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說起皇帝,我國曆史上的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的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功績自比“三皇五帝”,便創“皇帝”一詞作為封建王朝君主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自稱“始皇帝”。

不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同朝代的皇帝,後人的稱呼往往也有所不同,比如漢武帝、唐高祖、宋太祖、唐太宗、唐玄宗等。那麼就有人會問了,這“帝、祖、宗”到底有何分別呢?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今天學霸就來與大家聊聊這諡號和廟號的知識~

☞ 諡號

皇帝的諡號,一般認為是從周朝開始的。前任皇帝死後,繼任皇帝要和大臣一起,用一兩個字來評價前任皇帝,對他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性的概括,相當於蓋棺定論。

諡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上諡,如文、武、景、宣、莊、明等;

平諡,如惠、質、衝、平等;

下諡,如煬、厲、幽、靈、桓、荒等。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每個王朝的開國之君,為了感恩祖上,一般會追封自己的祖父、父親或其他親人為皇帝,給他一個皇帝的名號。

原本諡號叫得好好的,但是在唐朝出現了轉折,問題則出在武則天身上。李世民死後,他兒子李治給他上的諡號是文皇帝,也就是唐文帝。不過武則天上臺後,硬生生把李世民的諡號改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從唐往後直到清朝,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

李隆基的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趙匡胤諡號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朱棣諡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再用諡號稱呼皇帝,拗口不說,半天都念不完的稱呼沒有誰能記得住。還不如換種稱呼,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這也就涉及到廟號的問題了。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 廟號

一般認為廟號是從商朝開始的,皇帝為了紀念先王或先帝,會為先祖立廟祭祀,以示不忘先祖的恩德。既然是供奉太廟,自然要給先帝取個廟號。

廟號總體上分為兩類,“祖”或“宗”。後人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來確定是廟號是“祖”還是“宗”。所以後人就開始用某某宗或是某某祖來稱呼皇帝了~

在唐朝之前,雖然每個皇帝都有諡號,但不一定有廟號。因為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供奉太廟,自然有些皇帝就沒有他們的廟號了。如漢朝24個皇帝,獲得廟號的皇帝只有7個。

常見的廟號有高祖、太祖、世祖、太宗、宣宗、世宗、仁宗、孝宗、神宗等等。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但從唐朝開始,廟號開始氾濫,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會供奉太廟,所以每個皇帝也都有廟號。短暫當過皇帝或亡國之君除外。

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才會叫“祖”,往後的皇帝叫“宗”。但也有例外,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太祖,他兒子朱棣,廟號成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宗等,所以自唐朝以後就沒有被稱為什麼帝的了。

現在,你知道如何區別“帝、祖、宗”了嗎?

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這“帝、祖、宗”區別在哪?漲姿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