年不變也是國家規定的。”

註解③:村民壓力-佔地不平衡(村民對土地的需求與L村土地現狀的矛盾)。

與李某、張某想要地、想種地不同,L村還有不想要、不想種地④的人。76歲的萬老漢,家裡有6畝地,兒子和孫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學。每年的秋收季節都是萬老漢最發愁的時候,繁重的勞動都得僱人幫忙。他想把地流轉出去,但因為地比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轉也很困難⑤。村裡和萬老漢情況差不多的還有二十多人。近幾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說:“種地費時費力不說,農忙時回家打理,請假還要被扣工資,不合算。這兩年一直是託付親戚來種地,沒什麼收益,明年也不想這麼幹了⑥。”此外,村裡還有10戶完全脫離農業的家庭,因各種原因,他們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⑦。

註解④:村民想要地、想種地、不想要、不想種並存,村民需求不均衡。

註解⑤:土地流轉收益低、流轉困難。

註解⑥:種地收益低,且費時費力、影響打工收入。

註解⑦:承包地大多撂荒。

現任村支書告訴記者說,村裡二輪承包後一直沒進行土地調整,這是因為國家對土地調整有政策,明確提出“小調整、大穩定的前提是穩定”⑧。“小調整”的間隔期最短不得少於5年,而且“小調整”只限於人地矛盾突出的個別農戶。2006年因為村民的承包地佔用量與家庭人口不均衡,村裡曾有過一次調整的打算,村委會研究決定:凡是人口減少以及已經遷往城鎮落戶的農戶,其承包的土地份額一律收回,另行發包給新增人口的農戶。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畝地。石某不服,將村委會告上法庭,要求返還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經審理認為,2003年實施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確立了“承包土地以戶為單位,減人不減地”的原則。根據該法律,家庭承包經營權的主體是農戶整體,而不是家庭成員個體。只要承包方的家庭還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並轉為非農戶口的情況下,發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願放棄承包地,則應提前半年提出申請。最後法院判決村委會返還石某土地。石某這一告,那次土地調整就沒往下進行⑨。後來,國家對土地調整的限制越來越嚴格,多次強調“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⑧。

註解⑧:國家政策小調整、大穩定或L村土地小調整與國家土地大穩定間的矛盾/國家對土地調整的限制越來越嚴格/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註解⑨:現有法律法規下,村民訴求勝訴,影響土地調整。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農戶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為由找到了當地政府,要求調整。這一訴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⑩。面對這種局面,村支書無奈地說:“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看來村裡的土地調整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

註解⑩:政府支持村民土地調整的需求。

三、組織答案

1.羅列-整理有效信息:

註解①:簡要介紹L村的基本概況,包括地理位置、糧食和經濟作物、土地分類和承包政策的執行現狀。

註解②:村民壓力-“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難以為繼。

註解③:村民壓力-佔地不平衡(村民對土地的需求與L村土地現狀的矛盾)。

註解④:村民想要地、想種地、不想要、不想種並存,村民需求不均衡。

註解⑤:土地流轉收益低、流轉困難。

註解⑥:種地收益低,且費時費力、影響打工收入。

註解⑦:承包地大多撂荒。

註解⑧:國家政策小調整、大穩定或L村土地小調整與國家土地大穩定間的矛盾/國家對土地調整的限制越來越嚴格/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註解⑨:現有法律法規下,村民訴求勝訴,影響土地調整。

註解⑩:政府支持村民土地調整的需求/當地政府態度與國家土地政策有矛盾。

結合題幹作答內容,註解①⑤⑥⑦與本題要求作答內容無關,可以捨棄。註解②③④重點是從村民這個主體,強調“難以為繼、不均衡”。註解⑧⑨⑩主要從國家政策、法律法規、政府支持三個角度來分析土地調整的難度所在。

所以本題答案要點主要圍繞註解②③④⑧⑨⑩來按照邏輯組織答案要點即可。

2.書寫標準答案:根據題幹設定作答內容和作答要求

一、村民壓力:1.“增人增地但減人不減地”的辦法難以為繼。2.受“人多地少、人少地多、有的想種、有的不想”的影響,土地分配不均衡。

二、當地政府壓力:當地政府態度與國家土地政策有矛盾。

三、國家政策壓力:L村土地小調整與國家土地大穩定間的矛盾

四、現行法律法規壓力:村民勝訴,土地調整無法進行。

四、注意書寫細節:

1.就村民壓力而言:

(1)出現“難以為繼”得2分,或“增人增地、減人不減地”給2分。如果回答“土地分配完”給1分;“預留地無法滿足新增人口”給1分。

(2)出現“不均衡”得2分,或“人多地少、人少地多、有的想種、有的不想”給2分,或“村民對土地的不同需求與L村土地現狀的矛盾”直接給2分,因為有較高概括性。如果回答“有地不想種、想種地沒地”給1分;“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給1分;“流轉困難”給1分。如只答出“不公平”,不得分。

2.就當地政府壓力而言:

書寫“政府支持”得2分,或“當地政府態度與國家土地政策的矛盾”直接給2分。如果回答“向政府訴求“給1分;“政府重視”給1分。

如無支持表態只給1分。

3.就國家政策壓力而言:

答出“L村土地小調整與國家土地大穩定間的矛盾”直接給2分;或“小調整、大穩定”給2分;“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給2分;“土地調整的限制越來越嚴格”給2分。

如回答“承包期內發包法不得調整承包地”給1分。

4.就法律法規壓力而言:

答出“村民勝訴”,只要有“勝訴”,就給2分。

回答“以戶為單位,減人不減地”給1分;“土地調整失敗”給1分;“《土地承包法》”給1分;“L村土地調整受阻、無法進行、法律不支持、告上法庭”給1分。

每天進步一點點,夢想成真,只有有了夢想,才有成真的可能!加油吧,備考青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