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哪个女性角色命运最值得同情,为什么?

识海泛舟


《红楼梦》深处多悲歌,曹公笔下的女性们大都拥有悲伤的结局,或许因为她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因为她们的生活,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反正大家各自都拥有不同的悲伤。即便优秀如宝钗和黛玉,她们的命运同样都有无法言说的悲伤。

《红楼梦》中大概了写了四百多的女子,其中最想说一说的人还是迎春,她生命中有三重悲伤,这些悲伤促使她的结局成了悲剧,看着她知道她不好,可还是悲从中起。

第一,迎春身为贾府的二小姐,却从小过着无人疼爱的生活

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可是她却从小过着无人疼爱的生活。邢夫人并不是迎春的母亲,她自是嫡母可是她除了会教训迎春之外从来都不曾真的好好照顾过她,据她所说当年迎春的母亲也是很得宠爱的人,那么小时候迎春的生活或许还不错。可是自从她生母走了以后,迎春恐怕也就再也没有感受过温暖了。

迎春的父亲贾赦是一个对迎春不管不问的人,整部剧中从未看到过他与迎春说过一句话,迎春在贾政院子里住,可是他从来没有管过迎春。贾琏是迎春的哥哥,王熙凤是她的嫂子,可是这两个在贾府当着大管家,他们可以帮助很多人却从未关心过迎春。

可以说迎春的家人从未关心过她,迎春在王夫人这边长大她也没有得到过什么关爱。贾母有太多聪明伶俐的儿孙需要疼爱,迎春不能得到贾母喜欢,王夫人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迎春基本上就是处于一个无人疼爱的状态。

这样环境里长大的迎春能够长成一个善良温柔的姑娘,已经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了,因为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充满戾气,温暖依旧的她就已经很好了。

第二,迎春随波逐流的生活,永远将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

迎春因为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关爱,所以她也没有主见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她觉得自己不重要也不要被重视,所以她一直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永远都将命运交付到别人的手中,这样的她处处都受到伤害。

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可是她的下人们从来都对她没规矩,看着邢岫烟被欺负的样子,其实迎春也过得并不如意。迎春的奶妈会偷偷当了她的首饰去还赌账,她的奶嫂子可以诬赖她多用了她的钱,其他的下人们同样可以放肆和没规矩。迎春虽然是主子,可是她不仅管不住下人还反而会被他们看不起和欺负。

迎春的不出色家里人也同样不看重她,众人所酒令偏偏只让她开始出错;贾母让探春和黛玉等出去见南安太妃唯独只是落下了她;贾赦从来不关心她,只是将她许给中山狼孙绍祖就完了,甚至都没有好好考察孙绍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迎春的婚后生活是否安好,贾赦对迎春一点都不在乎。

迎春面对生活和出嫁这两件大事她从来都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别人要她怎样她就怎样,这样随波逐流的生活让她陷入很深的被动之中。黛玉曾经告诉过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可是迎春听懂了也不照做,所以她的生活就被自己陷入困难之中。

第三,迎春发出对生命的挣扎,可是却没有人愿意为她做主的无奈

迎春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其实不是前边多犯国的错,而是当她发出生命的反抗意识时,却已经没有人愿意为她做主了,甚至于她自己也放弃了反抗和挣扎,随着生命的慢慢的沉寂。

迎春的婚后生活一直都被孙绍祖欺负,当迎春回到贾府哭诉的时候,王夫人听着心疼迎春,可是她却不愿意帮助迎春,还让迎春自己认命。迎春本来就很难得的会想要和命运抗争,如今被王夫人拒绝迎春就放弃了所有的作为。她不仅没有自己将遭遇告诉贾母,而且自己也不愿意主动去反抗孙绍祖谋取生活的宁静。

迎春发出生命的抗争是好事,可是她放弃挣扎就是最大的悲伤,她放弃了自己孙绍祖就会照样的欺负她,她没有了求生的意志,所以出嫁才不过短短一年她就去世了。

总的来说,迎春她的死让人无限感伤,因为她只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昨天还能回味她的音容笑貌,可是转眼之间她就消逝了,这样的感慨无关身份,只是出于对生命的惋惜。迎春的死很不值得,她的生命本该有更多的可能,可是如今却什么都没有了。从迎春的身上能够明白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积极努力的生活,路不平则鸣,外界的伤害永远都不会少,如何求生,如果更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



