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疫情有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近日,关于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外资撤离中国的话题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对此,新京报发表社论称,对此大可不必担忧,部分外资撤离中国的案例一直就存在,企业有去有留,是正常现象。当一些外资撤离中国时,同时还有其他企业“走进来”。

而从以往经验来看,所谓“外资撤出中国”之类的说法,本身信息就虚虚实实,真假难辨。这次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三月初国内股市反弹,欧美股市下跌,中国成为国际资本避风港的说法开始盛行,因为A股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位,国内疫情又得到了较好控制,而欧美的疫情却失控了。但截至目前,美国的新冠确诊人数仍在创新高,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但全球资金却大规模流向美国。

到底谁是避风港呢?应该如何应对疫情对身处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冲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文表示,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都符合经济学原理,“去中国化”应该是一种妄想,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迅雷称,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都符合经济学原理,其目的是发挥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降低全球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顺全球化的具体举措,就是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等。

我国能从加入WTO之后很快跃升为全球商品贸易第一大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制造业的全面开放,从2018年开始,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和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如今,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顺利推进,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看后者仍是当务之急。李迅雷认为,应该尽快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结算中的比重。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很多国内在海外留学、务工人员及部分华裔都纷纷回国,海外投资步伐也放缓,故疫情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推进。

在政策的执行层面,李迅雷建议把落实效率尽快、切实提高。从历史的长河看,科技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极大便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支持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逆全球化会让欧美日的众多跨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因此,李迅雷认为,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开放度、放松管制、完善诚信体系等,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

从人均GDP来看,李迅雷表示,我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还会进一步上升,而欧美等国的份额大概率是下行的——中国经济是从1980年后步入上行期的,从历史规律看,这个过程可能持续100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因此,“去中国化”应该是一种妄想。

李迅雷建议,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想方设法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而这方面,除了政策优惠外,更要依靠深度改革和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