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一则数据背后是什么?

2018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为2453.11亿元,同比增长30.53%,在零售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商品销售规模为3371.35亿元,同比增长38.54%。2018年,苏宁易购实现归母净利润13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13亿元增长216%。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虽然,我们看2018年苏宁的成绩斐然,也在高举自己进入“万店时代”。但是,数据喜人、迅速扩张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呢?

盈利不够,资本来凑?


苏宁易购成立于1990年,外界形象长期是一家3C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执着于线下门店的苏宁易购,在互联网红利期线上发展缓慢,2013年公司主导零售转型,在转型中,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却成了公司的“包袱”,而苏宁易购也似乎从一个零售商变成了“资本高手”。

2014年,转型初期的苏宁易购就通过资产证券化,使当年净利润大增133%,但是查阅年报发现2014年其扣非净利润亏损12.52亿。从此后,苏宁增收不增利。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数据显示出一个不争的事实,自2014年之后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苏宁易购能在近两年暴增,与其持续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密不可分。

2017年12月12日,苏宁易购完成了首次出售持有的部分阿里巴巴股票,约为550万股,占阿里股比为0.22%,获得9.4亿美元,实现净利润约32.85亿元;

2018年5月30日,苏宁出售阿里巴巴0.3%的股权(766万股),获得15.04亿美元,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56.01亿元人民币;

2018年12月28日晚,苏宁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1316.47万股股票,收到出售价款18.627亿美元,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52.05亿元。

一年内,三次出清,净赚140多亿元,而依靠苏宁的主营业务要想实现这样的利润规模,难度可想而知。这还只是苏宁对外投资的冰山一角,目前,苏宁业务范围已横跨电商、文化、地产、超市、金融和体育,与其将其定位成一家零售企业,苏宁在资本运作层面取得的成就获取更加值得关注。

剥离集团,苏宁小店成为最大粉刷匠


2018年10月1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集团旗下苏宁小店已获得3亿美元增资,并从苏宁剥离出来,由全资子公司变为参股公司。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苏宁小店不再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若以2018年7月31日作为交割日,则预计本次交易将增加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约3.03亿元。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公告显示,苏宁小店2018年1-7月878家门店营收1.43亿元,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大量开店急需投入,新店尚无盈利能力,苏宁小店的亏损或将继续扩大。为此,苏宁只有通过苏宁国际间接持有苏宁小店35%的股权,这样便能将其剔除上市公司合并财报,既可以降低苏宁小店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保障股东利益,又可以让整体财务数据更加“靓丽”。

苏宁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只有732家苏宁小店,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达4100多家,不到半年就开出3400余家,加上4月份收购了289家迪亚天天,一年净增4400多家。今年1月,苏宁将年内开店目标加码至15000家,资本能否支撑得起苏宁的零售狂奔,更是重重打了个问号。

小店遍地开花,经验不足致亏损


在新零售的战火蔓延到线下后,社区便利店成为各巨头攻占的最后一块阵地。据了解,与京东、阿里的加盟模式不同,苏宁小店全是自营模式。据称,现在4177家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0座城市,20000个社区,15000个社群和6000万用户。配合苏宁小店,苏宁物流在全国新增1000多个前置仓,在融合物流与零售的应用场景后,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商业格局。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苏宁希望通过直营便利店模式,建立和顾客线上、线下连接的入口,从而获取终端流量价值。如今,苏宁小店也确实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自营便利店,主要覆盖在社区、地铁站、医院、学校、产业园这种人口密集,高频消费的场所,确实有成为中国第一的O2O社区小店运行商的潜质。但在这点上,苏宁面临很大的风险。经营直营店的成本其实很高,便利店终端的流量价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日渐增长的地产租金和人工费用。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有专业人士就称:“苏宁小店在商品的结构、品类以及生鲜的冷冻物流及包装上都没有太多经验积累,便利店需要集中配置,如果配送半径太长,那么配送成本就会过高。苏宁发展便利店是一种铺开式、大规模式的发展。这使得它需要在每一个区域里,都拥有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分散门店的运营支持,而这些在需要很高的运营成本情况下,在效率上也还需要达到饱和。”

苏宁便利店最终能否盈利,取决于每个终端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利益价值点,以及苏宁集团为每一个门店所花费的金额,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是负还是正。2018年以来国内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各类新业态层出不穷。不少传统便利店品牌接连陷入关店潮,包括邻家、北京131便利店等纷纷关店,全时也被传因资金链紧张而关门;而互联网巨头们却在积极抢占便利店市场,京东宣布“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后动作频频;近期传腾讯也有意投资便利蜂。目前看来,随着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亏损负债不少苏宁小店要想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小入局社区团购,小店扑朔迷离