小说红楼


《红楼梦》中的女性命运都是悲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群芳碎”,只有“都”值得同情,而不是哪个女儿“最”值得同情。

仅从第五回宝玉梦中看到的“薄命司”册子里写的这些女性来谈谈吧。

一、又副册

1.晴雯

晴雯是荣国府丫鬟中最美丽的,聪明伶俐、单纯直爽。明明与宝玉清清白白,但被人造谣诬陷为“狐狸精”,再加上眉眼有几分像黛玉导致王夫人的厌憎。在病中被撵出去,直着脖子喊了一夜的娘后死去。

每次读到这里都不禁泪目,这个十岁就被卖为奴隶的聪明美丽、自尊自爱的女孩,临死之时是多么想重回母亲温暖的怀抱啊!

2.袭人

袭人因家里穷被卖入荣国府为奴,为了生存下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服侍主子。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存着“争荣夸耀”的心思,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宝玉妾的位置。

她可谓费尽心机,讨好王夫人,站队薛宝钗,排挤晴雯,规劝宝玉走正路以保证自己的未来。

但是,这个一心想摆脱贫贱生活的女子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嫁给了贱民——优伶蒋玉涵为妻。

她所渴求的一切都离她而去。

二、副册

副册中的女子,宝玉只看了香菱的判词就丢开了。

香菱原名甄英莲(真应怜),原是苏州乡绅甄士隐(真事隐)的独生爱女。仆人霍启(祸起)带她观灯时被拐子拐去,由此开始了悲苦而短暂的悲剧人生。

假如她被冯渊(逢冤)娶进家,可能会拥有虽然远离父母但不失平静安稳的小日子。但不幸被薛蟠夺去做了“呆霸王”的房里人——侍妾。

她在大观园曾拥有一段离开父母后最快乐的时光,跟着黛玉学诗,与众女儿一起联诗,沉浸在诗歌美丽的文学世界里。真是身处黑暗而心向光明,可爱复可叹!

薛蟠娶了悍妒之妻夏金桂之后,香菱的命运跌入了深渊。“自从两地生孤木(桂),致使香魂返故乡”,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甄士隐故事是贾府故事的缩影。甄英莲作为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她的悲剧人生也是红楼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三、正册

1.黛玉:堪怜咏絮才

黛玉是作者饱含感情、倾力创造的痴情才女形象,是金陵十二钗之首。

黛玉前世为仙界绛珠草,为还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转生为林如海、贾敏夫妇爱如珍宝的女儿,六岁之前享受过世上最好的父母之爱。

她是宝玉的挚爱,也是作者的最爱。

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堪怜咏絮才”“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貌似小性刻薄,实则温情宽厚。

经过与宝玉三天恼了两天好了的不断试探,宝玉告诉她“你放心”,她果然从此放了心,收起所有的尖刺,拥有了那个时代最美的爱情。

但是,木石前盟遭遇了金玉良姻。

虽然外祖母满心想成就两个玉儿的婚事,但是毕竟年龄老迈。在贵妃母亲王夫人的抵制下,在筹谋已久的薛姨妈母女的围追堵截下,贾母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黛玉的心灵饱受煎熬,病入沉疴,终于泪尽而逝,永别了她的爱人宝玉。

2.宝钗:可叹停机德

总有人说“钗黛合一”,怎么可能呢?虽然宝钗同样美丽而有才华,但“可叹停机德”就是作者给宝钗的定位。

“停机德”是《列女传》中乐羊子妻的故事,这个妻子为了激发乐羊子成名成功的壮志不惜剪断快要织成的布匹,刚进家门的乐羊羞愧而走。

这个妻子固然是规谏丈夫追求成功的所谓贤妻,但从感情的角度来看,毋乃太无情耳!远归的丈夫连一点温情也没有享受到又被迫远行了!享受几天家庭的天伦之乐会从根本上影响事业的追求吗?

