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意义不是省钱,而是怼理财销售和自己过得舒服


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个公司资金管理技术非常彪悍,年化十个点,保证无风险,大家都在投,分红天天见(当然,可能那个人说的没我押韵),然后还鼓吹自己是专业理财,那么你大可以认为他只是一个只想着赚提成佣金的销售,该产品质量哪怕背书再强(比如某国企注资,某明星背书),也难以保证你之后会满意。为何?今天我就给你讲一个基础理财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四个账户,让你为自己的理财做好规划,从基础逻辑上防止被销售忽悠。

理财的意义不是省钱,而是怼理财销售和自己过得舒服

什么是四个账户?

简单说,四个账户分别是现金账户、杠杆账户、保值账户和投资账户

其中,现金账户代表着日常开支所用的准备资金,一般可以设置3-6个月开销的数额。杠杆账户是指以小博大,为抵御大风险而设立的保险账户或保障准备账户,一般保额以自身月收入的5%-10%较为合适。保值账户是指存款账户,满足刚需消费及可预见支出的账户,可以设置为收入的50%左右。投资账户是指购买投资理财产品获取高额收益的账户,例如股票、期货、外汇、黄金或房产、PE、信托等产品。

资管公司往往不会建议你做四个账户

说的直白点,资管公司都是为了挣佣金的,所以往往销售都会鼓吹你大力购买理财产品,就是这几个账户中的投资账户

理财的意义不是省钱,而是怼理财销售和自己过得舒服

但是为了理性的打理自己的资产,我们必须抵御住销售话术的狂轰乱炸。就算收益率说的锦上添花,安全性无以复加,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如数归到投资账户之下。

而真正为客户着想做资产配置的公司,往往都会建议客户做合理的资产规划,避免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风险之中,或全购买无风险保障产品中。

但这样的公司真的很少

根本没有钱理财,我怎么可能有四个账户?

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包括我也是基本没有存款。在每月都穷的响叮当的条件下,谈储蓄或保险,这不是扯吗?

理财的意义不是省钱,而是怼理财销售和自己过得舒服

其实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财可理往往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支出的问题。

对于在北京生活的我们来说,一个月一两万的收入大概是常态,但扣除生活必须成本后,一个月可支配的收入可能连三四千都不到。

其实理财不在于数额,而在于习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理财的意义也不是能多赚多少钱,或存下多少钱,而是靠以财产为标志的习惯养成,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所以,我一直认为哪怕你只有三五块钱,你也可以建立不同的账户,一步步完善,让自己财务状况慢慢好转。

如何怼只懂得推销投资产品的销售?

作为拥有交易类产品工作经验的人,我深知风险和收益呈正比这一特点。而当下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越发完善,购买合规产品是第一要务。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投资账户的增值需求,想要购买某种投资产品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先查询公司本身的合规性,然后查询产品的合规性,最后一定要评估好产品的风险系数以及自己对该风险的接受能力。

理财的意义不是省钱,而是怼理财销售和自己过得舒服

然后,不要相信小众领域的所谓新兴投资品,哪怕案例再好看。买的没有卖的精,在这个领域是万年不变的真理。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普遍智商高,捡漏这种事他们不会让外行人知道的。

最后,在四个账户里,关注生活的人更应该关注的是杠杆账户,尤其疫情当下,安全健康超过一切。而奋斗与事业的人,更应该关注的是

保值账户,自己的主要精力应该聚焦于最创造价值的领域,而非作为外行人跟专业投资人去竞争。投资账户,是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的。

而很明显,一开口跟你说“哥,我这里有年化10%收益的产品”的销售,应该不会是这种专业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