在2018年12月27日的年货节发布会上,苏宁宣布切入社区团购市场。2019年1月18日,作为苏宁小店深耕社区的线上服务,“苏小团”APP完成内测正式上线,社区团购服务全面开启。从当下市场发展情况看,就低毛利额的商超品类来说,单一业态的生存压力确实越来越大。因为无论是线上流量成本,还是线下流量成本,都越来越高,如果小店仅靠有限面积空间内陈列的商品来销售,确实难以经营。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社区团购火热,又与社区便利店的用户高度重合,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空间内销售出更多商品。苏宁入局,也成为了必然之选。但苏宁小店作为传统线下便利店,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实现线下自盈利,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水。而苏宁小店却成为便利店行业内的激进者,快速扩张规模不仅会让业绩承压,还存在其他风险隐患。资本青睐下的社区团购,上百家公司上演“百团大战”,首先会带来的就是恶性竞争。通过价格敏感获取到的用户,团长的忠诚度过低,一个团长可能同时为几个平台工作,这样会导致平台的流量不一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苏宁小店在2019年第一季度计划对外招募团长2.5万人,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培养出数量如此众多的KOL,再加上缺乏团购经验,即使赶在第一季度完成目标,速成的团长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随着重量级的各大选手陆续进场,苏宁的优势不再明显,而团长在社区拼团中又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属于稀缺资源,已经培育成熟的团长更是炙手可热,同时苏宁也要面临被挖墙角的危机。此外,为了解决盈利问题,苏宁小店提出了不少关于商业模式的美好设想,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借助集团力量,多做增值服务,在既能解决盈利问题也能提升品牌溢价。按照苏宁集团对零售业务的规划,小店将成为一个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苏宁集团的流量入口。

但目前的本地生活服务细分市场,腾讯和阿里已经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空间,苏宁小店要如何从这两座大山中间辟出一条缝来获取用户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如此重负荷运行,苏宁小店还未盈利再发力苏小团APP,苏宁新零售何时翻身?去年年底,苏宁易购清空了所持的阿里所有股份,合计1316.47万股,净赚141亿。此次苏宁小店团购业务的开展,并没有联合阿里,连APP入口都没有开放。这一系列的举动,也让苏宁与阿里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苏宁收购万达百货,阿里巴巴也投资麦德龙、大润发、银泰商业、三江购物、盒马鲜生、联华超市等,二者在线下扩张的速度可以说是领跑整个行业,双方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线下市场硝烟味越来越浓重。

家电、3C助力也自带问号


渠道下沉、疯狂开店的不止苏宁小店,还有剑指县镇市场的苏宁零售云加盟店。

早在2017年11月苏宁提出“下乡计划”,表示2018年要在三四线市场乃至五六线市场布局3000家零售云门店。主要以家电、3C等为切入点,通过向县乡镇零售商赋能形式实现落地。而2018年度业绩快报数据却显示,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为2071家。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事实上,家电、3C是一个偏标准化的品类,线下销售在最近几年里受电商冲击较大,县镇级别市场的渗透率并不高。在线下主要通过专卖店销售,SKU单一的专卖店业态正面临生存危机,许多乡镇门面经营惨淡,无法吸引年轻人,大多为老年顾客进店咨询,门店客流量极少。

苏宁2018年业绩喜人,被“粉刷”过的数据背后是什么?


2018年3季度,中国家电市场同比下降了5.6%。市场规模的下滑,直接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上的下降。海信电器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9成,长虹、康佳的利润下滑也非常明显。各种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优惠的刺激虽在短期内立竿见影,但效果也小于预期,很难接地气。长期来看,透支了未来消费,终究难挽行业颓势。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较大,为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行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却导致了价格的下降,再加上入买方市场,消费者有很大的挑选余地,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这也是展开价格战的原因。家电产品的库存成本也较高,相对支付昂贵的库存费用,企业更愿意将产品销售出去,多家企业抢占市场的情况下降价不可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使得这种情况恶化。

随着家电市场的相对饱和,而家电行业属于耐用品行业,这将导致家用电器的部分区域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苏宁电器必须面对家电行业饱和后的利润继续增长问题。

其实除了苏宁,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也纷纷对三至六线市场大力布局,意图在市场格局未定的情况下抢占先机。但事实上,相较于一二线市场来说,三四线及县乡镇等低线地区市场并未产生很强烈的反应,尽管同样是开店,但由于区域的复杂性,简单的复制并不可行。

熬过了2018,接下来的2019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