显然,这个妻子更重视“夫贵妻荣”的未来荣耀。而作者用她来比况宝钗,其中的批判意味不言自明。

自从薛姨妈抛出“金玉良姻”,宝钗一来体贴母怀,为了薛家的家族利益献出自己;二来宝玉门第高贵、人物俊美、细心体贴,是难得的婚姻人选。虽然宝玉反对科举、厌恶仕途经济,令宝钗不满,但宝钗觉得自己会规谏宝玉走上正途。

为了实现金玉良姻,虽然明知宝玉心里只有一个黛玉,明知宝玉反对金玉良姻,宝钗仍然苦心孤诣,全力谋求。讨好贾母、迎合王夫人、拉拢袭人、拉拢湘云、骗取黛玉的信任等等,不一而足。

出于对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同情,作者用深隐的笔法写出了宝钗“举止娴雅”“品格端方”“罕言寡语”“藏愚守拙”标签下的热心富贵、虚伪矫情、冷漠无情的真面目。

然而,所有的筹谋苦心尽付东流,贾府抄家、宝玉出家,金锁没锁住宝玉,反而禁锢了宝钗的一生。

宝钗只能“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地煎熬下去,内心应该充满无尽的悔恨吧。

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封建制度把她限制在深宅大院,才华智谋只能用来争夺无爱的婚姻。对此,作者只能发出“可叹”的感慨!

3.元春

荣国府唯一嫡女,贾母悉心教养的元春,自从被送进“不得见人”的深宫,就陷入了貌似荣耀、实则悲苦的命运漩涡,直至突然死去。

元春所作谜语的谜底是爆竹,乃一响而散之物,“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两句即映射出元春骤贵骤亡的情形。

从【恨无常】曲词“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可以知道元春是突然死亡的,去世之前甚至来不及见家人一面,只能以亡魂托梦的方式来告知父母“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退步抽身早!”

元春为何要向爹娘示警退步抽身?只能是因为元春之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杀死的,她知道自己的死亡必然祸及家族,希望父母能够及早抽身退步以避祸。

元春画册里画有一张弓,这张“弓”一击两响,既指元春身在后宫,又指元春死于“弓”所象征的斗争。而判词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也暗示出元春死于两股强大势力的争斗,鉴于元春后妃的身份,能导致元春死亡的只能是围绕着皇权展开的统治者上层之间的政治斗争。

元春之死的具体方式,很多证据都指向“缢死”,即被吊死。【恨无常】曲词中的“荡悠悠”正是被吊死的情状,而“眼睁睁”更进一步写出元春含冤而死、死不瞑目的慘景。

作者在多处将元春与杨贵妃建立起某种联系,不仅封号都是“贵妃”,还有戏曲《长生殿》,还有宝钗反击宝玉时说的“我倒像杨妃,可惜没个好兄弟好哥哥做得杨国忠的”这句话,言外之意即指元春和宝玉。

而杨贵妃就是在马嵬驿兵变中被唐玄宗下旨缢杀的。

这位美丽的女子,十几岁进入深宫,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最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无声飘零……

4.探春

探春虽是人品不堪的赵姨娘所生,但这位“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三姑娘,是那样的疏朗大气,那样的自尊自重,那样的渴望走出令人窒息的深宅大院、去外面的世界建一番事业!“如果是个男子,我早走了!”这沉痛的呼声隐藏着多少愤懑不甘啊。

小说中探春最出色的两次表现一是首倡海棠诗社,一是大观园改革。前者显示出探春高雅的志趣,后者显示出探春强烈的家族使命感。

这个庶出的女儿,她不懦弱、不畏缩,她多么想为家族的振兴尽一份力。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她难逃和亲——政治联姻牺牲品的宿命,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远嫁藩国,从此故园难再见,亲人永分离!

探春是走出了荣国府,但不过是从一个深深庭院走向另一个庭院深深,但那里没有她最爱的秋爽斋。

爱情、亲情、友情都不属于她,命运的小舟飘摇于汪洋大海,最终,连“各自保平安”也成为妄想!

5.湘云

湘云襁褓中父母双亡,自幼是个孤儿。好在姑奶奶贾母怜爱她,经常接她在身边生活。

若说青梅竹马,她与宝玉的情谊早在幼儿时便开始了。那时贾母身边有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迎春讷于言,惜春太小,爱说爱笑的湘云与快人快语的探春是宝玉儿时最好的玩伴。

黛玉来了以后,少女湘云直觉感到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宠爱都转移给了黛玉。小小的姑娘哪里懂得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她的小小醋意都发到了黛玉身上。

其实,由湘云的大说大笑、直言快语的性格可以看出她在史府的日子没有那么难过,一个被漠视被冷落的孩子是不可能这样意气风发的。只不过她更喜欢在贾母身边无拘无束的生活而已。

湘云、黛玉月夜联诗以后,再次同榻而卧,坦诚相见,终于成了真正的知心密友,湘云和黛玉都拥有了真正的友情。

湘云也拥有了足以弥补幼失父母的美满婚姻,“厮配得才貌仙郎”,但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丈夫早亡,湘云守寡。

在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之后,湘云又哪里会有好的结束呢?

