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效应”对培养青春期孩子是有益的

“异性效应”对培养青春期孩子是有益的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将男女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劳动,发现两个小组的纪律都比较松散,劳动效率低,男生追打现象严重,女生懒散无力。后来将男生、女生混合分为两个小组,情况就大有改观:两组同学劳动热情高涨,互帮互助,自发开展了劳动竟赛。劳动结束时,同学之间还打趣地说:“今天的活儿干得可真快啊!”

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异性效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与异性朋友结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使其更敏捷、更加活跃。有男女一起参加的活动,一般人会感到心情更愉快,表现得也更起劲、出色。

“异性效应”对培养青春期孩子是有益的


“异性效应”对培养青春期孩子是有益的


所以,父母们并不要过度排斥男女一起参加活动,反而要顺势利用“异性效应”来培养孩子。因为“异性效应”对培养青春期孩子是极其有益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异性效应”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往往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计较点滴得失,好间、好动、好想。当然也有的男孩粗暴骄横,逞强好胜。女孩往往文静怯懦、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灵活、委婉,让其与异性同学交往,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更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

男孩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强;女孩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就可以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念互相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3.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青春期,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孩子们往往会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也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某班的宿舍卫生总是搞不好,不少学生不叠被子,床铺弄得乱七八糟,老师想了个办法,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床上贴上名字,检查卫生时,男学生检查女生宿舍,女学生检查男生宿舍。由于谁也不想在异性面前丢丑,因此宿舍卫生大为改观。

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这种相互激励就成为男女同学发展的动力和“促进剂”如果父母们意识不到与异性交往的这种积极作用,味将鼻性交往认定为有害的、可耻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当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妈妈不妨顺势利用“异性效应”的积极作用来培养孩子,同时也向孩子传输正确的异性相处观,让孩子坦然地、正当地、很好地与异性相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