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曾经掀起国产美食类纪录片热潮的《舌尖上的中国》中这样说道:“故土、乡亲、念旧、勤俭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似乎从这时开始,滋味与情怀二词成为了这类纪录片的主要基调,

《舌尖》系列在商业上的成功,让国产纪录片因循这样的范式,美食、故事、情怀的元素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仿佛一个中年大叔一遍遍重复讲述相同的青春往事。但我们并不能说这样的模式是错误的,毕竟《舌尖》系列珠玉在前,让国产纪录片收获了一票国际观众,只是在此之后,同类型纪录片少有创新,而《风味人间》在此基础之上,让观众看到了新的元素。


用美食交流文化


《风味人间》中所展现的美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更加注重中外食材之间的联系,以美食为媒介,沟通中外文化。与以往国产美食类纪录片相比,《风味人间》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具备未来在国际市场传播的潜力。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第一集《山海之间》中,从徽州火腿到西班牙火腿的不同制法、中国人和荷兰人对大闸蟹的态度、法国人用奶酪处理的土豆泥和河南人用土豆做的洋芋搅团等等,让观众感受到了同一食材的不同做法的奇妙体验。而不同食材所形成的文化差异的对比更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比如西班牙火腿大师片火腿是一场表演,从火腿上切下薄薄的一片,卷在刀片上送到客人嘴边,西班牙人更注重形式感;但在中国人看来,食物是一种象征,上一年经历了四季腌制的火腿,隆重的摆上年夜饭的餐桌,一家人其乐融融,火腿代表的是团聚。这种人与食物的关系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从而产生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第二集《落地生根》,就主要讲述食材在历史长河中“漂洋过海”的旅程。澳门经典美食“非洲鸡”的腌制酱料来自世界各地,汇聚地中海到好望角、印度洋到东南亚的食材,一道菜品囊括了世界各地的文化,这种多元的味道表达了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主题——美食,是一门世界共通的语言。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东方气质”打造国际化品牌


相较于《舌尖》浓厚的人文情怀,《风味人间》在中国式“人情味”的基础上更体现了一种科学气质,这种科学气质为该片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而相较于海外制作出品的纪录片,《风味人间》又具备了独特的东方色调。探索频道、BBC等制作的纪录片尽管带有一定的英美文化的色彩,但是是以一种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呈现,表达的是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而《风味人间》代表的中式纪录片的风格,是充满人情温暖的暖色调,这是对中国人市井乡野生活的一种提炼,从而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东方独具的美学特点,如果说《舌尖》系列开始探索现代中式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而到了《风味人间》这里,东方符号开始定型,这种独树一帜的暖色调纪录片作品,将逐渐定位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的风格,从而进一步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国际竞争力。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高质量的视觉语言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风味人间》在拍摄技术上也有了创新,片中使用了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高科技”的拍摄方法,让观众看到用肉眼观察不到的食物变化的细节,丰富了视觉体验,也增添了该片的科学色彩。与此同时,充满科技感的显微摄影、清晰的画面、严谨的镜头语言也表达了导演及摄制团队的诚意,这也是该片一开播便收到广大网友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一集《山海之间》台湾父子镖旗鱼的情节中,弹幕网友纷纷评论这一组画面拍出了电影的质感,台湾最年轻的镖鱼手卢旻易站在船头手拿捕鱼叉,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追逐猎物,犹如海上的王者,不难让人联想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风味人间》第二季“喂”你而来!


在国产美食类纪录片层出不穷、日趋雷同的情况下,《风味人间》并没有完全打破固有模式,但美食宏观的视野、创新的拍摄技术、对人间风味的深入探寻,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纪录片更高制作水平的可能,我们期待,在经过国内市场的检验后,以《风味人间》为代表的国产纪录片可以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


有了第一季的成功,原班人马出品的《风味人间》第二季即将回归,4月“喂”你而来!腾讯视频全网独播。采用更轻快的拍摄手法、更精巧的故事设计和更年轻的解说方式,8集正片,每集只聚焦一种食材,讲述人类在不同生活方式中对食材的处理。寻味半生,归来才知 #人间至味在身边#,家家户户的烟火气是最温暖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