6.妙玉

妙玉自幼多病,须得出家病才能好,买了许多替身都不行,最终还是出家为尼了。

她本来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并非自愿出家,在踏进寺庙的那一刻,痛彻心扉。

由于豪强的逼迫,妙玉只能托身大观园栊翠庵以避祸。在这美丽的园林里,妙玉不但可以继续过着精致无比的生活,以历史名人之茶具、以梅花雪为水烹茶,将黛玉都比成了大俗人;还有了偷偷爱慕的少年郎,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将拜贴悄悄放在怡红院门外,在宝玉乞梅时亲手剪了与他。

但这清净美好的生活终究是一场不得不醒的梦。

贾府倾覆之后,茫茫天地间,哪里有妙玉的容身之处呢?一块无暇美玉终陷淖泥中。

7.凤姐:凡鸟偏从末世来

凤姐将“八面玲珑”演绎到了极致。

她伶牙俐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大家都爱听二奶奶说笑话;她情态多变,时而热情似火,时而冷傲如霜,逗得人抓耳挠腮;她治家理事,作者赞“裙钗一二可齐家”;她贪权敛钱,不怕阴司地府报应,我说行就行;她真心疼爱小姑子小叔子,在大观园另设小厨房,连瞧不上眼的婆婆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也怜她贫苦加以周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凤姐,荣国府的笑声将少去一大半,而《红楼梦》一书将减去多少光彩?

但是,好像风光无两的凤姐,遭到了来自风流浪子贾琏的连续暴击:女儿巧姐出天花时贾琏在外书房交接了多姑娘;凤姐生日那天居然把鲍二家的弄进了凤姐房中;在小花枝巷偷娶了尤二姐,直接喊二奶奶,把凤姐一笔抹倒;不开眼的公公又赏赐了风情泼辣的秋桐。

每一次,凤姐的心都在滴血!

也是自幼相识相爱的良人,渐行渐远了……

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又得了血山崩丧失生育能力,而贾琏不管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怀着男胎的尤二姐坐等凤姐死了上位……公婆不喜丈夫不爱,看着年幼的巧姐,凤姐觉得自己被逼到了绝境。

借秋桐之手除掉尤二姐又怎么样呢?夫妻彻底决裂,“一从二令三人木(休)”,那个言笑晏晏的少年郎终于翻了脸变了心。

贾府大厦倾倒,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只雌凤啊,看看你脚下的冰山,家族、权势、财富……到头来,什么也靠不住啊!

8.迎春

迎春的存在感太低了。

她也是庶出的女儿,亲娘早死了。

亲爹只知道喝酒玩丫头,继母从不关心她,贾琏凤姐好像也想不起她。

贾母眼中只有两个玉儿。

她好像隐形人一样,没有黛玉的才华,没有宝钗的圆滑,没有探春的英气,湘云听说订了一门好亲事,就连年龄小的惜春也是宁国府的嫡小姐……

也好,她不与任何人比不和任何人争,无事下下棋、读读《太上感应篇》,倒也落个清净。

亲爹贾赦拿了孙绍组的银子没办成事,无钱还。这时候想起迎春了,是的,女儿不用来抵债还有什么用?

迎春知道,反抗是没用的,自己的婚姻决定权在父亲手里,连祖母、叔父都管不了。

可是,孙绍组觉得自己亏了,这样一个不解风情的二木头哪里值五千两银子呢?

