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說歷史-三皇七帝

我認為司馬公在《史記》裡沒寫三皇是一大遺憾,有人說司馬公為了對歷史負責任,所以要寫能證實的史實,不能寫帶有傳說性質的內容,但能證實的就一定是史實嗎?《史記》裡面也有很多神話般的內容,那怎麼說?關鍵是司馬公不懂政治啊,你不寫三皇,那我們號稱“炎黃子孫”不就缺了“炎”成為“黃子孫”了嗎?當然這跟司馬公時代沒提出“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有關係的。

“三皇”在中國歷史中一定要談的,不談就不是中國歷史了。

那究竟“三皇”是哪“三皇”?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伏羲,神農,黃帝;有的說是伏羲、女媧、神農;有的說是天皇、地皇、泰皇;有的說是天皇、地皇、人皇;更多的說是燧人、伏羲、神農;我傾向於燧人、伏羲、神農三人為“三皇”。

“三皇”之“炎皇”燧人

我們傳統的歷史將“炎黃”的“炎”歸位於神農氏,稱神農為“炎帝”,這是對歷史的割裂,因為很多歷史學者贊同“炎”是一族人相傳的說法。

能稱得上“炎”字的唯有燧人氏,燧人氏是有記載的最早的中國人祖先,3萬多年前,在今日河南商丘的地方,有個智者,他不僅不怕火,而且還學會如何保存火種以及鑽木取火。因為這個智者在當地建立了燧明國,所以後來我們把這個人稱為燧人氏。後人也有稱他為“天皇”、“燧皇”的,我認為這些稱號不是太適合,用“炎皇”是最合適不過的稱號,因為能用火,表明我們人類開始區別於其它動物,能造火(鑽木取火,火石取火)讓我們開始有了創造,兩個火就是炎,因此尊稱燧人氏為“炎皇”是名至實歸。把“炎黃子孫”的“炎”定義為燧人氏,我們中國的歷史也就完整了。因為“炎皇”燧人氏與“黃帝”軒轅氏非常具有代表性,一個是最早的中華祖先,一個是將中國帶進現實記載歷史的第一人。

據說我們的“炎皇”還發明瞭姓,把自己的姓定為風,風姓也是我們所能知道的最早的姓了。有了姓,我們就有了血統、家族的傳承。

我們把鑽木取火、結繩記事、山川萬物命名、根據天象創星象歷、創造“十天干”、發現太極漩渦等都記到這位“炎皇”身上。這不科學,這應該是一代一代人不斷髮現、傳承的結果,但根據華夏人民代表大會一致同意把這些都寫入《燧人思想》中。

平說歷史-三皇七帝


下一次談“三皇”的第二個“皇”,那對於中華文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