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新冠病毒”肆虐的當口,又有不好的消息傳來——前幾天,關於“大蝗災逼近中國”的消息被轉得滿天飛。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看看這篇公號推文標題:“世紀蝗災來襲,逼迫印巴主動和解!4000億隻蝗蟲逼近中國邊境”。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還有這個:“蝗災預警:4000億隻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

再看看這篇推文怎麼說:“一旦蝗蟲進入中國,後果不堪設想,我們的經濟已經受疫情遭到了重創,不能再雪上加霜了。”(原文如此,應該是文字被病毒感染了。)

震驚不震驚?緊迫不緊迫?害怕不害怕?是不是想起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還有什麼“屋漏偏逢連夜雨”?

稍安勿躁。我可以很負責地說,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蝗災當然很可怕。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在中國歷史上,因為蝗災造成的死亡人數,不會比其他災難包括瘟疫少,要不然蝗災怎麼能和旱災、洪災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自然災害呢?

因為有這麼深的歷史創痛,直到今天,中華文化圈內還習慣用“蝗蟲”或“蝗災”指代某些人或事,尤其突出規模大、掠奪性強等特點。

所以按道理講,如果中國真的面臨一場大型蝗災,那麼,發出這種警告的公號作者堪稱“吹#shao#人”,人們應該感恩不盡才是。

然而,此蝗災不是彼蝗災,此蝗蟲不是彼蝗蟲,這些看似“盛世危言”的推文,不過是危言聳聽,尤其是那些把“蝗災”同抗擊新冠病毒硬往一起扯的文章,用心恐怕不是很好。

2020年確實出現了大蝗災。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全球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蝗災也確實可怕,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FAO表示,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尼亞70年之最。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已宣佈農業生產完全停滯。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蟲與伊朗蝗蟲雙重入侵,創下該國27年未見的蝗災。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印度拉賈斯坦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他邦蔓延之勢。有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始於東非的這場蝗災,確實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謂僅一步之遙”的說法,也不算錯。

然而,就算走過星辰大海,它們的征途,也就到此為止了。

可以這麼說:這些蝗蟲,不適應中國國情,也不應該適應中國國情。

在很多公號文尖叫著對“蝗災”示警的那天,我在中科院動物所研究昆蟲的大學同學發了個嚴肅臉的朋友圈,說此次肆虐多國的蝗蟲種類,“經新疆農大蝗蟲專家鑑定為沙漠蝗”,她感嘆:“有很多網站把飛蝗和沙漠蝗或者別的一些蝗蟲混為一談。在此特別階段,特別需理性分析,弄清造成危害的蝗蟲種類,瞭解清楚其生物學和生態學機制後,再負責任地發表言論。”

她提到的這位專家,是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我後來看到康樂院士接受媒體採訪,簡明地指出了“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上世紀初,有科學家報稱,在我國雲南發現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後的科學家所證實。因此,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基本上是飛蝗造成的。

飛蝗與沙漠蝗的分佈區,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至於“為什麼沙漠蝗不能把分佈區拓展到中國”這樣的問題,就不在本文內解答了。對大部分吃瓜群眾而言,知道一點就足夠:沙漠蝗開疆拓土的野心大概一直都有,但事實是衝擊了千百萬年也沒什麼進展,所以這種努力實現起來一定非常難。

比冠狀病毒出現致命變異都難。

4000億、8000億這些恐怖的數字,也不必太當回事。蝗蟲生起來快,死起來同樣很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有網友開玩笑,說蝗蟲有種你就來,我們這燒烤架、油鹽碟都備好了,正缺食材呢。

就連新冠病毒都不能止住中國吃貨對野味的執念,這心得有多大。

不過,蝗蟲確實一直都在中國人的暗黑食譜上。“雲南十八怪”中有“三個螞蚱一盤菜”,小時候在東北,每年水稻收割季節,也是蝗蟲的收穫季,燒烤油炸,都是美味。尤喜腹中藏卵的母蝗蟲,後來看到林黛玉給劉姥姥起了“母蝗蟲”的綽號,大感違和。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今天北方城市的燒烤攤上,蝗蟲作為食材也害常見。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不只中國,世界各國以蝗蟲為美食的就更多了。

把蝗蟲吃掉以圖抗蝗災的思路,或始於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思路很簡單——你吃我子民的糧,我就吃你的肉。這事兒在《資政通鑑·唐紀》中有記載。需要指出,李世民刺身蝗蟲料理的吃法並不科學,蝗蟲體內寄生有鐵線蟲,生食感染風險很大。

但李世民這種精神值得表揚。像蝗災這種天災,在古代,被認為是國君的統治出了問題,故而上天放出災難來進行懲罰,叫做“天譴”。皇帝在這時候不僅不能甩鍋,還應該下醉己詔,自責“不敏不明”,“無德”,祈求上天的原諒。李世民情急之下吃蝗蟲,還讓記者發了公號,算是正面良性的政府公關。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抗擊蝗蟲,不僅我們人類把它吃掉這一招。2003年,也就是SARS那年的年底,我到西藏阿里地區野外科學考察,趕上據說是20年一遇的蝗災,當地幹部群眾抗擊蝗災不亦樂乎。一路陪我的地區林業局長尼瑪平措跟我開玩笑,說應該從內地運進幾萬只雞到災區,養肥了雞,也吃光了蟲。

2018年看新聞,發現新疆確實有用幾千只雞對付蝗災的操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來這思路應該更早就出現並實踐過。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養雞鬥蝗


相對幾乎不可能出現的“蝗災”,有意以謠言或歪曲暗示的筆法,從危機熱點中獲益,更讓人反感。

危機關頭,人性弱點暴露無遺,在焦慮與恐懼中,人們既怕壞消息,卻又忍不住傾向於取信或傳播壞消息。比如這場蝗災,比如前些天瘋轉的“印度幾千人感染新型肺炎”。

人命關天,利用公眾心理弱點捏造不實信息不當獲利的人,吃的是真·人血饅頭。

你裝作在幫全國人民“吹#shao”,其實是半夜學雞叫。

信了你的邪。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這一波蝗災警報,一文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