受尽羞辱的迎春绝望了,她要回缀锦阁住几天,重温为女儿时的旧梦。

然后,跟大观园作别,默默地,赴她的死地,虽然不愿,虽然不甘。

9.惜春

关于惜春,作者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为刘姥姥画大观园,二是撵走入画,断绝宁国府。

这位心冷意冷的四小姐,表现得异常绝情。是的,她如何不冷?她必须住在暖香坞才觉得温暖些。

她的冷和宝姐姐的冷不一样:宝姐姐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太热了,必须用“冷”和“香”压制着。

而惜春是真地觉得这人间太冷!母亲去了,父亲求仙去了,抛下幼小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哥哥嫂子把她扔给奶娘、丫头,只有老太太可怜她,接到身边养着。可是,她太小了,哥哥姐姐们都不带她玩,只有入画陪着她,只有画笔陪着她。

可是,搜检大观园时从入画那里搜出一包值钱的东西,虽然入画说是东府里赏给哥哥的,自己替他收着。但是,还是让尤氏把她领走吧,她不想跟东府有任何牵连,来自东府的东西也不行。关于东府,风言风语太难听,实在让她寒了心。听说东府里只有大门口的石头狮子是干净的,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她愤怒到无法自已,东府,只要自己活着,是一步也不会去了。

入画,你还是走把,你陪我的时间最久,是我的尘缘,我要断尽一切,到尼姑庵去。

10.李纨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自幼只让她看《列女传》《贤媛集》,是照着贤妻良母的标准培养的。

嫁了荣国府二房嫡长子贾珠,贾珠是学霸,十四岁就中了秀才。父亲就是欣赏他的才华才答应了这门婚事。将来中举中进士,眼看着夫贵妻荣,真是好姻缘。

可惜,贾珠突然死了,她的生活马上日月无光,空空荡荡。

好在,还有儿子贾兰,生活还有个盼头。

虽然她失去了管家大权,每天除了操心儿子就是陪着小姑子们读书、针黹女红。但老太太可怜她寡妇失业的,月钱跟老太太一样,二十两,年底份例双份,还给了地收租子。但是每每看到琏二奶奶前呼后拥地颐指气使,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失落。

贾府败落了,可李纨是节妇,朝廷特赦了,倒也没受什么连累。儿子贾兰也争气,终于给她挣来了诰命夫人的凤冠霞帔。只是不知道是怎么了,贾兰也和他父亲贾珠一样短寿,李纨连儿子也失去了。

青年丧夫,老年丧子。守了一辈子,熬了一辈子,到了了还是自己一个人。

李纨觉得自己的命真的太不好了,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11.巧姐

巧姐太小,在小说前八十回里没有几个露脸的机会。巧姐的故事是贾府败落的一个尾声。

只有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有次互动,佛手换了香橼,注定了她与板儿的缘分。

巧姐本来是赫赫扬扬百年国公府的嫡小姐。

奈何其生也晚,尚未成年,就赶上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悲剧。母亲凤姐死了,这个要强了一辈子的女子连自己的女儿也护不了了。父亲贾琏下狱了。自己正栖惶无依,又被“狠舅奸兄”王仁、贾芹或贾蓉卖进了青楼。

幸亏当年母亲凤姐的一念之善,接济了来告帮的刘姥姥。姥姥虽然年龄高大,听闻贾府抄家的消息后,还是和板儿赶来了,变卖家产赎出了巧姐。

贵族少女巧姐没了,乡村多了一位气质高贵但眉目含愁的“村姑”。

那个家是再也回不去了,姥姥和板儿是母亲留给自己的救赎。

此心安处是家乡。

12.秦可卿

秦可卿的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

一个五品官员养女,因为实在生得太美,嫁进了宁国府做了少奶奶。

没想到,命运给的每一份礼物,暗中都标好了价格。

公公贾珍是个荒淫无耻的禽兽,丈夫贾蓉是个懦弱无能的爹宝,不对,他爹根本不把他当人看,大庭广众之下让小厮照脸啐他。

秦可卿成了公公的禁脔,她只有两条路,一是反抗而死,可是自己还这么年轻,花朵一般的年纪;父老弟幼,父亲的养育之恩还没报答,弟弟秦钟的未来还需要宁国府的助力。

要么忍耻苟活,说不定公公哪天良心发现放过自己。可是,内心倍受折磨,尤其是月经俩月没来,她以为怀了孽种,终于病倒了。

可是张先生说不是怀孕,去了一块心病,吃药调养,她慢慢好起来。

没想到公公再次伸出魔爪,而且被婆婆尤氏撞破了。

最后的遮羞布被扯开了,再也不能自欺欺人地苟活。实在没脸再活下去,她已经心力交瘁,而梁上的白绫在向她招手呢。

在写给秦可卿寄存灵柩这一回中,回目里出现两个地名:铁槛寺、馒头庵。它们出自禅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千年常存是痴心妄想,每个人的终点都是一个土馒头。这是佛家的世事无常观念,以此来观照秦可卿的命运,甚至贾府的命运,谁能逃得脱命运的轮转呢?

