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你们的方向上有千万颗恒星。如果回答,发射源将被定位,你们的行星系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这是1979年,在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红岸基地首领叶文洁偶然收到了来自半人马座三星的无线电波。

时间来到2016年。

“中国天眼”FAST一开机就收到1351光年外的一颗脉冲星的可疑电磁信号,这很可能是地外文明将信号伪装成脉冲星,以免暴露自己的位置。

对此,霍金发出郑重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这和《三体》科幻小说的情节简直如出一辙!

难道科幻小说会成为现实吗?为什么不能?

1993年科幻片《越空狂龙》中,首次出现了防止集体腐化的冷冻装置。2017年,中国完成了首例零下196度人体液氮储存。

1997年《蝙蝠侠》无人驾驶汽车抢尽风头。2014年,上海地铁十号线便开启了无人驾驶技术。

——上述“中国天眼”FAST,即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工程,便是现实版《三体》的红岸基地”!

“中国天眼”FAST的落成震惊了世界。然而,他的建造者却说:“我特别不希望被人记住”。

他就是南仁东。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这一切要从1933年说起。

1933年——梦想开始的地方

1933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特别激动,马上脱口而出“我也想建一个”。

一句话,一秒钟。

然而,为了实现这句话,他用了整整23年!

南仁东是有梦想的人。他从小就喜欢到山上看星星,中学时期他就提前自修了全部物理课程,包括一部分天文物理。

1963年,他就读于清华大学。 1982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自1993年提出建造新型射电望远镜后,南仁东便开启了人生中苦行僧般的生活。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为了寻找最适合建造基地的地理位置,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徒步踏遍1000个洼地,走遍上百个窝凼。

他就像一个农民,一条破烂的短裤,腰间挂一把柴刀,在丛林中披荆斩棘。

期间,他遇到过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呼啸而下,南仁东拼命往嘴里塞速效救心丸,连滚带爬地逃了出来。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多了就成了路。

整整12年里,南仁东深一脚、浅一脚,把泥泞崎岖的洼地“踏”成了路,最终将基地位置确定为云贵高原喀斯特洼地。

基地位置确定了,他就这么蹲守在云贵高原的深山里,一蹲就是23年。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他丝毫没有钱的概念,对国外科研机构给出的300倍高薪,他眼皮都不抬一下。要成功就要对自己够狠。他不仅对自己狠,对家人更狠!

20多年,他一心都扑在天眼项目上,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亲戚朋友。一次,老家的亲戚去探望南仁东,他只是淡淡地说:“我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

直到母亲去世时,南仁东痛哭流涕:“是我对不起你们,没照顾好你们”。

紧接着,他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大山。

为了搭建起这座“天空之城”,触碰那美丽无垠的苍穹,就一定要踏过平庸。

13年后—2006年,科幻与现实的交错。

2006年5月,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封笔,并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

《三体》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军方为探寻外星文明,秘密建造射电望远镜“红岸工程”。

1971年,“红岸工程”的建造者叶文洁,偶然接收到一条来自天外星球的讯息。在被警告“不要回答”后,叶文洁还是按下了传输按钮。

自此,地球文明向茫茫宇宙发出了第一声召唤,地球的命运改变了。三体人率领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发难。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2007年,就在《三体》发表后的第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天眼项目” FAST立项书,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这一刻起,科幻与现实交错在一起。

南仁东的“中国天眼”项目FAST工程,致力于帮助人类从宇宙的成千上万的讯息中,过滤噪音,灵敏地分辨出有意义的声音。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南仁东带领“天眼项目”FAST科研团队,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三体》前传!

天眼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9月竣工,总投资预算为6.67亿元。

这期间,作为“天眼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上钢架拧过螺丝,拿扁铲削过钢材,在高空梁山上打过孔套丝。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别人懂的他都懂,别人不懂的他也要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偏差!

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亲自测量偏差,他经常扔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他自己解释说:“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直到2016年7月3日,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天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6年,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1994年,南仁东将天眼项目定名为“FAST”工程。之所以取名为“FAST”,是因为他希望“中国天眼”项目尽快建成,绝不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赶在世界的前面!

要快,再快点。

然而,这个“FAST”工程耗时23年,于2016年9月才正式落成!

迄今为止,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它的灵敏度是此前最先进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

它到底有多强大呢?曾经有科学家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有人在月亮上用手机打电话,天眼都能捕捉到”!

用南仁东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就是要“从雷声中听见蝉鸣”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自此,因为他,中国进入了“观星时代”。

然而,在 “中国天眼”FAST落成启用前,因多年的积劳成疾,南仁东已罹患肺癌。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去世了,他的学生姜鹏面对着南仁东发来的最后一封邮件,泪流满面,回复了一封永远无人接收的邮件:“老爷子,咱们还能聊聊吗?”。

这一天,距“中国天眼”启用一周年只差10天。

他留下遗言“一切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而伟大的科学家,在如今这个躁动而缺乏专注的年代里,为我国的射电望远镜事业倾注了半生!

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南仁东被正式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1897年,法国画家高更画了一幅画,名为《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到哪里去?》

从古到今,爱因斯坦、霍金、阿瑟克拉克、刘慈欣等很多人都追问过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设想。

这也是南仁东生前常常谈起的三个问题。他更是用毕生的时间去回答。

他放弃300倍高薪,入山23年,建造现实版《三体》基地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续梦人”。南仁东耗尽半生为下一代天文爱好者铸造了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以供他们迈进更加广阔无垠的太空!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感谢你!

科学家的成就会被后人超越,科学的精神永远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