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的利弊,該如何抉擇?

隔代育兒,顧名思義,隔代的老人幫忙照顧撫養小孩,比如爺孫等。隨著社會發展,物價飛漲,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普通的家庭不得不為了生計問題,外出謀生。對於有孩子的家庭,特別是孩子比較小的情況,外出謀生意味著孩子可能要成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幫忙照顧,這其中有很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讓年輕的父母艱難抉擇。這是很多普通家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但是對於隔代育兒,網上評論大都不太認同,對隔代育兒這種育兒模式不認同,對老人思維跟不上的不認同,對很多現實問題的不認同,比如代購,確實這中間的代溝問題不太容易解決,而且對孩子影響較多。但也有一部分人認同,認為老人能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年輕人交不了,而且老人作為過來人,比自己瞭解的多。對於這兩種情況,我覺得只有經歷過的人更能體會。 

隔代育兒的利弊,該如何抉擇?

不認同隔代育兒

張小姐:

我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和丈夫一起在外打工掙錢養家,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著。雖然輕鬆了一些,但是操心的事情卻更多了,特別是孩子。孩子爺爺奶奶平時在家比較慣著孩子,買吃的、買喝的、買玩具,只要孩子開口,大多數時候都順著孩子。考慮到我們不在身邊,物質上滿足孩子,讓他開心一點,也就沒有多想。但是這兩年,我們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幼兒園的老師經常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欺負同學,好幾次都差點要轉園了。我們每年過年回家,孩子不跟我們親近,而且容易發脾氣、頂嘴。照這樣下去,真不敢想象以後會怎麼樣。但現實我們還要考慮要不要儘快回去,可是回去後經濟上就成問題,爺爺奶奶早就下崗了,實在愁。

陳小姐:

我們家寶寶已經過了4歲了,女孩,爺爺奶奶身體不好,我是獨生子女,父母身體健朗,所以寶寶由外公外婆幫忙帶著。我和老公一起在外打拼,起早貪黑的做小生意,只為了能早點存到足夠買房子的錢就回老家。但是寶寶上幼兒園後的事,讓我懂了心思早點回去。我們是在寶寶2歲的時候外出打工的,當初離開寶寶非常不捨難過,但也狠心出來了。但也就是那時候開始,慢慢發現原本活潑的寶寶開始變得悶悶的,不太愛說話。外公外婆平時多喜歡帶孩子出來玩,但孩子興致也不高,以為是見不到媽媽不高興,慢慢就會好。但是隨著後來上幼兒園後的一些事,讓我不得不開始著急了。寶寶在幼兒園裡,不太愛和同學一起玩,總喜歡一個人坐在旁邊低著頭,而且經常尿褲子,老師看著擔心,跟我們打過好多次電話。我們意識到有些錯誤決定已經對寶寶造成了傷害。

認同隔代育兒

李先生:

我有一個4歲半的女兒,2歲後由爺爺奶奶幫忙照顧撫養,孩子從小就乖,但是也活潑好動。我們夫婦二人在一線城市賺錢存錢,爭取早日回老家近一點的城市買房子和寶寶一起生活。二老辛苦幫忙帶孩子,我們可以一門心思的掙錢,但是我們每隔幾個月會有一個人回去看看孩子,每半年我們一起回去一次,每天和孩子視頻,聽孩子講每天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定期我們會根據自己視頻看到的或父母說的孩子的一些變化,給二老交流意見。老人比較理解我們的意見,對於不懂得問問我們後,自己在手機上找問題了解。比較注意孩子言行舉止,二老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從來不慣著孩子,但是也從來不打罵她,錯了就改,對的給予鼓勵。孩子過的很開心,也很懂禮貌,勤快,奶奶教的東西都能學會。我們倆很知足,很感激老人的辛苦付出,也越發想早點回去。也計劃歸家的日程。

  同樣的撫養模式,確實不同的成長曆程,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對於隔代育兒是否靠譜的問題,眾說紛紜。其實說不上靠譜或不靠譜,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氛圍,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養成不同的習慣,是和這個家庭環境、家庭裡的成員以及相處模式、教育模式密不可分的。

隔代育兒的利弊,該如何抉擇?

孩子太小的時候,本就不太適合和父母分開,如果現實問題一定要分開,是一定要和老人做好細緻的溝通。老人思維跟不上時代需要,教不了孩子什麼有用的知識,但是可以儘可能養成孩子好的生活習慣,能基於此其他方面也注意培養孩子當然更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父母無論如何再忙,儘可能的多抽點時間回去陪陪孩子,或是將孩子帶到身邊生活一陣子,也好過很長時間的分離。孩子的性格健全,安全感形成等等很多都在上學之前,錯過了,可能後期做再多努力也彌補不回來。

關於隔代育兒的問題,你們有什麼觀點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