落花流水春去也,诸芳散尽了无痕。


潇湘竹48


我认为《红楼梦》里众多女性角色中贾元春的命运最值得同情。

为什么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为贾府的荣华富贵的继续,贾元春从小孤苦伶仃被安排进宫做女史。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与哥宝珠,弟宝玉同父同母,与弟贾环,妹探春是同父异母。

贾元春十多岁进宫做女史,二十三岁左右做凤藻宫尚书(后宫文化工作的秘书长),后封为贤德贵妃。

再看此时宁荣二府中众小姐们,众公子哥们,活动于温床之中,吃饭穿衣有人侍候,整天游园品茶,吟诗作对,春看花,秋赏月,打情骂俏,无半点精神负担和压力(即使有都是其个性因素决定自找苦),自由自在。

再看那些丫头侍女们,虽无地位,无人权,但整天陪吃陪玩,与小主人们嘻嘻闹闹,相对来说也有愉快的时光。

而此时的贾元春离开温暖的家和众姐妹兄弟,离开父母与疼爱她的奶奶,一人孤苦伶仃逼迫被安排进宫做女史,与无血缘关系,无亲情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还得做事,做迎合皇后和众贵妃口味的文化之事,稍不注意,就可大难临头,祸及贾府。一个本该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女孩,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继续(贾府的荣华富贵始于宁荣二国公的军功),葬送了花一般年华的快乐,是多么的可怜呀!

二.贾元春皇妃婚姻无真爱,外表风光,骨子里头还不如农家之女自由快乐。

我们可先从元春的封号里得出答案,贤德贵妃,贤即贤才,封建社会往往把贤与才联在一起,如同现代人把文史统称为文化一样;德就是封建社会里的三从四德。可见皇帝是看重贾元春的才华和品德,而不是看中贾元春的人和颜色(尽管贾元春很漂亮,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不是象李隆基看中杨贵妃那样,三千佳丽独宠一人,爱得死去活来。

其次,根据帝王后宫地位与权力常规,先东宫(正宫),后西宫,然后才是众贵妃,后面还有昭仪,婕妤,才人……。而贾元春这个贵妃又能排在第几?就不得而知,所在后宫众女人中表面一堂和气春风暖,内里互相明争暗斗是无宁日的,皇帝宠爱的,地位高的皇后总是得势的。而象贾元春这样的贵妃在宫中是会受到打压和排斥的,有可能不敢说错半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是痛苦不自由,无爱的,正如白居易诗中所云:“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贾元春宫中生活不自由、无真爱、痛苦,我们可从《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找到答案。

贾府大观园建成后,元春省亲,时间只有不多的六七个小时左右,整个过程是伴和着眼泪。先是贾母欲跪迎元春(行君臣之礼),贾元春满面留泪搀扶着贾母与生母王夫人,三人互泣;邢夫人,嫂李纨,表姐王熙凤,妹探春,迎春,惜春等在场皆流泪,此时贾元春含泪劝慰;贾府众男眷包括生父贾政在凤帘外跪拜,贾元春在帘内带泪向其父贾政问安又是一哭;最后搂着小弟贾宝玉交谈仍是含着泪水。这里的“哭”一面是长久没与家人见面,骨肉分离之念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背相倾诉后宫生活凄苦,高处不胜寒啊!

三.贾元春惨烈之死。

在《红楼梦》第五回对贾元春的判词里可得她的死是惨烈的,是可怜的。

判词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从第四句可以看出,贾元春的死是惨烈的,不是平静而死,那虎兕是两种凶猛的野兽,凶恶的猛兽相逢会有好的场面吗?在这种可怕的环境中该回到她该去的地方(下地狱),隐射贾元春死是遇凶而死,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贾元春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贾元春一生被剥夺美好的少女生活;青春年少时在受惊害怕、无自由无真爱中度过;又在鲜花盛开的年华中惨烈死去。确实令人同情她不幸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